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

文/孙海帆

冀中抗日根据地始于1937年10月14日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在晋县改称人民自卫军誓师抗日,之后一直存在到1949年7月河北省委成立。冀中根据地是著名的敌后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以游击战而闻名,因此,在新中国的“抗日电影”中,以冀中根据地为背景的影片不但占有很大比例,而且都知名度很高,《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都属此类影片,而第一部则是根据袁静、孔厥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改编而来的。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1)

影片海报

《新儿女英雄传》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1951年3月8日上映,影片由史东山、袁静、孔厥编剧,史东山、吕班导演,今欣、谢添、郭允泰、姚向黎、赵子岳主演。影片故事梗概为: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中共党员黑老蔡(赵子岳饰)发动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青年农民牛大水(今欣饰)积极参加。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2)

他们组织起了雁翎队活跃在白洋淀,机智勇敢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黑老蔡的小姨杨小梅(姚向黎饰)不堪丈夫张金龙(谢添)的虐待,逃至姐夫处投身革命,被安排在县训练班,与同在一起学习的牛大水相处甚好。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3)

张金龙在小梅争取下,先是勉强顺从抗日,而后旧习不改,投汉奸何世雄(史弘饰)。小梅因此与张脱离关系。在反“扫荡”战斗中,牛大水与杨小梅被俘,杨小梅带伤逃脱。牛大水为救护民兵高屯儿(郭允泰饰),被何世雄、张金龙百般折磨。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4)

高屯儿脱险后因俘获何世雄之子,便将其作人质换回牛大水。牛大水和杨小梅因养伤又相聚在一起,两人感情倍增,伤愈后,他们在老蔡领导下投入战斗。后来牛大水带领抗日自卫队活捉了汉奸何世雄和张金龙。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5)

由于《新儿女英雄传》的小说原作者袁静、孔厥有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和战斗的经历,又都是知识分子型的“革命创作者”,所以,从小说创作技巧上来说就比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革命战士”作家更为成熟和更具故事性和文学意味,因此,此类小说如果在思想和观念上能符合宣传的需要,那搬上银幕也会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果然,电影《新儿女英雄传》没有辜负上级的希望,在拍摄完成之后广受好评,而且不但在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导演特别荣誉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进入了“红色经典电影”系列。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6)

本片创作队伍阵容整齐,导演史东山是中国电影大师级艺术家,他23岁即独立执导自己的首部长片《杨花恨》,此后20多年拍摄电影24部,其中《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中国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不过,在《新儿女英雄传》上映四年后,即1955年2月23日,史东山导演自杀身亡,终年53岁。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7)

史东山

《新儿女英雄传》的小说原作者及编剧袁静原名袁行规,她出生于一个金融大家,父亲是曾主持过交通银行的袁励衡,她三姐名袁行恕,是台湾女作家琼瑶的母亲。袁静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后又入党,1940年进入陕北公学,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和作家。解放后,袁静曾任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1999年,“大家闺秀”出身的革命作家袁静去世,享年85岁。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8)

袁静

在影片中扮演黑老蔡的是赵子岳,这是他继《吕梁英雄》之后第二次在电影中扮演角色。赵子岳以扮演农民形象著称,其实,他本人也是知识分子出身,他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后在1937年先后到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参加了革命也成为了演员,1997年,深受中国电影观众喜欢的老演员赵子岳去世,享年88岁。

著名的红色抗战电影(红色电影故事37)(9)

赵子岳

下一期介绍新中国第一部表现陕北红军的影片《陕北牧歌》。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写,图片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