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这就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

真实历史的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生动入微 唐寅人物画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2)

唐寅诗情画意山水立轴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3)

唐寅即兴抒怀江山胜景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4)

唐寅笔墨潇洒山水间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5)

唐寅写意人物欣赏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6)

唐寅淋漓尽致墨色山水

风趣洒脱的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枝山书法娇迈翻腾,却不剑拔驽张。大起大落之间,只觉有古雅恢弘之气,无寒俭窘迫之容。章法参差错落,上下左右呼应顾盼连成一气,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细看却又中心分明。只有炉火纯青的书坛巨匠,才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化境。 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无怪乎他的书法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7)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8)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9)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上)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0)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下)

书画双绝的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 文徵明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文徵明书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1)

格调洗练的文徵明立轴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2)

文徵明 俊雅书法立轴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3)

文徵明佳作 草书诗卷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4)

文徵明秀丽扇面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5)

文徵明书法立轴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6)

文徵明行书千字文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7)

文徵明 小楷《落花詩冊》

明朝19岁画家(真实的明末四大才子及其作品)(18)

文徵明山水画作品

吴中诗冠徐祯卿

徐祯卿,字昌榖,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十六岁著《新倩集》,但屡试不第。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其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曾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作《江行记》;明弘治16年(1503)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传因其貌略丑,而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翦胜野闻》《异林》,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等。

又有评曰:“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被《明史》赞为“吴中诗人之冠”。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门”微信公众平台:sc-me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