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体寒艾灸(灸除虚寒)

妇女体寒艾灸(灸除虚寒)(1)

一、艾灸的基本概念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而艾灸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可见灸的方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而艾草作为女性生命的保护草,与灸法完美结合,以温经散寒、补元助阳、行气通络、祛邪扶正之功效,为女性带来最纯粹的守护,是故大家可别小看了艾灸。

艾灸是通过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最有效的手段。中国自古就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可见艾灸的魅力之大。

现代的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的调理治疗上。

中医学认为,女性属阴,最大的问题首推阳气不足、体质过寒。加上现代女性多数不怎么运动,很多人都有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的问题,而艾草是属阳的植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令女人气血充足,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活力与魅力。可以说,女人与艾草,也许天生就是一对。

【艾灸的三大优势】

1、温经散寒、扶正固元,适合现代人对症调理;

2、花费少,艾条与艾灸的疗效好过很多昂贵的保健滋补品;

3、可操作性便捷简单,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在学会之后就可以自由把握。

艾草在端午长得最茂盛,药性最强烈,在这时采摘下的新鲜艾草具有极强的功效。所以在古时候,每逢端午,都会去采摘艾草打成艾绒,或者用煮艾草的汤进行药浴,另外坚持艾灸的话,女人就会受益匪浅。

妇女体寒艾灸(灸除虚寒)(2)

【艾灸的时间】

究竟艾灸多长时间合适呢?

其实对于艾灸的时间,是可以灵活掌握的。原则上来说,腰腹部灸的时间长,四肢末梢部位灸的时间短。

另外艾灸最好的时间点是在白天日出以后,因为这个时候,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生发,如果这个时间艾灸的话,身体可以顺着天地之阳气上升的趋势走,可以说事半功倍,像有一些阳虚、气虚质的人,表现出手脚冰冷,免疫力低下、大便不成形,效果就更为理想。比较推荐在上午10-11点,或者下午2-4点进行艾灸

当然不同的病症,在灸法上也略有差异,选择艾灸的时间点也会不同,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施灸,因为这个点是脾经的运行时间。又比如,下午的5点到7点是肾经当令的时辰,所以经常在这个时间段艾灸,可有效缓解肾虚的症状。如果是失眠的症状就要在临睡前灸。艾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疗效的,它是一个慢功夫,贵在坚持。

【艾灸的选穴要则】

在艾灸调理期间,很多人担心自己穴位找不准,这其实不必担心。

针灸是点,艾灸是片,尤其是使用艾灸包进行艾灸时,艾灸到的是一个区域的穴位,即使没有找准具体的穴位位置,也是可以很有效地作用到这个穴位上去。

假如是月经不调的问题,用艾灸包敷在子宫处,艾灸小腹和后腰,这样就可以很好调理例假问题。

另外艾灸切勿一开始就艾灸很多穴位,这是不对的。初期建议以1-2个穴位开始,逐渐适应了再添加其他穴位,然后可以加大烟气,延长时间。比如在使用艾灸包时,初期可以将出烟口调至最小的档口,等慢慢适应之后,在加大出烟量

二、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草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艾草,其功效会略有差异。

1、 金艾绒

用三年陈艾叶制成纯度达到25:1以上的艾绒,颜色为黄,金黄色。

2、 陈艾绒

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如:一年陈艾绒、二年陈艾绒、三年陈艾绒。此等艾绒为艾灸中品。

3、 青艾绒

由当年产的艾绒制成,味道呈青草味。

【艾灸的常用手法】

根据手法的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隔物灸及温和灸等几种类型。

1、直接灸:

将质地较细的艾绒捏成米粒大、黄豆大、蚕豆大等大小不一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其中施灸时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的称为瘢痕灸或者化脓灸。这个方法建议去专业的中医养生馆做,不建议自己在家里用这个方法。

2、间接灸:

又称为隔物灸,施灸时艾柱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柱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分为隔姜灸,隔蒜灸。

(1)隔姜灸:

取老姜一块,切成厚月3毫米的片,大小视穴位所在部位和选用的艾柱大小而定。等到有局部灼痛感时,稍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柱继续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2)隔蒜灸:

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3毫米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柱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以局部潮红为度。

3、温和灸

使用艾条,根据手法分为悬灸、回旋灸。

(1)悬灸

将点燃的艾条悬在穴位上2-3厘米,静止不动。悬灸可以用艾灸盒代替。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

(2)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顺时针或逆时针地悬在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艾灸后常见反应】

1、 皮肤潮红:

艾灸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会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血管里的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

2、 灸疱:

小的灸疱可以自然吸收,这期间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衣服摩擦导致意外破溃。而大的灸疱可以用消毒过的针具刺破,然后用药用棉签擦干渗出的液体,过几天,灸疱会变成灸疮。

3、 灸疮:

灸疮是艾灸的特征性表现。灸疮溃烂出脓一般先从灸痂周围开始,在灸后25-30天黑疮脱落。灸疮溃发后,每天灸疮周围用酒精棉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脓液。灸疮期间也要坚持温和灸,让艾灸效力持续,否者会出现病情反复。

4、 口渴:

很多人艾灸之后会口渴,这是正常的现象。艾灸后可以喝红糖水或温开水,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质的饮料,否则会影响艾灸效果。

妇女体寒艾灸(灸除虚寒)(3)

【艾灸注意事项】

1、心态平和,慎选艾灸的对象: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对于无自制力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不要施灸;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的人不要施灸;对于某些传染病患,或有高热、昏迷、抽搐、身体极度衰竭等情况的人,不要施灸。

2、艾灸部位的选择:

对于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尽量不要直接灸,以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男性的睾丸等不要施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3、 掌握正确的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4、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情况必须要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刻施灸。

5、 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柱,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用大剂量进行。

6、 艾灸时饮食注意事项:

太饿、太饱都不适合艾灸,艾灸过程中切忌边灸边吃,整个疗程期间忌寒凉食物。

艾灸前后,宜各喝一杯温水。

7、 艾灸后不能直接洗澡或泡脚:

艾灸之后,身体的经络和毛孔都是打开着,千万不要立刻沾冷水,更不能立刻洗澡,这样不但会影响到艾灸的效果,并且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最好间隔3-4个小时再洗澡,此时毛孔大部分已经关闭,受风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但如果皮肤已经出现了破损,那么大家必须等破损的伤口愈合之后再洗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