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难以忘怀之人,生活有时也像河流一样,和另一条河流遇合又分开,并带来某一种情绪的波流,却永远萦绕在心头。茫茫人海中,经常会和很多人擦肩而过,如果能在其中遇见一位红颜知己,真是一件千年等一回的事情。

可是爱情又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有时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人们却不敢捅破;有时彼此心心相印,但又因畏首畏尾、顾忌重重,最后终于错过了一段美好的情感,令人追悔不及。下面介绍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缠绵悱恻,令人不忍卒读。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1)

琴河感旧

清代:吴伟业

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

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

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

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23时考中进士,曾在清顺治年间任国子监祭酒。他在48岁时,以母丧为由告假归乡,从此以后便隐居故里。

作为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深受读者喜爱,也得到了当时名媛卞玉京的爱慕。这位佳人才貌出众,能诗会画,还会弹琴。她曾大胆地向吴伟业示好,可是对方从多方面考虑,最后终于没有接受对方抛过来的爱情彩球。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2)

虽然如此,诗人却没有彻底斩断情思,依然在心底深深地牵挂着她。后来有一次吴伟业在常熟钱谦益的住处作客,他听说卞玉京也恰好在常熟,就烦请钱才子代为传达他的思念之情。可是佳人似乎早已心灰意冷,决意避而不见。作者并不甘心放弃这段感情,于是赋诗抒怀,表达自己的一番真情。

开篇抒写诗人复杂的心情,“休将消息恨层城,犹有罗敷未嫁情。”作者觉得,虽然彼此相隔遥远,音信难通,但自己依然对她十分眷恋,他也相信对方一定也对自己仍然钟情。作者将佳人比作“罗敷”,默默地赞赏她的温柔和娴雅的气质。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3)

颔联用典,继续表达思念之情,“车过卷帘劳怅望,梦来携袖费逢迎。”唐代诗人韩翃曾与歌女柳氏一见钟情,可是番将沙吒利却横刀夺爱。韩才子乃一介书生,无法与一位将军争夺,他只好暗中观察。有一次他终于等到柳氏乘坐的马车,对方卷帘相问,彼此便约定再次会面事宜。

诗人想象卞玉京虽然不愿意出来约会,却可能也在默默地注视着自己。诗人思念而不可得,于是便寄之于梦境中彼此携手相会。一个“费”字,体现了诗人的殷勤,也委婉地传达出作者的一番痴情,他多么希望对方读到此诗,可以回心转意。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4)

颈联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 一位是落魄书生,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漂泊、八方奔走;一位是红楼歌女,为了糊口,每天要迎来送往、寄人篱下。

憔悴,表达出诗人身心俱疲的处境;飘零,意味着佳人青春易逝的惆怅。正如罗隐所言,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才子回忆与她在一起的美好岁月,佳人也怜惜书生憔悴交加的模样,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5)

最后作者以回顾过往、感谢才女的恩情结束全篇,“记得横塘秋夜好,玉钗恩重是前生。”横塘在江苏吴县的西南,乃卞才女侨居之处,也是这对恋人初遇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场景一定会铭记在诗人的内心深处。

诗人感谢卞玉京对他情深意重,只是当初出于无奈,诗人考虑到自己漂泊不定,无法保证给她一个美好和安稳的生活,只好违心地回绝了她的一番真情。

吴伟业最后一首诗(清代才子吴伟业的七律)(6)

吴伟业的这首七律爱恨交加,怨中有怜,充满了缱绻和眷恋之意。作者的情感就像滚滚而来的急流,又似喷薄欲出的火山,他悔恨自己曾经的错误选择,也有些埋怨对方拒而不见,但是最后还是感谢才女对自己的满腹深情。

全文缠绵悱恻,令人不忍卒读。此次他们虽然无缘见面,不过后来诗人又乘舟前往横塘访问,还赠送了这首诗,他们终于消弭了之前的误会,并携手泛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