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

这些年湘菜像长了翅膀,静悄悄地飞到了大江南北的大小城市里。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街头,常常会看到身边的湘菜馆一个接着一个地排列着,无论餐馆大小,间间座无虚席,辣椒和着蒸鱼的香气,从窗口飘到大街上,亲切诱人的味道直入你的心脾。

湘菜,就像一张无形的名片,把雪峰洞庭、三湘四水,悄悄地带出了湖南,带去了海内外。

在外人看来,湘菜不过就是剁辣椒蒸鱼头、毛氏红烧肉、臭豆腐、水煮活鱼、腊味合蒸几道当家菜而已。稍微有点湘菜常识的,还知道有个东安子鸡、邵阳猪血粑粑。其实湘菜内部也是有不同分支的,湘西的腊味和酸味菜,岳阳的全鱼宴、衡阳的大拐弯小拐弯和衡东土菜、常德钵子,武冈豆干,新化三合汤、浏阳蒸菜,永州血鸭、祁阳八珍……各式各样,异彩纷呈。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

长沙口味菜

长沙人将长沙本地菜,包括宁乡菜,叫做“口味菜”,如口味蛇、口味虾等等。所谓口味菜,就是重油、重色、重味,这是湘菜的三大特点。长沙人吃菜,总爱说“入味了没有”,人们讲究的就是辣和咸,至于鲜不鲜,那是次要的。在普通长沙人看来,湘菜就是口味菜。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2)

长沙的湘菜实际上有民间小铺和宾馆大菜之分。

宾馆大菜,十分讲究的。如发丝百叶,讲究的是选料和刀工,切丝如发,配以韭黄,或过桥,或清炒,火候精确,味道鲜嫩,色相极佳。再如东安子鸡,首要的是挑选子鸡,宰杀按照流程,姜醋等配料要选择指定供货地点。还如香酥鸭,除选料精细外,每一道工序不得马虎,甚至连装盘送上餐桌都要应在点上,色香味俱佳,否则不是那个味儿。

民间的长沙湘菜,选料、刀工、火候,装盘样式,那就没有那么讲究,全以口味为主。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3)

发丝百叶

长沙人做菜离不开辣椒。作为佐料的辣椒,分为辣椒酱、鲜辣椒、酱辣椒、剁辣椒、干辣椒、辣椒粉等多种。做菜,邵阳、衡阳爱用辣椒粉,长沙湘潭常用剁辣椒,而湘乡双峰则用的是永丰辣酱。

在长沙,客人们点菜的时候,服务员总会问:是少辣还是不辣。问完以后,她会在菜单上写明“微辣”或是“免辣”的字样。但往往端上桌来的菜肴,还是少不了辣味。有人戏称,长沙馆子里的炒锅是被辣椒浸过了的,怎么洗也洗不去辣味。其实是厨师们习惯了出锅时洒一把辣椒,习惯成性,顺手所为。不吃辣椒的食客,千万不要说少点辣椒,那等于白说了。一定记得说不放辣椒。好在事先有微辣免辣的提示,不然会更有辣味。

浏阳蒸菜

湘菜的主要制作方法是炒,湖南人好多喜欢的菜品都是炒出来的,如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料炒莴笋丝等等。蒸菜只是其中一个分支,如粉蒸肉、腊味合蒸、剁椒蒸鱼头等等。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4)

浏阳蒸菜起源于浏阳河的上游、大围山脚下的东区乡镇。元末明初时,浏阳周边省份的人口大量迁徙过来,在大围山脚下插草为标,屯田耕种。移民大都来自江西,成为当地人口的主要来源。随后,广东人亦接踵而至,竟达数万。这些迁入户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称为“客姓”。

当时较平阔的地方,均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进入山区定居。客家人离亲别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千里迁移,来到浏阳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菜中,很多有名的菜品是蒸出来的,可嘉谓之为“盅”,如冬瓜盅。

浏阳蒸菜最早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老百姓为对付官府躲避抓丁,不得不一次准备一天的饭菜,在蒸饭的时候将几个菜碗放到饭甑里一起蒸,饭蒸熟了菜也就熟了,节省了做饭时间,也尽量少见炊烟。在极端时期(强收锅、炉,发现炊烟抓丁时期),农家只能在夜晚做饭菜,看不到炊烟,有利于隐蔽。那时的菜肴,以干菜为主,腊味、腌菜、坛子菜,便于保存且方便快捷,这一习俗流传四乡,沿袭至今,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5)

蒸菜的分量小,饭碗大小,多点几样,美味十足, 不能一次揽尽喜爱的品种, 得留下余味,那样回味无穷。

吃浏阳蒸菜,还得佐上一个汤。挑什么样的汤?以清汤为好,尤其是水豆腐汤最好。水豆腐用连夜熬的肉汤冲煮,出锅前撒上一层盐须菜(即香菜)、青葱,放上两片空心菜叶子、紫菜、海带丝等,火候恰到好处, 柔润爽口, 汤味鲜淡。

岳阳全鱼宴

八百里洞庭,一直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水产丰富,早已闻名于中外。

若来岳阳,必定要好好品尝一下洞庭湖水产。

早在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就这样描述洞庭湖的美食佳肴:“食之美者,云梦之芹,鱼之美者,洞庭之鳟。”洞庭湖水产品种繁多,味道多样。在众多美味菜肴之中,巴陵全鱼席是尝尽洞庭之鱼的最佳选择。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6)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岳阳的厨师们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推出巴陵全鱼席,席上所有的菜肴都由鱼制成,各具风味,有松鼠桂鱼、藕丝银鱼、冰冻鱼胶、竹筒蒸鱼、清蒸全水鱼、松籽鳝鱼等。

巴陵全鱼席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在色、香、味、形上独树一帜。其主要原料有:洞庭湖特产的银鱼、鳝鱼、泥鳅、草鱼、青鱼、鲫鱼、鲟鱼等,以本地产的莲、藕、笋、蘑菇,百合等为辅料。在这12盘至20盘菜肴里,烹饪方法上有蒸、焖、煎、炒、煨、煮、炸、烩、酥、溜、冻等30余种方法。这十几余种菜肴的巴陵全鱼席中,从小碟、主菜到点心,全部是鱼,刀工配料各有特色,烹调飪制各具千秋,味道各有特色。特别是在色彩方面注意红、绿、蓝、白、青和谐统一。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7)

近些年里,岳阳的烧烤很是出名,原料几乎都是鱼,炭烧而成。这种吃法现在在岳阳楼附近的鱼巷子一带,摆上一长溜夜宵摊子经营,招来不少食客,经营到深夜。后来在岳阳的老街上有了不少这样的摊子和铺子,夜夜生意红火。这种吃法早就传到了长沙等地。

还有一道岳阳虾尾,挑选的是小龙虾最精华部分烹制,也是夜宵的当家食品。在岳阳可谓遍地皆是。这道菜也传到了长沙,湘江边的渔人码头就有这个菜。风行长沙乃至全省的口味小龙虾,似乎也是从岳阳传出来的,现在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了。

小龙虾和烧烤鱼,不但是老百姓喜爱的佳肴,也是岳阳全鱼宴红色的新亮点。

常德钵子菜

常德菜有很多绝活,其中钵子菜是最有特色,最为普及的。

钵子菜,又称炖钵炉子菜、炖钵菜,常德土语称为钵钵菜。它和涮锅、火锅、砂锅大同小异,共同特点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在冬季,在没有空调房和液化气灶、电炉子的时代,是一种很温馨的吃法。这种吃法在洞庭湖区很普遍。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8)

吃钵子菜的前提是必须有炉子和火,再是钵子里要有汤。过去用的是陶器小炉子加炭火,不是那种北京涮羊肉的火锅。现在改用酒精炉或是电火锅了。厨师们将事先烹制好的食物,用陶制的炖钵、砂锅或金属小锅盛装,随小火炉上桌,由食者边煮边吃。这种方式很原始,完好地保留着古代先民“鼎食文化”的古朴遗风。

常德桃源钵子菜产生的历史,目前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的形成,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特产条件决定的。古代常德桃源地区相对闭塞,气候环境潮湿寒冷,钵子菜适应这里的环境和气候。还有就是沅江两岸及洞庭湖区,物产丰富,尤其水产品充足。水产品加热吃,腥气会少一些。

再是蔬菜品种繁多,如被一些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洞庭湖区普遍种植,这是很好的钵子菜原料。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桃源有一句民谣:“不愿朝中为驸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常德地处湘北,北面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9)

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湖区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常德无论城乡百姓家中,来了客人都要炖几个钵,否则不成敬意;三朋四友小聚,不炖几个钵不显气氛热烈。冬季炉火熊熊,钵内热气翻腾、香气四溢,驱尽了严冬的寒气。就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常德人的陶钵炉子照样炖得热气腾腾,食者酣畅淋漓,胃口大开,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衡阳头碗

在衡阳,准确地说,是过去的老衡阳县,现在衡阳市区和衡阳县、衡南县这些地方,无论红白喜事,饭桌上的第一道菜都是一个大碗,衡阳把这个菜叫“头碗”。

头碗菜分为七层,由下至上分别为:红枣虎皮蛋、滑肉、锅烧丸、黄雀肉、鱼丸、蛋卷、腰花。因为最顶层是腰花,也称香腰。也可以在碗顶上再加盖其他菜肴,盖海参称为“海参香腰”,盖干贝称为“瑶柱香腰”。也可以盖肉片、猪肝、猪心等,这些是衡阳乡下的普通食品,就随口叫宝塔香腰。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0)

这种七层宝塔的做法,长沙望城的靖港也有,内容和名称也差不多。是不是湘军水军将领彭玉麟及其将士,从衡阳带过去的吃法,有待考证。

彭玉麟虽说是将军,但对吃很有研究。他对衡阳头碗的改进,使得这道菜成为了湘菜经典。官场上称此为玉麟香腰,但老衡阳人还是习惯于叫头碗。

“玉麟香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做法各有异处。典型的做法还是叠以七层,象征佛家七级浮屠。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1)

第一层红枣:碗底用糖浆拔丝的红枣铺垫;第二层虎皮蛋:油炸虎皮鸡蛋,现在有人改用鹌鹑蛋了;第三层五花肉:用酱油,料酒盐腌过的大片大片的带皮五花肉;第四层锅烧丸:即使炸荸荠肉丸,用茶油炸的才香;第五层黄雀肉:就是炸酥肉,只是花椒换成茴香了;第六层鱼丸:蒸过的草鱼丸,是用草鱼加猪肉捣成浆,做成的橄榄形的丸子;第七层蒸蛋皮:是用鸡蛋蒸出的菱形片蛋皮。

将这七层菜肴依次好,把猪油、酱油、盐和味精等等调成的汤汁从顶上淋下去,用旺火蒸透。

出锅后,顶上还要浇汁,这可不是一般的汁,通常都是一道爆炒的菜。上面已经说过,盖爆炒海参称为“海参香腰”,盖爆炒干贝称为“瑶柱香腰”,盖爆炒肉片、猪肝、猪心,就是普通宝塔香腰。

头碗制作工序极为复杂,单是准备原材料就得耗费半天,得经历洗煮炸切,以及手工、揉捏搅拌等一系列繁琐过程。在衡阳乡下,做头碗是厨师们的必备手艺,并不是每个出名度能做的出来的。

新化三大碗

新化县在湘中腹地,与湖南另外一个大县安化相邻,古称“梅山”。这里民风淳朴,保留了典型的湖湘文化特色。新化人性格彪悍耿直,饮食习惯最有古代湖南范儿,喜欢吃麻辣,虽然麻辣但不像四川菜,花椒还加山胡椒。梅山口味,辣重于麻,辣得食客心窝子痛,一滴滴的辣椒红油,可以让人感觉温暖到直冒汗。

新化三合汤、穇子粑蒸鸡、农夫河鱼三道菜肴组成的“新化三大碗”让人欲罢不能。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2)

“新化三合汤” 又称“霸王汤”。三合汤制作严格,选料相当讲究。原料是水牛牯之牛血、母水牛牯之厚实牛百叶、公黄牛牯之里脊肉,用井水烹制,缺一不可(又有黄牛血、母黄牛牛百叶、公水牛牛肉、资江井水一说)。

穇子粑蒸鸡是新化三大碗中的另一道菜肴。穇子粑蒸鸡不但肉质细嫩、回味无穷,同时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穇子是一种杂粮,营养价值很高。内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穇子一般的食用方法是做成粑粑吃。

农夫河鱼做法貌似川菜水煮鱼,其味却远胜于水煮鱼。挑选鲟鱼为材料,用密制高汤烹制而成,香醇可口,乡土风味浓厚。这道鱼在煮的时候,加入了淮山粉丝一起煮,吃起来挺有嚼头。这是绝活,淮山粉丝和调料放进去之后,这道菜就与众不同了。农夫河鱼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鱼肉吃入口中,爽滑而且非常的嫩,乳白色的汤汁泛有淡黄的油光,喝起来很鲜很香。

三大碗外,还有另外两大碗,加起来就是五大碗。除了“三大碗”、“五大碗”,也有“八大碗”之说,新化各地说法不一样。本地人说的十荤、十素、十饮,与湖南各地的吃法大同小异,只是特别的辣,再加点麻,更具新化本地特色。

新化的三大碗也罢,八大碗也罢,不是每天都能够吃的,大凡要到年节或喜庆的时候,摆大席才有得吃。新化菜就是这么有味,浓浓的辣味中,饱含着深重的湖南文化元素。

永州私房菜

湖南幅员广阔,十里不同音,吃菜也一样,各个地方口味、做法相差很大。虽然都叫湘菜,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的风格,湘中重辣,湘西偏酸,各自形成了一些子系。子系之内,风格大致相同。譬如永州菜,南北所有差别,但风格基本相似。一道永州血鸭,各县都有,做法大同小异。

有一位领导同志曾经交代我,给永州菜统一起个名号吧,叫起来响一些。我脱口而出,就叫永州私房菜。

湘西南永州,也称零陵,因为舜帝的陵寝在此而得名,人文历史由来已久。

永州私房菜在各式湘菜中独树一帜。究其奥秘,贵在一个“私”字,妙在一个“私”字。永州私房菜大都是私家独创,私传私授,渐入民间,经年累月,发扬光大。

永州私房菜历史悠久,极富地方特色,以自成体系而闻名。且以几道名菜为例,看其私房菜特征。

首推东安鸡,这是国宴第一菜。相传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东安人就开始制作醋鸡。醋鸡改名为东安鸡有两说法:一说是因清末湘军悍将,东安人席保田常以此菜宴请过曾国藩等贵客而得名;另一说是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在南京设宴待客,席中有醋鸡一菜,颇受宾客称道。客人问及菜名,唐生智觉得原名不雅,称为家乡东安鸡。东安鸡自此由私房菜而进入政要家宴,后来成为国宴名菜。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3)

再说宁远血鸭。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打零陵城,特命厨师在天黑前把饭菜做好,好让众将士们吃饱喝足后英勇杀敌。厨师在煮鸭时发现:由于时间紧急,鸭毛没有拔干净,肯定会影响大家的胃口,弄不好误了军机大事有砍头的危险。为了顾大局,也为了保小命,厨师急中生智,就把杀鸭时的鸭血全倒进了锅里翻炒。

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菜肴端上了桌。众将士胃口大开,个个吃得肚如战鼓,奋勇上阵,大获全胜。庆功宴上,有人问厨师昨晚做的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道:就叫它“永州血鸭”吧。“永州血鸭”由此而得名。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4)

永州虽有北四县南六县之分,无论是双牌岭南北,佳肴均为私家创制,应该统称为永州私房菜。这些菜由家传私授而进入公馆、酒楼、饭店,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是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州私房菜的制作人一般不是什么大师,或农家主妇,或市井闻人,或贩夫走卒,或小店掌勺人,各县各乡,有着不同的流派和细微差别。究竟谁是正宗的永州私房菜的传承人,莫衷一是。

邵阳卤菜和腊味

邵阳美食中,最有特色的是卤菜和腊味。

卤菜做得最好的,当属武冈。据说武冈的卤菜是香辣型的,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邵阳市博物馆里,就能看到武冈卤菜制作工艺的展示。武冈卤菜中,最出名是卤铜鹅和卤豆腐干子。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5)

卤菜店

铜鹅是武冈的特产,吃法以卤制为主,可以在饭馆里吃,也可以购买了携带远行。最先养殖“武冈铜鹅”,大约在明朝年间。武冈铜鹅,与湘潭湘莲、宁乡黑猪一起,被誉为湖南“三宝”。

武冈县城有专门的“铜鹅餐馆”,除卤制品外,可制作出清炖鹅肉、小炒鹅杂、蒸烹心肝、煎炸脖颈、烧烤鹅蹼、酒喷鹅头等十几种传统名菜。餐馆特设的“全鹅席”,五花八门,不离鹅身,品尝者无不拍手称快。

卤干子以当地的优质豆腐作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主要是配置卤汁,选用茴香、桂皮、公丁、母丁等中草药,放入猪大骨熬煮的高汤中,重复精炖多次,产品更为入味,因此口感紧实、有嚼劲。

因为地处湘西南,气候和风俗的原因,邵阳菜中腊味不少。最有名的腊味三绝,是腊肉、腊鱼和腊肠。将腊制品切好后,放入些许豆豉、辣椒,蒸上些许时间即可食用。腊味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特别是外皮那一层,很有嚼劲。

还有一种腊味宝庆猪血丸子,也称血粑,是邵阳各县皆有的传统食品。每个县都做猪血丸子,何处为正宗?隆回人说,他们那里最正宗。洞口人不认账,说他们那里是猪血丸子的发源地。武冈人却说,洞口是从武冈分出去的,版权当属老武冈。据洞口县专家研究,猪血丸子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猪血丸子的做法已经传遍三湘四水,是湘菜馆的必备佳肴。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6)

红辣椒炒宝庆丸子

也有人说,大山之中的绥宁,腊肉最好吃。绥宁被誉为地球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在黄桑有一大片的原始次生林,使用各种各样的小树柴火和种类繁多的花草熏制腊肉,当地人坚持要烘熏六六三十六日以上。绥宁的烟熏腊肉有九九八十一种变化,不但香味层次不同,而且可以浑然一体。再搭配绥宁的特产玉兰片或者本地人制作的萝卜干,烧出来的笋尖炒腊肉或萝卜干炒腊肉菜式,肥而不腻,皮和瘦肉嚼味无穷。

腊制品不只是用猪肉来做。农家自喂自养的鸡鸭鹅和兔子牛肉,以及各种动物的内脏、翅膀、脚掌等,杜克熏制,土色土香,原汁原味,越咬越有味。腊猪耳朵为本地腊味最佳之精品,下酒之最佳菜肴。

怀化芷江鸭

湘菜中也有很多鸭作为原料的名菜,经典菜品香酥鸭、永州血鸭自不必说,宁乡的灰汤鸭,是用温泉水烹制的。钱粮湖的土鸭,原料是洞庭湖的特产水鸭。还有湘南临武鸭,最初是农家的土菜,现在做成了方便食品,真空包装,远销国外,成了湖南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我看来,最有特色的是湘西土菜芷江鸭。

湘菜头牌菜谱(湘菜的江湖)(17)

芷江鸭是怀化市下属的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招牌美食,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点驰名中外。芷江鸭主要是在秋冬季节烹制,利用当地秋、冬两季独特的气温和时令的配料,精工细作,菜品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

芷江鸭选用放养于稻田山涧小溪的纯种麻鸭为原料,经抹蜜、油炸,用芷江本地野生芷草等多种天然香料和多年循环老汤,加上侗乡传统工艺精细烹制而成,鸭肉酥软,色泽黄亮,吃起来肉汁酥香,油而不腻,味道爽口。鸭血有补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还有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功效。

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传说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沅洲府(芷江)闻其香而醒神,食后称之为“天下佳肴”。

其实康乾二帝从未来过湖南,将风景名胜、风物特产附会到康熙乾隆下江南的故事里去,风雅而已,并不减少这些名胜特产的品质。倒是有一位官僚与芷江鸭有关:清西湖制台魏武庄调任云贵时途经沅洲(芷江)品尝了三癞子的炒鸭后,大加赞赏芷江鸭肉香、酥、脆、辣,鲜味醇香,油而不腻,口感独特,流传至今。至今芷江还流传着古老的民谣:“八月八来八月中,八月十五杀鸭公,鸭头鸭脚老板吃,叶翅棒棒待长工”。如今芷江农村的习俗,还是以鸭头鸭脚鸭翅膀为最珍贵的食物,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芷江鸭从本地传出,是否与与上面所说的魏制台有关,没有考据资料。但芷江鸭的这道佳肴,确确实实是沿着沅江从洪江到常德,到益阳,再到长沙,成了湘资沅澧四水个码头的名菜。

近些年里,芷江人将次做成“芷江鸭”熟食品,推广到市场,很是风行,依然保留着唯独芷江所产的主要品质。无论是客居外地的芷江人,还是喜爱只讲压缩的食客,都能随时品位其独特的风味。

END

*作者 |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湘潭大学77级中文专业毕业,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作家、教授。代表作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