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

“有口难开”、“有苦难言”是很多口臭病友们的一大困扰,甚至不少人因口臭的问题而陷入极度自卑状态中。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而在我国,成人口臭患病率超过25%。85%的口臭患者因与他人交流产生障碍而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1)

我们常说,要想治其本,必先求其因。所以,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导致口臭的病因病机,以及病友们该如何有效摆脱口臭困扰。

口臭,其实是疾病的预警!

在来咨询的口臭病友中,不少人表示曾尝试过很多方法祛口臭,如牙刷清洁舌苔、使用漱口水、口气清新剂等,然而却难以奏效,口臭很快又复发了。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是因为口臭,其病位虽在口腔,然而真正病因却是体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所致。在口臭的相关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口臭可分为假性口臭、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其中85%以上的人属于病理性口臭。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口臭实际上是脏腑病变形之于外的表现。

《诸病源候论》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脏腑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认为口臭是体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使得气机上下协调平衡,若脾胃不和,脾不升,胃不降,中焦气机不调,浊气上泛脾窍,以致口臭。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2)

而脾胃主运化,主要运化体内的水湿,若脾胃不和,运化失司,则易致水液内停,生湿生痰,痰湿之邪,易与寒、热等邪气夹杂,合而致病,故此,脾胃病所致的口臭常常病因复杂。

口臭难愈,多为痰、湿、热交织成“臭”!

有学者曾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思路方法,选取部分口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口臭发病,实证以湿热为主,虚证以阴虚为主,主要责之于脾胃,其中以脾胃湿热最为常见。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3)

《本草纲目·第四卷上·口舌》曰:“口臭是胃火、食郁。”认为胃里有火可致口臭。《医学人门卷四·口舌唇 》:“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指出脾胃有热是口臭的重要病因。宋·赵佶的《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也指出:“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臊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殠也。”

历代医家认为,口臭多属胃火偏盛,湿热、食滞、痰浊交融,中焦阻塞以致脾胃运化受阻、气机不畅所致。张绍才龙南中医团队指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中焦气机,若湿热之邪犯脾胃,或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等,使得脾胃受损,致湿浊中阻,郁而化热;又或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热伤脾,均可致脾胃湿热内盛,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则腐热之气上行出于口,而致口气秽臭。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4)

故此,此类患者常有口臭,口苦,口黏的表现,或伴有大便不成形,纳呆,渴不多饮,腹部胀满,舌偏红或暗红,苔黄厚腻等表现。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5)

那么,口臭这种“难言之隐”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祛口臭呢?

治口臭,当应先辨证!

导致口臭的病因有很多,但以湿热内蕴致浊阴不降上泛而为病最为常见,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也有言:“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所以本文主要讲脾胃湿热所致口臭的治疗。

中医认为湿热邪气致病兼有湿邪和热邪的性质,如湿之粘滞秽浊及阻遏气机,热之耗气伤阴及燔灼腐肉。所以脾胃湿热所致口臭,治疗也应当紧扣中焦运脾和胃,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为治则。临床常用三仁汤加减辨治。

口臭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多年口臭不断根)(6)

该方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功能;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方用苦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气行则湿化;白豆蔻、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的结合,通过宣上、渗下予湿热之邪出路,三焦分消,使湿热之邪尽除。

医案辨析:

赵女士,45岁,自述反复出现口臭1年多,无明显口干,时有口苦,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观其舌,可见舌尖红,苔黄腻,辨证为脾胃湿热,故治以芳香化浊、清热除湿。方用佩兰,藿香,黄连,蒲公英,龙胆草,栀子,柴胡,合欢皮,淡竹叶,百合,麦冬,夜交藤 。5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并嘱以绿茶水漱口。复诊自述,诸症皆减轻。予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继服10剂,药后随访,诸症悉除。

本案之中,佩兰、藿香,取“兰草汤”之意;《素问·奇病论》曰“兰,除陈气也”,兰,即佩兰。佩兰富含清芬之气,辛可散滞,香能解秽,专入脾胃二经,凡胃中陈腐之物,皆能荡涤散之;藿香为清和芳香之品,清和便能化浊,芳香则可除秽,二药合用则化湿辟秽之力卓著。患者自述时有口苦,心烦易怒,此为肝郁不得升发,气机失常,影响胃之和降,气滞中焦,久而化热,积热熏蒸而见口臭。故以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龙胆草、栀子清热泻肝;黄连、蒲公英清热泻火,二者皆苦寒,苦能燥湿而去垢,寒能胜热而不滞;患者夜眠差,以百合、夜交藤清热安神;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麦冬养阴清心。诸药合用,以奏芳香化浊、清热除湿之效。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声明】: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