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故事的内容(管鲍之交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

原无/文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桓公的重臣,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两个人在一起长大,但是家庭境况却相差很大生活在富贵家的鲍叔牙给了贫穷的管仲无私的帮助和海量的宽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管鲍之交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管鲍之交故事的内容(管鲍之交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

管鲍之交故事的内容

原无/文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桓公的重臣,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两个人在一起长大,但是家庭境况却相差很大。生活在富贵家的鲍叔牙给了贫穷的管仲无私的帮助和海量的宽容。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助纠和小白两位齐国公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在今山东省莒县),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不久,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不过内乱很快平息,给了这二位公子当国君的均等机会。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君,成了齐桓公。

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治国水平比我强,应该请他当才对!”本来想杀管仲的齐桓公最终听取了导师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做了国相,而管仲也真的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管仲常对人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利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参加战斗时曾经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挂念家里的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却被囚受辱没有为君殉死,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孟云飞书法《管鲍之交》

典故来源: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附:作者简介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