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

○湖广渔夫·民谣钩沉○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1)

将jiàng,本义为将领、带兵的人,也喻指超群杰出的人才,但在湖北方言中,“将”泛化为对普通男人、女人的敬称——男将,女将。

《黄安谣》

小小黄安,

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

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

女将送饭。

《黄安谣》,可以说是湖北最有名的红色革命歌谣。1927年11月,黄安、麻城人民,就是吼着这首“革命号子”,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攻占了黄安县城。这首歌谣后来镌刻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背面。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2)

“小小黄安”,黄安即红安。一字之改,反映了这个县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当地人民为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

黄安并不小,当时的黄安县,范围包括现在的大悟县部分乡镇与河南新县的箭厂河乡。“四十八万”是黄安县域总人口(据《黄州府志》),这个人口数量,在当时一个县来说,不算少。

“人人好汉”“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红安人民的确好样的!“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14万儿女在战火中牺牲,幸存者中有200多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3)

本回,湖广渔夫重点从湖北方言角度,分析下民谣中“男将”“女将”的含义与意蕴。

男将、女将是湖北多地共有的方言

男将、女将这个方言词汇,不只是红安有,在湖北黄冈、武汉、孝感、随州、天汉沔、荆州等地都有。

男将,义指成年男子,或丈夫。男将指男子,可用复数,男将们——男子们,爷们。

“你男将在家不?”“不在,我男将去城里了。”男将指丈夫。

女将,义指结婚了的成年女子,或妻子。也可用复数“女将们”。

“他的女将蛮贤惠。”女将指妻子。

未成年、没结婚的小孩,不够格称为男将、女将。男孩称为“儿子伢”,或“男伢”,女孩称为“姑娘伢”,或“女伢”。

年纪大了的、有了孙辈的男人女人,不再称“将”,转称爹、婆之类。

在过去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男将、女将还泛指男劳力、女劳力。“明天上工地,安排10个男将、6个女将去。”

▲▲ 男将、女将称呼可能源自“敬称”

从《黄安谣》看,说明男将、女将方言称呼,在民国早期就有。最早什么时候出现,难以考证。

有专家提出,“将”可能来自“男子汉”“男的”称呼的音变。

湖广渔夫认为,“的”(方言读di)音变为“将”,这个跨度太大,可能性基本没有。

男子汉的“子汉”,快读,合音与“将”音相似。古代“子”读音“即里切”,若“计”。但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女将”来源,因为过去称女人为“女子汉”闻所未闻。当今倒有女汉子的说法,但不是“女子汉”。

湖广渔夫认为,男将、女将方言称呼最大可能性是源自“敬称”。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水浒一百零八将故事”与“杨家将故事”,随着说书、戏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故事中的男将、女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后来湖北有地方有人把男将、女将“升格”用作对他人的敬称,大家很认同,从而流行开来,泛化为对男人、女人的称呼。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4)

敬称现象古今有之。如现今,“美女”“帅哥”这两个词汇就作为敬称泛化,脱离了本义。是个女的就称“美女”,是个男的就称“帅哥”,其实对方并不美也不帅。

在古代,“官人”这个词就用作敬称脱离原义。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里,妻子称丈夫为官人。官人本来指做官的人。在唐代以前,官人特指官吏,在宋代,官人可用来尊称没有当官的读书人,到了明代,泛化为对普通男子的敬称,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男将、女将称呼,体现男女平等

清朝女人普通裹小脚,摧残女性身体,也限制了女性劳动能力、战斗能力。明清时期,是男尊女卑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但恰恰也是“杨门女将”唱响的时期。看似矛盾,但反映了压抑中的渴盼。

男将、女将这个方言称呼,最大亮点,体现了男女平等,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有的农村称妻子为“堂客”——女人整天围着灶台转,来到自家堂屋就是“稀客”了,故称“堂客”。

有的地方称妻子为“屋里的”——“你的屋里的”“我的屋里的”“某某屋里的”。

明清时期,妻子的谦称有“糟糠”“浑家”“贱内”“拙荆”。文明一点的称“内人”、“内当家”。

到近代,称“老婆”“婆娘”“媳妇”比较多。

在现代大城市,“老公”“老婆”流行。刚结婚的小年轻女子,哪里“老”了?哪是个“婆”啊?但也称成“老婆”。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5)

“老公”“老婆”称呼,其实有违汉语字义。公与婆相对时,指祖父与祖母。在《三言二拍》里,公公指祖父,婆婆指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称为外公、外婆。而爷爷指皇帝或官员,奶奶指大户人家的女主人。

在湖北石首等地方言中,婆指祖母,爹指祖父,老婆指曾祖母,老爹指尊祖父。老婆指曾祖母,其实很切合字义的。

回到妻子称谓,“老婆”比“女将”,细想差得不是一点远。

叔叔、姑姑都是“爷”。在湖北孝感、仙桃等地方言中,父亲的兄弟姐妹,均称为“爷”或“伯”,称叔叔为爷爷,称姑姑也为爷爷。天门人叫“幺爷”是指“小姨妈”,与之相邻仙桃“幺爷”指小姑妈。还有的地方,“幺爷”指叔母(婶娘)。这正如清朝皇室,敬称皇太后为“老佛爷”。

称姑妈、姨妈为爷,称女人为女将,共同点是女性称呼男性化。辛亥革命后,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男尊女卑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更加重视发挥妇女作用,“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这些口号深入人心,各项各业都涌现出“巾帼英雄”。这是湖北多地女性称呼男性化的社会大背景。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6)

图片来自网络

男打渔,女荡桨,男耕田,女插秧,巾帼不让须眉。从近现代的湖北农村实际看,妇女早已不单是围着灶台转的内当家,而是既能做农活也能做买卖的多面手,在很多家庭里,妇女的贡献、作为更大。

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新社会翻身得解放的妇女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劳动生产中,脏活、重活也不怕,主动向男人们挑战,在水利工地上,活跃着一支支“铁大嫂战斗队”“铁姑娘排”……

栽秧薅草摘棉花,这些农活,女将比男将做得更好。“在田野,母亲/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粘满麦秸的脸庞/疲劳而鲜亮”,这样的诗句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是因为母亲疲劳的身影刻在很多人记忆深处。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7)

▲▲▲▲ 湖北土地上,“将星”闪耀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90多年前,红安麻城人民高唱《黄安谣》投身革命时,可能不会想到,这里会成为共和国将军之乡。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223位共和国将军。与红安相邻的大悟、新县,均为全国十大将军县。麻城乘马岗,为中国第一将军乡,即全国开国将军最多的乡镇。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8)

麻城市乘马岗镇

这“第一”的荣誉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出生于红安七里坪镇一个书香人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家二代人中有14人相继参加革命,其中11人英勇献身、两人病故,唯一幸存的是他的胞妹、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戴觉敏。

湖北,男人女人都是“将”。荆楚儿女,“人人好汉”!一首《黄安谣》,也折射出了湖北人自古就有的血性、霸气、斗争精神。

女人掌握兵权(男将女将)(9)

先古时期,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后有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就一番霸业。为反抗秦暴政,楚人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誓言,最后秦朝果然被楚国后裔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推翻。

近代,湖北人“敢为天下先”,在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辛亥武昌首义,各省响应,结束千年帝制。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3位代表中,有5位湖北人。北伐战争时期,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

“不胜不休”,从远古到当代,湖北人民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跨过。刚刚过去的2020年,湖北取得了伟大抗疫斗争胜利,“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赢得了世人尊敬。(配图来自网络)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