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的心灵史(见字日历12月29日)

见字的心灵史(见字日历12月29日)(1)

成语详解丨 意在笔外

读音:yì zài bǐ wài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洞霄诗集序》:“往往意在笔外,气足以胜之也。”

释义: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字里字外

笔墨至处,篇中有余意

写作时如果固执地忠于自己的思想,常常不能被理解。大多数人好像都很喜欢看辞藻华丽的“大白话”,却不太会欣赏那些用最简单的语言所讲述的深刻的意义。意在笔外的文字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呢?

如果你能够看得懂大多数的笔外之意,那么你应该会喜欢李商隐。李商隐是个灵心善感的诗人,他的咏史诗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他一贯的艺术和美学原则:以精炼的语言、工巧的形式、生动的形象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见字的心灵史(见字日历12月29日)(2)

例如李商隐最早的一首无题诗,貌似意味直白地讲述了一个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姿色、品质和才华愈发卓越,但可悲的是由于环境的束缚只能深藏于闺阁,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如若仔细回顾一下李商隐的生平,便知他是在以少女自比。诗人“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但由于“内无强近,外乏因依”,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又如李商隐的咏史诗大都借吟咏评说史事,不论是隋炀帝还是陈后主,通过不断的思考索解,难道还好意思去观赏那一曲《玉树后庭花》?

见字的心灵史(见字日历12月29日)(3)

法国诗歌批评家圣·勃夫说:“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的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善之善者也。”叶燮认为:“诗之至处,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盖诣道之极也”。姜夔说:“语贵含蓄,不睹文字,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价值。”

文 / 孙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