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1)

冯元平,男,山西省石楼县人,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省剪纸学会副会长,沈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冯元平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窗花,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他用一把普通的剪刀,通过双手灵活的舞动,裁剪出了一幅“红色记忆”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让人目不转睛。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2)

剪纸作为中国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被称为刀尖儿上的艺术。它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3)

在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4)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剪纸艺术在无数手工艺人的发展推动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中国剪纸非遗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冯元平也在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着这一切。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5)

冯元平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山区一个剪纸艺术世家,祖辈上就开始剪纸,外祖母和母亲在山西吕梁都很有影响力,人称"剪纸巧手"。他自幼喜爱画画临摹,从小受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对剪、刻纸艺术非常感兴趣,小学、中学期间就在县里的各类剪纸展览中屡屡获奖。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6)

他1976年参军,在部队也是一直在研究剪纸,部队转业分配到皇姑区辽河街道办事处工作。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对东北风情的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一幅一幅地没有停歇地裁剪着,剪纸早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的剪纸自成一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让人赞叹不止,惊叹他出色的裁剪技艺与高超的创作能力。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7)

“剪纸现在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闲暇的时候,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进行构思、裁剪创作,那种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的感觉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升华,而我也把中国传统文化都融入进了我的作品之中,只有文化的浸染,每一件作品才能真正地被赋予灵魂,完成后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冯元平说道。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8)

从艺数十年,冯元平获奖无数,在2002年6月,作品《归来兮)》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并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巡回展;2008年辽宁省剪纸艺术大赛十大技能奖,辽宁省十大明星。沈阳市优秀文学艺术家。

剪纸艺术近期的手工剪纸作品整理(用精美的剪纸来传承民族文化)(9)

剪纸是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冯元平也将尽他所能,为中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属于他的一份力量!

注:图文来源于搜狐号“时代记忆app”,版权属于原创作者。

欢迎喜欢剪纸的朋友们点赞 关注,一起做趣手工,传承非遗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