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

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1)

1960年冬,望江县雷池乡莲花洲村的魏玉年父母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忙着农活。突然,在同马大堤的堤岸上,传来一个孩子无助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见一个小脸冻得发紫的女孩,正哭着找她妈妈。老人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她披上,带着她一路寻找亲人,结果音讯皆无,只好带她回家。村里很多人都劝父母放弃收养,但是魏家老人说:“也是一条生命啊,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饿着她”。还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魏雪娥,后来才知道她家住淮北市五河县,年仅4岁。

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2)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出落成大姑娘的魏雪娥和养父的三子魏玉年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恩爱,并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虽不宽裕但一家人相亲相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魏雪娥的小姑子因承受不了丈夫离家出走而精神失常,留下两个年幼孩子无人照料,得知一家遭遇后,魏雪娥和长年在外务工的丈夫商量,将抚养侄儿侄女、照顾精神失常小姑子的责任全揽到自己的肩上。困难的生活、艰辛的抚育没有压垮这位朴实、平凡的农家儿媳。

然而,命运弄人,不幸再次来袭,2012年,读七年级的14岁侄女高昭君双腿肿胀,被确诊为肾病综合症,被迫休学。每个月上千元的医疗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每次看到侄女那双渴望上学的眼神,魏雪娥的心都像被针深深地扎了一样。她带着侄女四处求医问药,背负下近8万元的外债。苦心人天不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侄女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已重返校园。

一双儿女都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年近古稀的她,正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节,但为了一双未成年的侄子侄女,仍要日日奔波操劳。憔悴的脸庞,粗糙的双手,使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很多。可一提到侄子侄女,魏雪娥脸上就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经常回家帮助我做农活和我说说知心话,和自己养的没什么两样。家里条件虽不好,每天吃得大多就是白菜、萝卜,但他们从来都不抱怨。”魏雪娥说,“小时候,我就和他们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们一口吃的,我不照顾他们,谁去照顾他们,当初他们一家人收养了我,让我有了第二个家,只要我还能动,我也不会撇下他们不管。”

无私的母爱感动魏雪娥身边所有的人,2014年,她被评为年度“最美望江人”,“安庆好人”;2015年望江县委、政府组织人员根据她的事迹,编写成黄梅戏《舅娘》,在古雷池大地上广为传唱。

(安庆晚报 记者 叶潇 通讯员 朱正苗)

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3)

一周正能量

7岁男童走失 1天后救助站寻回

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4)

年仅7岁的男孩小倪(化名)5月4日上午离家后失踪。幸运的是,他被好心的巡警送进了安庆市救助站。在走失一天后,5日上午,孩子的妈妈找到了救助站,救助站随即将母子俩人送回了家。

5月4日晚上10点多钟,救助站值班人员接待了菱湖派出所民警。原来,当晚民警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门前附近巡逻时,发现了一名小男孩独自一人躲在学校门前角落里。在询问无果后,好心的民警随即将孩子送到了市救助站。

在救助站内,无论民警和值班人员如何询问,孩子就是不愿意开口说话。由于孩子年纪较小,救助人员当即将孩子安排好单间住宿,并派专人看护,同时继续耐心询问其基本情况等。

5月5日一大早,孩子的母亲陈女士就冒雨赶到了救助站。据其介绍,孩子从小就不愿和陌生人说话。4日上午10点左右,孩子趁着陈女士在屋外晾衣时,独自一人离开了家。由于陈女士和丈夫在市区分居两地,发现孩子不在家,大意的她以为孩子去了丈夫那儿。直到当天晚上,孩子仍没有回来,陈女士赶紧拨打了丈夫电话询问,才发现儿子走失了。陈女士和家人找了大半夜也未寻找到孩子。报警后才得知孩子被送到了救助站。

当天早上在救助站内,看到自己的孩子安然无恙,陈女士激动地流下泪水,再三向救助人员道谢。

(安庆晚报 记者 王虎 通讯员 杨坤)

庄稼汉用爱帮弟弟撑起一个家

爱心接力诠释人间真情(一周正能量爱心接力)(5)

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沙套组的沈石祥,是一名普通的庄稼汉。但在邻里乡亲眼里,朴实善良的他,在弟弟经历婚变被诊断出尿毒症后,便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女的责任,多次谢绝了他人给自己介绍对象,今年已38岁的他仍是单身一人。多年来,他靠着家里4亩田地种植棉花和油菜,以每年1万元的微薄收入,用爱撑起了一个五口之家。

为了这个家他付出了一切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略显消瘦,一双粗壮干枯的双手因为长期干农活而布满茧子,但沈石祥的眼神却很平静,说话不紧不慢,让人感觉似乎什么样的风雨磨难都不会击倒他。

其实,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早已历经了无数磨难和困苦。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自己家庭与其他家庭的不同,父母多病,家庭贫困,让他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由于家庭贫困,沈石祥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在那之后,他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这个家里,代替体弱多病的父母干农活,给家里人做饭洗衣,忙里忙外,他用自己还很稚嫩的肩膀开始一点一点地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沈石祥一边替父母分忧,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当历经艰辛之后,年幼的弟弟也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他却依旧单身一人。

可是,上天并没有因此而眷顾他,2013年,沈石祥的弟弟沈发祥被确诊患上尿毒症,弟弟怕自己连累妻子,主动提出离婚和抚养孩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沈石祥于心不忍,毫不犹豫地挑起了照顾弟弟和侄女的担子。

弟弟沈发祥患病以后,一直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负担不起住院费,只能在安庆市程墩路租房暂住,每月房租都是沈石祥负担,每天的吃喝也只能靠在安庆的姨妈接济,每两个星期必须去医院做五次血液透析来延续生命。

沈石祥告诉记者:“看到弟弟这样我也很难受,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必须把侄女拉扯大,让她好好学习,给她一个好的生活。”

为了侄女一直单身没成家

为了赡养好双亲,同时又要照顾好侄女,沈石祥不得不到处做小工挣钱补贴家用。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拼命耕种土地供孩子读书,吃力地辅导孩子学习,沈石祥既当爹又当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这个侄女,不让侄女受半点委屈;尽量给侄女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而自己却几年也不见添件新衣服。他总是对侄女说:“快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可是,现实却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长大就好了”,磨难和困苦却从未离开。

看着侄女慢慢地长大,沈石祥却逐渐放弃了找另一半的愿望,他怕新来的舅妈对孩子不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怕未来的老婆会嫌弃这个贫苦的家庭。

有人开始张罗着给沈石祥介绍对象。可是,对方一听说他带着个侄女,就打了退堂鼓。可沈石祥却说:“如果不嫌弃我,就不能嫌弃我的侄女。宁可不成家了,也得照顾侄女。”眼看着一年一年过去,大儿子还没有个完整的家,父母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不拖累儿子找对象,两位老人曾试图说服他,由他们抚养孙女。沈石祥对父母说:“我当初答应了,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将侄女抚养成人。”

安庆晚报 记者 柯慧敏 通讯员 常宁健

本版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重要通知:

小伙伴们注意啦!每周为安庆之声点赞超过30次,可领取“永明平价眼镜"验配框架眼镜五折优惠券!上周点赞超过30次的小伙伴,记得与小编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