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种蛙池的构造:面积以 10-15 平方米为宜,池深 1 米左右,水深 60-80 厘米,以水泥结构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浅,食台固定于一处,池周围设防逃网或防逃墙,池中央可设置 一定面积的陆地和产卵区,产卵区约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 10 厘米。

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1)

2、种蛙来源与培育:选择体重在 0.5 千克以上,年龄 2 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作种,雌雄比例为 1:1,每平方米放养 1 对,4-5 天后开始摄食。已驯食的种蛙,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 3-6%, 临产前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没驯食的种蛙 投喂动物性饵料,日投饲率为 5-6%,最高可达 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两次投喂。同时用黑光灯引诱

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2)

昆虫,增加补充饵料。培育期间,应看天气的变化;不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有适 当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产卵季节。

3、产卵孵化技术:牛蛙产孵期在 5-9 月份,产卵可分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雌蛙催产剂量为牛蛙或青蛙脑垂体 4 个+HC G600 单位 LRH-A250 微克/斤,雄蛙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 20-30℃时,一般经 40 小时,开始抱对产卵,产卵后20-30 分钟即可轻轻捞出卵块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较好,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 20 厘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池上方要遮盖好,防止水温骤变。每平方米可放卵 6000-9000 粒,在水温 25-32℃、气温 20-32℃时,经两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蝌池的构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可大可小,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 30-60 厘米水深为宜,大池深可在 1 米左右,蛙场应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 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内池应有进出水设施,做到排灌自如, 在水面 10 厘米处置一饵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体供变态后的幼蛙休息。

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3)

2、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孵出后留在原池内饲养 1 个月左右。脱膜后 3 天开始投饵,每天 2 次,每次每万尾蝌蚪一个蛋黄,第 5 天后投喂一个半蛋黄,加少量豆浆。随着蝌蚪的长大,池水逐渐加至30?40 厘米,饵料改为鱼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饲率 5%,10 天后增加10%,15 天增加到 15?18%,3-4 天换水一次,经一个月饲养,蝌蚪可达 4-5 厘米长。此时将蝌蚪转入已消毒、培肥的较大面积的土池,每平方米 70-100 尾,池内水深 1 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 2 次,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施肥。经 40?50 天的培育,蝌蚪个体可达 50 克,开始变态成幼蛙。

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4)

三、幼蛙的养殖技术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湿、温暖、背风向阳、人为干扰少的地方建池较好,面积不宜过大,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 3-5 平方米, 驯食幼蛙的,以小池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 60?70 厘米, 池周围要用 1 米高的纱窗布围住以防蛙外逃及敌害入侵,池内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四周用木条做成框,中间用纱窗布绷紧。

2、变态幼蛙的收集:蝌蚪长出后腿后,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 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继续投饵,前腿长出后不再摄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时将幼蛙捞出放入幼池或驯化池,每平方米100-500 只,池内水深 10-20 厘米。

牛蛙的叫声(牛蛙的养殖技术)(5)

3、幼蛙的人工驯食技术:

(1) 前期培育:刚变态的幼蛙体质较弱,须经 7 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体强壮,有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再驯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最好,每 100 只蛙每天投喂 100 克左右。

(2) 食性驯化:以长条形的小杂鱼或蛆作引诱物质,由少到多掺和加死饵或颗粒饵料,直至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饲料。也可直接用颗粒饲料驯食,此时应降低水位至浅水区刚浸入水中,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着底,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处,幼蛙的活动使颗粒随水而动, 引诱幼蛙摄食。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大个体幼蛙带动未驯食的幼蛙摄食,这样可缩短驯化时间。

4、幼蛙的饲养管理

(1) 将驯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开,分稀,每平方米 100 只左右。

(2) 有条件的地方,幼蛙可转入室内饲养。

(3) 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适生长温度为 22-28℃,最高不超过 35℃,最低不低于 20℃(冬眠除外)。高温季节,室外适当遮阴, 室内保持通风。冬季,室外幼蛙池要盖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层稻草, 经常加注一些井水,保持水温在 10℃以上。

(4) 定时投饵:适温期间,每天 2-3 次,日投饲率3-5%,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也可间或投喂一些新鲜的饵料。

(5) 室内养殖,每天换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质不能过肥,经常加注新水。

(6) 注意观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工作。

四、成蛙的养殖技术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严格,面积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 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应保持 1 米左右,池的周围最好不设置可供蛙用力跳跃的陆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 30 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围一圈向内倾斜的 20 厘米高的纱窗布。池内不应设置隐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养技术:室外的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面积较大,蛙较分散,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池中设 几个浮于水面的饵料台,按精养方式投饵。同时用黑光灯诱虫,为没 有在饵料台摄食的牛蛙补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 10-30 只左右,视饵料条件决定。

3、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一样,体重 100 克以上的每平方米 50 只,可一直放养到商品规格,若体重不足 100 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 22-28℃ 条件下,每天投饵 2-3 次,日投饲率为 3%(新鲜饵料为 10%)。体重约在 200-250 克左右时,可补投一些新鲜饵料以补充维生素。

4、牛蛙的加温养殖:引进热源,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摄食生长。热源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 锅炉加温、电加温等,无毒害的热源可直接作为饲养用水,有毒害的热源可处理后利用或通过管道间接加热池水。加温养殖一般在低温季节养殖,唯有注意加温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