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1)

音变是指各种语言都有的语音变化现象,从变化时间上可分为历时音变和共时音变两种情况。历时音变,主要表现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产生的语音变化;共时音变,主要指语流音变,即若干音节在连读中发生的语音变化,现代汉语中的共时音变有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读等现象。队列口令音变则是军事领域语音要素应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2)

队列口令,是军队队列活动中的口语命令。作为军队特殊的口语交际形式,队列口令的要素和结构是全军统一的、制式的,通常在军队共同条令之一《队列条令》中专门规定。因此,在队列口令词语和词语组合结构上,不能采用同义选择手段来寻求加强表达效果的渠道。换言之,原则上不能通过词汇或语法手段来对队列口令进行修辞。例如:“立正”“稍息”,不能用“站好了”“休息一下”来取代;“成班横队——集合”,其语序也不能变换为“集合——成班横队”。按照这一要求,队列口令的修辞手段主要从语音手段中来选择。这也是队列口令中音变现象较多的客观原因。

我军《队列条令》明确规定了下达队列口令的三条基本要领:一是发音部位要正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胸音(即胸隔膜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即由小腹向上提气的丹田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二是掌握好音节。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动令和微歇有明显的节奏。三是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下达队列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例如:“向右看——齐”,“齐”字的发音要高。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3)

上述规定都是从发音的角度,明确下达队列口令要领的。我军《队列条令》规定的下达队列口令的要领,表明队列口令的发音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遍的语音规则和音变规律有所不同。从语音的物理属性上看,这些特殊语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队列口令的声调变化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声调分属4种基本调值:第一声即阴平(调值55),例如“出”“发”的声调;第二声即阳平(调值35),例如“潜”“伏”的声调;第三声即上声(调值214),例如“勇”“猛”的声调;第四声即去声(调值51),例如“战”“略”的声调。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4)

汉语中有些音节连着念时声调会发生一定变化,与单念时的调值不同,这种声调变化就叫变调。这种变调现象在军事语言中同样存在。例如:“勇”,单念时是上声,当紧连其后的一个字也是上声时(例如“勇敢”),“勇”的调值就由上声、调值214,变成阳平、调值35。队列口令的变调不仅仅是上声变调。根据《队列条令》关于“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的要求,至少会出现三种变调现象:

其一,口令“起音”的调值由高变底。例如“向后——转”的“向”,本来是去声,调值51,实际发音时一般变为上声,调值214,与“想”的调值相似。

其二,口令“尾音”的调值由低向高。例如“向后——转”的“转”,本来是上声,实际发音时一般变为阴平,调值55,与“专”的调值相似。

其三,预令需要延长时适当升高调值。上去两声或曲折或高降,不像阴平、阳平那样高而扬并容易延长。因此,末尾为上去两声的预令在延长时,一般要提高原调值,同时,又要保证动令使用最高调值。例如:“向后——转”。“后”原是去声,实际发音时“后”因拖音而出现音高扬起的现象。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5)

二、队列口令的音长变化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在正常发音中,汉语每个音节的音长是大致均等的,如“军、事、语、言、学”。在队列口令中,则要求要有一定的节拍,预令、动令、微歇和拖音都要有明显的节奏,既要使队列中的人员能够听清,又要与队列动作的节奏相和。例如:在行进中下达“立定”的口令时,“立——”是预令,要在队列人员左脚着地时下达,一直延长至右脚着地时才下达动令“定”。迈完这一步的时间就是预令的音长值。不同的步伐,预令音长值也不一样。齐步走标准速度为每分钟116—122步,正步走标准速度为每分钟110—116步,跑步走标准速度为每分钟170—180步,这就需要根据行进节奏来确定预令的音长。

此外,队列人数的多少也对预令或动令的音长有制约作用。队列人数较少时,预令或动音拖音较短;队列人数较多时,预令或动令拖音可适当延长。有的连续型口令的预令和动令都有拖音,例如:“向军旗——敬礼——”。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6)

三、队列口令的音强变化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称“振幅”,振幅大声音强,反之则弱。队列口令的音强通常强于正常发音,这种音强主要是通过气息的控制来实现的,正如陈汝衡《说潭》所言:“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通常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气流部分,主要是呼吸器官;二是振动部分,主要是喉头和声带;三是共鸣部分,主要是咽腔、口腔和鼻腔。根据队列口令的音强需求,《队列条令》对口令的发音部位提出了特殊要求:“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腹音。胸音(即胸隔膜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即由小腹向上提气的丹田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实际上,这是对气流调节部位的要求。队列口令按照这一要求发音,就会形成与平时发音不同的音强和音色。长期在部队从事室外训练场组训任务的教员,当他们在教室里授课时,有些人也往往难以改变这种特殊的发音方式。

怎么喊好队列口令(喊了这么多年的口令)(7)

尽管队列口令是军队基层指挥员使用频率最高的口语命令形式,但是长期以来,队列口令的使用一直没有科学的教范和教法,主要依靠基层指挥员和骨干口口相传。加之受到方言和个人语言习得的影响,驻扎在不同区域的部队,同一个队列口令在喊法上往往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通过理论研究、语音实验等方法,认真研究队列口令使用的特点规律,统一制作队列口令音频教材,是规范使用队列口令,提高我军队列素养和培养令行禁止作风的重要任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