满江红小住京华语文大师讲解(满江红小住京华)

一、激趣导入

背诵小学时学过岳飞的《满江红》引入本课--一位女侠所写的《满江红》。

二、文学常识

1、秋瑾(1875——190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在中国最早提倡女权,宣传革命,组织起义。工诗词,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秋瑾集》行世。

2、创作背景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语文大师讲解(满江红小住京华)(1)

三、整体感知

1、齐读本词,读准字音,疏通词义,读出节奏。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写作者身为女儿身,难以挣脱家庭束缚,挽救民族危亡。(回顾过往生活)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思虑未来前途)

3、体会词作情感,大声朗读,读中理解。

满江红小住京华语文大师讲解(满江红小住京华)(2)

四、解读文本

(一)学习上阕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可以读出什么?

前两句中,“京华”点明写作地点,“中秋佳节”点明写作时间,“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中秋佳节词人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冲破家庭牢笼,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的喜悦之情,别具匠心地表达自己中秋流落的孤独愁苦和冲破束缚的喜悦,这种矛盾心情,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却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当时的中国被列强觊觎的局势。

“八年风味徒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词人在浙江时与王廷钧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妇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在封建社会并非易事。词人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笼,并不过分。

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处于危亡之时的担忧和力有所限的苦闷。

3、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蛾眉”的本义是女子修长美丽的眉毛,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词人用“强派”“殊未屑”等词,表明词人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是加以蔑视,强烈地表达了不甘心作为女儿身受到各种束缚,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

小结上阙: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满江红小住京华语文大师讲解(满江红小住京华)(3)

(二)学习下阕

1、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以“身”与“心”的对比、“列”与“烈”意义的显著区别,来表现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明了她虽然身为女子,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一个追求自由、意志坚定的巾帼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这四句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展现了一副巾帼英雄的形象。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感情的转变,进一步的思想发展。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不觉泪湿衣中。词人虽是女子且“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率笼,离家由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词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2、“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两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不因人热”: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东汉梁鸿家贫,却不用他人热灶烧火煮饭。“因人常热”,此处反用其语,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音可交。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有“处冷地而举热肠”之意。因此作者后来才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两句使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听到琵琶女的琴声及她的经历,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感叹知音难觅而落泪,泪水湿透身上的青衫。

“何处觅知音?”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里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表达了词人的寂寞孤独之情,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小结下阙: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满江红小住京华语文大师讲解(满江红小住京华)(4)

五、小结拓展

1、主旨:

这首词是词人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对比阅读--岳飞《满江红》,谈谈你的体会。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秋瑾的这篇《满江红》,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篇课文。在学完之后,倒是引起了我的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性和地位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对于女性来说依然是是一种束缚和桎梏,大部分的女性都盘旋在家中,即使职业女性也并不纯粹,为家庭奉献,相夫教子依然是大部分女性的主要生活内容,当然,母亲强,则少年强,女性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像秋瑾这样,真正胸有国家,心系天下的女子并不多,她确实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巾帼英雄,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勇敢的做自己,在今天,依然让人心生敬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