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略述(我是怎样来黄梅的)

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略述(我是怎样来黄梅的)(1)

我们今天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寺院—老祖寺。

老祖寺有许多非常激动人心的历史和传说。比如说这里的开山祖师,就是从印度来的一位老寿星,叫做宝掌和尚。他从印度来到中国的时候,有多大年纪呢?他来到中国之前,在印度已经生活了六百多年!他到中国来的时间是在魏晋之间。他走过千山万水来到了这座紫云山,然后就在这里结茅定住。此地紫气浮空,祥云万朵,所以叫紫云山。时当东晋废帝太和年间(366-371 年)。住下没多久,他又离开了这里,沿着长江流域,到庐山、雁荡山、峨眉山、杭州……就我们现在所知,宝掌和尚开山的寺院在中国有十几所。正式见于历史记载的,如杭州中天竺法净寺,就是宝掌和尚开山的。前不久,我还特别到那里考察一次。那里有千岁堂、宝掌桥,还有宝掌和尚画像。可见,千岁宝掌和尚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是一位真正的老寿星。

这座寺院原来叫双峰老寺。隋朝末年,由于兵荒马乱,这个小寺院就毁掉了。进入唐朝,宝掌和尚重新回到这里,再次修复这个地方。当时四祖、五祖相继在黄梅四祖寺和五祖寺阐法,千岁宝掌和尚年高腊长,大家就尊他为老祖,所以从四祖、五祖以后,此寺就改名为老祖寺。实际上,老祖寺只是紫云山中十几座寺院中的一座。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荒山野岭中的古老寺院,竟然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人为它编了一本山志,叫《老祖中山志》。四祖寺没有留下志书,但是五祖寺和老祖寺有志书。虽然《老祖中山志》只有上、中、下三卷,但至少是将此寺一千多年的历史做了一个简略的记载。我们从老祖寺志上可以看到,在古代,这里是一处佛教圣地, 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周边有大小寺庵十多处,遍布于松岭岩石之间。

老祖是在唐朝显庆二年(657 年)圆寂,享寿1072 岁。从其年龄来说,在佛教史上可谓千古一人!老祖辞世以后,这里没有人烟,故而兴废无常。唐贞元末年(804 年),有天王道悟禅师中兴老祖寺。自天王道悟中兴,尔后直到民国年间,老祖寺的香火就没有断过,一直都有出家人居住。元以后,有几位相当有名的大德住持和重修老祖寺。比如说三昧寂光律师就做过这里的住持,还在这里传过戒。三昧寂光律师是重兴律宗的一位大德,他也做过四祖寺的方丈,曾经一度将老祖寺和四祖寺改为律宗道场,没有传几代,又有禅宗大德住持四祖寺和老祖寺, 恢复宗风。

明末清初,有好几位著名的禅师住持过老祖寺。如顺治皇帝的老师茆溪行森,做过这里的方丈,还留下十卷语录。其次还有一位云外行泽禅师,很有文采,很有道德,禅风高峻,做过这里的住持,也留有语录,《老祖中山志》中有许多文章出自其手。这么一个深山里的古老寺院,留下有语录的,就目前所知有两位祖师。这两位祖师的语录都收入了《乾隆大藏经》。

明朝末年有所谓“四大师”:紫柏、莲池、憨山、蕅益。憨山大师应当时兵部尚书、黄梅籍的汪可受之请,在老祖寺住过十天的时间。刚才坐车来的路上所经过的“挪步园”,就是汪可受告老还乡的退隐之所。汪可受在明朝的国防建设上很有贡献,告老还乡之时,皇帝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 :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给我一块挪步之地就行了。所以他晚年隐居的地方就叫挪步园。汪可受和憨山大师是好朋友,也是一位大居士、大护法。他和他的子孙都是老祖寺的护法,都对这个地方有很大的贡献。过去在这里还建有汪家祠堂。当时汪可受邀请憨山大师到老祖寺来静修,所以憨山大师在他晚年七十一岁时(公元 1616 年),曾经从庐山来到这个冰天雪地、山穷水尽之地,并在这里住了十天。大师面对这样一个风景美丽而又非常穷困的地方,给汪可受写了一封信说 :“何幸仰仗慈力摄持,置身万仞峰头,一夕之安,日劫相倍。到此水穷山尽处,岂容更着一毫妄想耶!”(见《老祖中山志》)我今年七十四岁,不敢高攀憨祖,不过老年人总有许多相同的感受。同憨祖的时代相比,这里已经不是山穷水尽之处,而是山水形胜之地。时隔三百九十年,有幸到此,除了本分事,不作第二念。

民国年间有一位佛教大师,对佛教的改革作出过重大贡献,是人间佛教的倡导者,他也来过老祖寺。大家知道是谁吗?对!是太虚大师。在我出生的十年前,即1923 年 7月,太虚大师来到黄梅,有一篇《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的讲话,并有吟诵黄梅的诗偈五首,其中有一首诗就是写老祖寺的,写于当年的 7 月 7 日。大师坐在大悲阁前,品茗看山,感慨万千,然后写了这一首长诗。这首题目为《老祖山》的诗,与其他四首诗偈都收在《太虚大师全书》第 34 册。

在这不起眼的穷乡僻壤,万山丛中,竟然有这样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古老道场,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年轻朋友,能够来到这个地方,可不可以这样说—这是老祖寺开山一千六百多年来的第一次?大家喜欢吗?(喜欢!)鼓掌!(掌声)这是一种无上的法缘、无上的佛缘、无上的善缘。有这三个层次,有佛缘、有法缘、有善缘;我们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来结三种不同的缘。

这个道场非常殊胜,非常安静,真可以说是山青水秀。在历史上(历史上,大家记住这三个字),可以说是人杰地灵。那么在今后,这里能不能够再度成为人杰地灵的地方,要靠我们大家来关心、来努力。希望它也能恢复历史上人杰地灵的气象。

我是 2003 年受本焕老和尚再三再四地邀请,到四祖寺接任他老人家的方丈职务。为什么说是再三再四呢?因为从 2000 年四祖寺落成开光方丈升座那天起,本老就对我说:“我本来不想在这里升座,但是我的这些弟子们出了钱,修了这座寺院,我不在这里升座,他们感情上过不去,所以我要挂三年方丈的名。把这三年过了,你就来!你就来管理四祖寺。这是一个祖师道场,是一个了不起的大道场。”当时我就说 :“您老人家千万不要作此想。我是一个湖北人,出家莫还乡,还乡道不香。我不想回到湖北来。”因为马祖就有这样的故事。马祖是四川人,他回到家乡去,隔壁的老太婆就说:哎呀!马家这小子回来了!马祖那个时候已经是大禅师了,大家还以他小时候那个非常亲切的口吻称呼他。马祖觉得一时说说倒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老是那么称呼他,他的法就不好传了。他当时就想 :哎呀!出家莫还乡,还乡道不香!所以他很快离开了家乡,到江西建寺传禅。当时我就跟本老说 :“我没有打算再回到湖北来。有两点原因 :第一,我是湖北人,我不想回来 ;第二,我在北方住了二十多年,生活起居都已经是北方人的习惯了。南方一个是热,一个是潮湿,恐怕我不适应。”“你别说了!”他就一口否定掉。以后每年要跟老和尚见面很多次,每次见面都提起这件事。

从 2002 年的冬天开始,当阳玉泉寺就不断有人到河北去,要我接任那里的住持。我也是一再推辞。我说我不合适,那是天台宗的祖庭,隋朝智者大师开山的,了不起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比四祖寺还要好。我也是一再地不肯去。后来当地政府无论如何要我去,我只好勉强答应下来,准备在 2003 年的农历九月初十日在玉泉寺升座。当时本老知道这个消息了,他就一定要我赶在九月初十以前先在四祖寺升座!(众笑)在那年的八、九月之间的二十五天当中在两座祖庭升座,农历的八月十六在四祖寺升座,然后九月初十又到玉泉寺升座。在我的人生当中,我感觉到这个因缘不可思议,我也非常珍惜这个因缘。这就是我回到湖北的经过。

那么我是怎么样到老祖寺来的呢?我到四祖寺来以后,当地有很多居士就向我介绍说,紫云山有个老祖寺,是千岁宝掌和尚开山的地方。千岁宝掌和尚我知道,但是他的道场在哪里我不清楚,他们就一定要我来看看, 所以我在 2004 年的春天来这里看过一次。其后,黄梅的居士对我说,一定要发心把这个地方修一修。我说我分身无术,恢复这个地方一切要从零开始,必须有一笔巨额资金。这笔资金从哪里来?我说我是个穷和尚,对化缘一事深有体会, 不想多麻烦各位护法居士。

2004 年的冬天和 2005 年的春天,黄梅前任县长陈新武先生多次来四祖寺和我聊天说起老祖寺。他说 :“您一定要去把老祖寺修起来,这是我们全县人民多年以来的愿望。您老人家一定要发这个慈悲心,发这个大愿心!县里一定全力支持。”陈县长给我说这件事,黄书记也和我说过几次。当地党政一把手这样重视这个地方,使我很受感动,所以我就慢慢地进行斡旋,看能不能找到护法, 能不能有人发心捐钱修这个地方。

2005 年秋,有河北的郝明宗、周明珍居士夫妇发心捐资重修这座古道场,真是喜出望外。遂于去年 10 月5 日奠基,在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切工作进展顺利,所有手续均已办妥,土地划拨 97 亩,无偿使用。经过五个月的施工,大雄宝殿、斋堂、紫云堂的主体工程完工,接下来还有禅堂、天王殿、山门、钟鼓楼等殿堂将继续动工。我们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就是斋堂。今天大家第一次在这里用午斋,也有很多的出家人在这里,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几位长期留在这里用斋。

佛教是一个修行的法门,佛教的传播工作、传法工作、佛教文化,也是一种事业,叫做佛教事业。台湾有一位著名的星云大师,他所做的佛教事业非常了不起。他的弘法工作做得好,事业做得非常大。他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寺院,他在中国台湾,在美国和欧洲有五所大学。一个佛光山,就开了五所大学、一份日报《人间福报》、一个电视台“佛光卫视”。靠什么呢?靠人才,靠有许多年轻人追随星云大师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我相信,海峡的那边是中国人,海峡的这边也是中国人,海峡那边的中国人能够办到的事,我们海峡这边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希望我们海峡这边的中国人也同样要发大心、发大愿,来振兴佛教事业,在中华大地上弘扬佛法。中华大地有十三亿人口,佛教资源非常丰富,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这么丰富的佛教资源。我所指的佛教资源是什么呢?就是说中国这块土地,有很多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真正的信仰,在中国人里面有一个信仰的真空带。我们佛教如果能够填补这个真空带,我们国家的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就有希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心来填补这个有将近十亿人口的信仰真空带,真正为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就以今天来到老祖寺的因缘为起因,大家来共同发愿。不一定要你们每一位男众都来当和尚,也不一定要你们每一位女众都来当比丘尼,我们就站在僧俗二众的立场,在寺院、在工作岗位上,共同为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为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文化作贡献。这就是我对大家今天来这个地方的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有这种责任意识。我最近经常讲要强化四种意识。从佛教僧人的立场上来说,要不断强化四种意识。首先要强化信仰意识,其次要强化归宿意识, 第三要强化神圣意识,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我想我们每一位都可以参考这四种意识的要求,不断地强化这四种意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为佛教事业的发扬光大,为一切众生营造心灵的归宿,营造一个清凉的圣地,共同发愿,共同勉励!

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略述(我是怎样来黄梅的)(2)

2006年8月 14日讲于黄梅四祖寺

第三届禅文化夏令营

原载于《黄梅紫云山老祖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