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词牌典故(三首如梦令道尽人间悲喜)

如梦令词牌典故(三首如梦令道尽人间悲喜)(1)

如梦,如梦,花非花,雾非雾,似幻如梦,一如这夏日的感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词牌典故(三首如梦令道尽人间悲喜)(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如梦令词牌典故(三首如梦令道尽人间悲喜)(3)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这首词作者以地写人,表现作者思念故地的情愫。有告慰,有询问,有揣想,有向往,如面对老友,娓娓谈来,亲切自然。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京中新旧两党夹击下,意欲远离政治漩涡、出知外任的心思。果然,翌年三月,作者即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

词牌由来: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

或云:「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

此调复加一迭者,名《如意令》,盖唐武氏有《如意曲》词名两袭之。(见毛氏《词学全书》)考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或谓苏轼以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而改为《如梦令》,是此调始于五代,已无可疑,惟调名《如梦令》,或创于宋,未可知耳。

此外本调复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如梦令格律:

以李存勗《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

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例词使用斜体字。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表示韵脚字。

〖〗:例作叠韵。

来源:宋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