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一遍(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的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一遍(赋得古原草送别)(1)

白居易雕像

白居易是唐朝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著名诗人,号称“诗魔”。他的诗作很多,流传很广。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还是个16岁的少年,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这是白居易当时为了赶考而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而且有一套严格要求。

据传,当年白居易由南方到长安考试时,去拜谒当朝大臣、名士顾况。当他呈上自己的作品后,顾况先看到“白居易”三个字,笑着打趣道:长安米贵,居住可大不易呢。但是,当他看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又连连称赞说:有才如此,居住在长安有何难啊?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一遍(赋得古原草送别)(2)

一首以荒原上的野草和送别为题的诗,在白居易笔下竟如此鲜明生动,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前两句描写了古荒原的自然景象。茂密丛生的荒原之草,每年春天都会萌生且迅速生长,到了秋季就会逐渐变黄枯萎。

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揭示了生命的顽强。草原上时有野火发生,过火之处自然灰烬一片......可是,来年春天依旧会萌发出小草,依然会长出茂盛草丛。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一遍(赋得古原草送别)(3)

第五句和第六句写出了荒草蓬勃生长后的景象——茵茵绿草一直“侵”占了古道,晴天之下翠绿与古城连接在一起了。

最后两句点出了送别。诗中的“王孙”并不是真正的王侯之孙,而是朋友的代指。我们似乎看到诗人在满目翠绿的草原上,目送友人远去的情景。别离的情绪笼罩在“萋萋”原野下,并没有悲苦愁离,却有一番辽阔苍远的意境。

因为这首诗特别是第三四两句,揭示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生生不息,读后不禁给人以震撼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这首诗成了鼓舞人心的佳作,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句。这首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前赴后继实现胜利的目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