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读后感800字(聆听汪曾祺散文中的)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些以叠词形式出现的拟声词,从“诗经”里面飘出来,灵动,生机,跨越时空,透着一种永不泯灭的生命气息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的一种词语小时候听到一首儿歌,“鸡鸡唧唧,二十一,鸭鸭嘎嘎,二十八”,童谣运用拟声词,且押韵,不仅唤醒听觉,形象,有动感,而且准确地告诉我们,孵出一只鸡和孵出一只鸭分别需要二十一天和二十八天的时间如果小孩聚堆吵闹,不得安静,就被大人斥责:麻雀子嫁女一样,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个拟声词,一方面再现了自然界麻雀的叫声,喧嚣,繁密,如在耳畔,另一方面,小孩的喧闹如麻雀叫声一样纯真、无邪,充满喜庆的热闹感拟声词,原生态地重现声音虎啸猿啼,鸟鸣虫唱,风声雨声,龙吟凤哕等,通过拟声词,透过文字,不断地衍生、回旋、碰撞、升腾今天我们来聆听汪曾祺散文中的“声音”,感受拟声词带来的“声之美”,从而明白在作品中运用拟声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们作文的亮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汪曾祺小说读后感800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汪曾祺小说读后感800字(聆听汪曾祺散文中的)

汪曾祺小说读后感800字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些以叠词形式出现的拟声词,从“诗经”里面飘出来,灵动,生机,跨越时空,透着一种永不泯灭的生命气息。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的一种词语。小时候听到一首儿歌,“鸡鸡唧唧,二十一,鸭鸭嘎嘎,二十八。”,童谣运用拟声词,且押韵,不仅唤醒听觉,形象,有动感,而且准确地告诉我们,孵出一只鸡和孵出一只鸭分别需要二十一天和二十八天的时间。如果小孩聚堆吵闹,不得安静,就被大人斥责:麻雀子嫁女一样,叽叽喳喳。“叽叽喳喳”这个拟声词,一方面再现了自然界麻雀的叫声,喧嚣,繁密,如在耳畔,另一方面,小孩的喧闹如麻雀叫声一样纯真、无邪,充满喜庆的热闹感。拟声词,原生态地重现声音。虎啸猿啼,鸟鸣虫唱,风声雨声,龙吟凤哕等,通过拟声词,透过文字,不断地衍生、回旋、碰撞、升腾。今天我们来聆听汪曾祺散文中的“声音”,感受拟声词带来的“声之美”,从而明白在作品中运用拟声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们作文的亮度。

一、拟声词有音韵美,朗朗顺口。

无论是单音节拟声词,还有双音节拟声词,还是重叠拟声词,都可以模拟读出来,无论高低,无论大小,无论清脆还是浑浊,无论清晰还是模糊,都能给读者以联想,从声韵上给读者以冲击力,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汪曾祺的《五味》中写道: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汪曾祺作品中 这“咕”的一声,清新、明亮,脆生,甚至有“余音缭绕”地效果。不仅食之有味,且听之有声,让读者“如闻其声”,还能感觉到出其不意的惊喜。在这美好的声音里,对“苋菜咕”这种食物,自然充满喜爱之情。我曾看见过一大片一大片的苋菜,却从未放在心上,但是读了《五味》之后,那一声“咕”的一声时常在耳边响起,不禁嘴角上扬。知道有篇童话吗?我想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这篇童话的题目为《咕咚来了》,先不说”咕咚“是什么,单听听题目,响亮,有趣,叫谁不喜?

二、拟声词形象地体现人物的心情和情绪,烙上了人物的情感色彩。

以”哗啦啦“为例,下面有两段文字,我们比较一下。其一:春光明媚,兴步出游,见溪流宛转;水从远处来,从高处来,“哗啦啦“地激起白花,一路向前。这时候的”游人的心情一定是欢愉的,轻松的。换一个场景,书房里:他闷坐了一会,站起来,想从书桌一角堆放的书中找到想要的“语文宝典”,刚一翻动,凌乱叠放的书本“哗啦啦”地倾泻到地上,他懊恼地弯下腰一本本捡起。在这种情境中的“哗啦啦”,就能体现他一团糟,无法控制的坏情绪。声音和一个人的心情、情绪是息息相关的。一种声音,在一个人的耳朵里是美妙的音乐还是难听的噪音,这是由一个人的心情和情绪决定的。若是一个人“春风得意马蹄疾”,那任何声音都是”天籁之音“。若是一个人”屋漏偏遭连夜雨“,那很多声音都是生命里难以面对的”聒噪“。

如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写道: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对于汪曾祺来说,品尝故乡的鸭蛋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自豪。“吱”这个拟声词,洋溢着一种品尝的动感和快感。颜色是通红的,声音是喜感的,无论品尝的人是汪曾祺一样的高邮人,还是外地人,一定会被这一种小小的市井声所感染,一定时怀着满心的喜悦,去面对这一份小小的”圆满”。不然我们好好的把这一段读一段,当读道“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我们内心也是充满快乐的。

三、拟声词能体现事物的特征,有利于“立体化”地描摹事物。

图片是没有声音的,是扁平的,需要我们通过视觉,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综合地欣赏一幅图。但是视频不同,是立体的,是看得到色彩,听得到声音的。视频能更加明晰地呈现事物的形象,更加清楚地凸显事物的特征。而运用了拟声词的文段,就有了类似“视频”的效果。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切切“写出秋天后,虫鸣声声,低低吟唱,稀疏,细弱,凄切、迟缓,而在这切切虫声中,秋夜更凄清了几分。没有一种声音能没有附丽地单独存在,每一种声音既是事物本身的个性化体现,也是周围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汪曾祺的《夏天》里写到: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喀嚓”这个拟声词,背后写着“刀利,瓜熟,皮薄,瓜脆”。井里特有的幽深、干净的凉气,扑面而来,也凉了眼睛。我第一次看这句话,是被两个词吸引,一个“喀嚓”,一个“凉”,好像就是因为有“喀嚓”一声,所以就有了“凉”的感觉。“凉”是西瓜、空气,利刀,深井共有的特征,而拟声词把他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读来“清凉可人”。

在汪曾祺的笔下,写到北京的心里美萝卜,“萝卜都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的响。”“在这句话中,”当当““咔嚓嚓”这两个拟声词,写出了萝卜的实心,水灵。

当然,不能因为拟声词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就故弄玄虚,胡乱堆砌。运用拟声词,以简取胜,讲究“声”简意丰。

本节课,我借用文学大师汪曾祺的作品,分析了运用拟声词的三方面的好处,不但告诉我们在作文中合理地运用拟声词的重要性,也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在文章中运用拟声词,尤其在要凸显事物特征,在体现人物心情和情绪的地方,可以大胆插入拟声词。

我希望你们学习汪曾祺,用耳朵谛听大千世界,然后把声音落到字里行间。

作者:王小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