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

话说,现在的空调能制冷制热,冰箱为啥就没法实现冷藏和烘烤的随意切换呢

就像超级剧集《权利的游戏》剧情那样,搞了四五季,几百年,冰与火依旧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其实啊,先秦时代的老祖宗们早就发明了冰与火随意切换的超级冰/烤箱——曾侯乙铜鉴

1978年于湖北随州 地出土的曾侯乙铜鉴缶,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的器物称作鉴,高63.2厘米,鉴内为一尊缶,高51.8厘米,二者总重约170公斤,鉴和尊缶均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装饰外观,并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的铭文。

使用时,缶内装酒或其它需要的冷饮,鉴与之间的空隙,夏天时装入冰块,起到冰酒的作用;冬天可以贮存热水或其它加热源,起到热酒的作用,所以这套鉴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烤箱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1)

青铜器,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代表,曾侯乙铜鉴缶只能是王公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是想都不要想了,像在周朝时,为了满足上层们对“冰箱”刚需, 政府还专门设了个专门负责采冰的岗位,负责人就叫凌人。

《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

凌人在冬天把冰块储藏到地窖里,到第二年可取出来,在进行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冰鉴供酒,帝王和权贵们不时把冰块赏给有功之臣和身边宠幸,《左传·昭公四年》中就有记载“食肉之禄,冰皆与焉”

意思是,“没资格得到赏赐肉的官,也是没资格得赏赐冰”作为古代近乎唯一的冷饮冰,谁能得到一两块赏赐,那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了,大概宁肯看着它化掉也不舍得舔一口的。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2)

《楚辞招魂》中也有“挫糟冻饮,酹清凉些。”的相关记载,这一句是赞赏冰镇糯米酒的,说它喝起来醇香又清凉,看来春秋时期诸侯们就喜爱在宴席上饮用冰镇米酒了。

魏晋南北朝时的冷品中有大量奶制品出现,一种叫甜酪,味道看描述像奶酪那种,但形态上却像酸奶;另一种叫干酪,跟现在的奶酪形态差不多,还有一种酢酪,酸酸甜甜口感像初恋。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3)

芒果乳酪冰

唐代的大型宴席上,但凡夏季,都会有一道最豪华惊艳的冷甜点“酥山”作为压轴角色在最后出场

元代《饮膳正要》中记载有“酥山”制作方法:把牛奶反复煮沸待稍凉后,将牛奶上面那层凝结物取出加工,就成为了“酥”这种素有点像奶油,然后把这种奶油加热成液体状,往精美的盘子里一层层淋洒,做出山的形状,然后立即端进地下冰窖冷冻起来。

当时权贵们的夏季宴席上,结尾要是没有酥山出场压轴,就会被认为不上档次,主家也会觉得超级没面子,可见人们对冷饮甜品的喜爱是超越时代的。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4)

餐桌中央被红圈的就是酥山

唐代,不仅上层嗜好冷饮,普通百姓也乐此不疲,《唐摭言》有个故事就讲了一个贪婪的冷饮小贩的故事;“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

意思是说,蒯地有个在街头卖冷饮的小贩儿,本来生意好好的,他见天热的厉害,顾客络绎不绝,立马坐地起价到原来好几倍高,新老主顾们生气全都走了,那时候的保温措施也不到位,不一会儿全部冷饮就都化成了摊水渍,小贩哭的像个二百斤的孩子,后悔死了。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5)

唐代的繁华集市

北宋初年,太宗问他的宠臣苏易简:“食品称珍,何者为最?”

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知齑汁美。”太宗笑问其故。曰:“臣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引数缶。

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脂,殆恐不及。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记其事,未暇也。”太宗笑而然之。后有问其方者,仆答曰:“用清面菜汤浸以菜,止醉渴一味耳。或不然,请问之冰壶先生。”

齑汁,就是腌菜或酸菜汁,古时人家院子里都会有这么一缸腌酸菜,它是普通人家一年四季饭桌上的常客,因为廉价便宜又耐吃。

大雪天的酸菜汁真有苏易简形容的那么好喝?竟然还得到太宗皇帝笑眯眯的首肯,这其中的道理应该在酸菜汁之外了。

小时候听过一个特别好笑的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大明皇帝朱洪武当年做小和尚时,一连几天化不到斋饭,饿昏在破庙里,两个好心的讨饭花子,喂了他一碗杂菜汤,朱洪武渐渐苏醒过来,问他们刚才给自己吃的是啥山珍海味,味道如此的鲜美,他们笑哈哈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老白菜帮,碎豆腐屑等从菜市捡拾来人的垃圾。

多年后,当了皇帝的朱洪武,山珍海味吃的不胜其烦,突然想起当年吃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了,命令大臣四处寻访找来那俩要饭的,给他做了一大锅珍珠翡翠白玉汤,盛在金盘玉碗里,邀请朝中重臣们来一起分享他的无上美食。

大臣们都恶心的要死,但畏惧皇上,强逼自己喝光了那碗臭烘烘的杂菜汤,皇上自己一口喝下去也差点当场毙命,但见大臣们都跪地谢恩,便说,难得众爱卿如此喜欢,来啊,给他们一人再上三大碗!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6)

朱洪武和他的臣子们在品尝珍珠翡翠白玉汤

看到这里,大家该明白为啥当了皇帝的太宗赵匡胤,问苏易简世间啥东西最好吃,机灵鬼小苏张口而来酸菜汁了吧。

人都是认为失去的最美好,太宗当了天下祖宗,美食不厌其精,反而开始思念以前当普通人时的家常饭、酸菜汤了,其实也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心态映射,高高在上的他,自然也不会再有普通人时的那些布衣相知,听到的都是谄媚吹捧,身边再也不会有坦诚真挚,苏易简最会揣摩太宗心事,所以他短暂的一生受宠无比。

话说,吃酒吃到心内火烧的人,从大雪掩埋的酸菜坛子里掏出碗带冰碴子的酸菜汁喝,想必也是酸爽的很啦。

喝酸菜汤当冷饮,毕竟是皇亲贵族们作为稀罕,偶尔为之,那整天守着酸菜缸的平民百姓们又怎么渡过酷暑炎夏的呢?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7)

宋代夜市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南宋·杨万里)

宋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生动的描绘出南宋时期,普通百姓对夏季冷饮的热爱。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开封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时,频频提到“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冷饮,《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冷饮则有;“雪泡缩皮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等。

宋代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介绍了白沙蜜:“石蜜既自有本条,煎炼亦自有法,今人谓之乳糖,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无疑。去古既远,亦文本传写之误,故今人尚言白沙蜜。”

这说的就是牛奶炼乳吧,另外宋书《西湖老人繁胜录》中,介绍的一款夏季冷食就叫“乳糖真雪”,有乳有糖,还像雪一样冰冰凉,那不就是冰淇淋嘛!

富有富的吃法,穷有穷的吃法,大家各得其乐,所以每到夏天,宋代夜市冷饮生意就火爆的不得了,每次都营业到三四更天才罢休。

一窥古人的消暑冷饮(古人的消暑利器)(8)

宋代人爱吃冷饮是从上到下的风气,徽宗、孝宗都爱吃冰,还都因为过食生冷导致脾胃不适,成病日久,反复腹泻,拉肚子到几乎崩溃,自那以后,这几位爷再也不敢贪食过量冷饮了。

不管时间跨越多少年,人类的饮食需求与嗜好至今依然没改变,现如今的三伏天到处闷热潮湿,气候干扰到人脾胃,导致大家一个个都食欲不振,于是就想用冷饮、凉菜来开胃,适度的冷饮凉菜是好的,但过食则容易让寒湿之气损伤到脾胃,越是天热到极点时,越应该注意对胃的保养,一定要切记:冷饮虽好,千万不要过量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