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体增长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

【欧洲时报记者关梦觉、唐奕奕、李静编译报道】由于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传播,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复苏,工业生产也恢复增长,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欧媒认为,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的经济再次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国。

世界经济体增长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1)

今年国庆期间,众多市民及游客来到北京五棵松商圈消费购物。(图片来源:中新社)

德媒:经理人指数10年来最高

虽然欧洲经济再一次遭受疫情大流行的制约,但中国经济已走上了复苏之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8个月超过“50扩张线”,10月最新指数更是达到2011年2月以来新高。向好的经济态势吸引了德媒《每日新闻》关注并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有关中国制造业和服务提供商态度的重要数据表明,中国正在从春季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中持续复苏。鉴于中国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新冠病毒,中国企业领导层的情绪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值。今年(2020年)10月,商业杂志《财新》统计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惊人地上升到了53.6点(9月为53.0点)。

在专家的预计中,该指数原本会略有下降。这一重要的经济晴雨表现在已达到了自2011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该指数高于50点时,意味着制造业正在扩张,反之则可以认为出现了收缩。

由于需求和供应均有所改善,中国制造业在10月份得以继续恢复。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哲表示:“公司非常倾向于扩大库存。价格已经稳定,业务运营正在改善,企业家充满信心。”

然而在其他国家,新一波感染浪潮仍然导致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增长再次减速,虽然中国10月份的新出口订单已连续第3个月保持增长。王哲称:“外国疫情的波折仍然阻碍着出口。”

根据中国政府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10月份官方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小幅下降至51.4(9月为51.5)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从9月的55.9点上升至现在的56.2点,这预示着持续增长。两项指标均优于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中国国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主要反映大型企业和国企的态度,《财新》采购经理人指数体现的则是较小的私企的观点。在中国,由于疫情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季度曾急剧下降,但随后得以迅速恢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中国第一个消除了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在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第二季度开始的增长仍在继续。

西媒:自给自足发展趋势良好

世界经济体增长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2)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图为10月19日,成都市民正在超市购物。(图片来源:中新社)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中国逐渐与世界其他国家拉开距离。当别的国家还在疫情的困境中,中国已开始了经济增长之路。西班牙《阿贝赛报》、《先锋报》等主流媒体都对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的经济有充分的能力自给自足。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双循环”战略,意味着当中国的经济列车在复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时,也在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阿贝赛报》的报道指出,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中国逐渐与世界其他国家拉开距离。当别的国家还在疫情的困境中,中国已踏上了经济增长之路。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负转正,增长了0.7%。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今年开始出现增长的部门。其中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货物进出口和固定资产。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连续六个月保持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五个月保持增长。

从8月开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出现反弹。该报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这个数据显示了中国公民的信心指数和安全感指数。只有当他们相信自己的收入会有所提高时,才会在消费品零售上花更多的钱。

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国内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消费增长让中国经济呈现出乐观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国庆八天假期期间,中国国内游客达6.37亿人次。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电影院也“满血复活”,有近1亿人去影院观影,零售和消费品贸易、餐饮收入约为16亿元人民币。

同时一些数据在第三季度同样呈现出优异的表现: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比上一季度增加2%)。在最活跃的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表现突出,增长了3个百分点。

《阿贝赛报》认为,由于疫情导致国际环境不稳定,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是大国,国内需求尚有较大潜力待挖掘。目前中国政府已意识到当务之急是需要继续发展,以确保经济复苏,社会继续保持稳定。中国政府现在的目标是促进国内和国外的双循环发展。换句话说,当中国的经济列车在复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时,也是在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先锋报》对刚落下帷幕的五中全会进行了报道。该报指出,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至2025年)是中国政府应对潜在危机、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创新技术、自给自足、提升内部需求是五年计划关键字。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将成为中国2021至2025年间的支柱。在全球处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在变得更加强大,并在未来几年会把国家建设成在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更成熟的强国。

该报认为,此次的五年计划没有详细说明需要实现的数字目标或截止日期,强调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国在未来的五年计划会更注重质量而不是增长速度,将着力巩固一个强劲的国内市场,从而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中国领导层把创新和技术自给自足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的战略核心。未来,在5G网络、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

奥媒: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

据奥地利《信使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经济景气创十年新高》的文章称,由于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传播,因此第二大经济体再次崛起。

文章援引财新网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从53.0点上升至53.6点,并创下2011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该指数还未曾有过很大幅度的提升。今年,中国不仅与病毒作斗争,而且还在与经济衰退作斗争。当疫情大流行结束后,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在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去年12月在武汉市发现了第一批感染病例,中国从今年1月底开始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大规模检测、追踪密切接触者和严格的入境限制等来控制病毒的传播。自夏季以来,中国仅经历了几次小规模的局部爆发,但都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已经恢复正常。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中,中国的危机应对措施十分有效。在其他国家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增强。

财新杂志的经济学家王哲表示,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中国工业正在复苏,企业主动补库存意愿强烈,价格水平趋于稳定。商业运作也正在改善,企业家们充满信心。但由于像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还未控制住疫情,这也导致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虽然目前新的出口订单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增长,但国外的疫情潮仍然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小影响。同时,由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和技术战,使中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产生了新的认识。在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上,中国领导层对新的五年计划目标提出了建议。中国将开始一个新的经济路线——“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国际公关集团APCO中国区资深顾问詹姆斯·麦格雷戈表示,拥有中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工业流程、金融或其他服务,并且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以增强自身业务的海外公司应该继续在中国寻找机会。

(编辑:赵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