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

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人转型到养牛业使养牛户日趋增多。但是,随着肉牛数量的不断提升和新养殖户的加入,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养殖技术问题。养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饲养殖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好多养殖户不注重科学养殖,忽视牛养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导致牛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甚至个别养殖户还会因此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

一、 养牛过程存在的不足

1.1 饲料配比不科学

在养牛过程中,饲料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牛幼龄时期没有采取科学喂养,就会出现牛的生长发育问题。如果长期精细喂养,会导致牛营养水平过高,出现牛身体代谢紊乱。目前农户养牛主要饲喂的精料是玉米、胡麻饼、豆类、麸皮、谷子,在实际饲喂过程中,大多农户没有按照牛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比,而是沿用传统饲喂方法,如短期内没有精料,只能以粗饲料充饥。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2)

1.2 疫病预防意识不足

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牛的体格发育,只是一味追求生产效益,在母牛 10 月龄左右时就开始配种繁殖。因此,在母牛繁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配种,很容易会发生难产、胎衣不下等疾病,而且发病后也不按疗程治疗,症状消失就停药,常常引发母牛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积液等生殖疾病,导致牛养殖质量的下降。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3)

1.3 圈舍结构和环境问题

养殖户所用圈棚,面积小,没有运动场,栓系饲养,且牛床前高后低。牛的活动量少,光照少,长期舍饲养殖,易造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产道脱出等疾病。为了预防此类疾病发生,只能改变养殖方式,但大多养殖户由于地理条件所限,难以做到,所以导致牛的养殖质量不佳。同时,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会受到环境和季节的影响,如气温较低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或是一些剧烈地理环境的改变,都会导致牛的发育不良,部分母牛还有可能因此而出现发情不孕。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4)

1.4 遗传问题

很多养殖户不懂牛的繁育知识,也不重视母牛的交配工作,随意从自家牛场挑选质量较高的牛进行繁殖,不考虑牛的谱系和遗传性状。很容易造成肉牛近亲繁殖产出死胎、弱胎以及畸形胎儿,这些特点也会遗传给下一代。不仅严重影响了牛饲养的成果和养殖户的收入。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5)

二、 科学养牛技术

2.1 选种技术 要想提高牛的养殖效果,必须有较好的肉牛品种。养殖人员应当从科学选种入手,合理应用选种技术,尽可能提高养牛效益。养殖人员应选择国外良种肉牛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繁殖,改善本地牛的品质。

(1) 年龄选择,如果选取年龄较大的育种牛,其消耗的日粮会较多,且自繁育能力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人们一般选择年龄适中的种牛,通常以 2~3.5 岁为最佳。阉割公牛与非阉割公牛的长势不同,生长速度与肉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非阉割公牛的育肥效果更好,但是阉割公牛的肉质却更好,受人们欢迎和市场认同,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常选择阉割公牛作为育肥牛。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6)

(3) 体型选择,应当选择

体重较大、膘情瘦的个体,这样的牛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能够有效缩短育肥时间,达到较好的育肥效果。

(4) 品种选择,养殖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挑选品种。如果育种要求是增重,最好选择杂交牛;育种要求为提升肉质,选择纯种品种牛。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可以综合考量与选择,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养殖效益,达到养殖目标。除此之外,养殖人员在选种之前应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当前各地牛羊市场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目标与选种行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市场对优质的、高价的牛肉需求量非常大,低价牛肉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一些。优质牛肉市场对牛肉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牛保持精瘦的体质,同时还需要其肌肉纤维中存在一定的脂肪,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口感。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7)

2.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要根据牛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进行。首先是在牛犊出生后到断奶阶段,它们的生理特点一直都在变化,而养殖户饲喂的食物也在不断的变化。同时,年龄较小的牛犊由于抵抗力较差,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控制,保证对牛犊精心饲养管理,让牛犊可以更好的适应饲料。其次是在断奶后,牛会进入飞速生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年左右。养殖户必须提高对这个时期牛饲养管理的重视,这几乎直接关系着成牛。具体来说,养殖户要对这个时期的牛进行分群饲养,每一群牛约为15头左右。最后是在一年以后,牛群基本成熟,各种器官的功能也近乎完善。此时,养殖户应注意牛的配种,并根据牛的发情情况对牛进行分群饲养。这个时期可采用质量较高的粗饲料喂牛,不需要喂养过多的精饲料,否则牛的体重过大会影响后续配种与受孕。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8)

在饲料调配与养殖管理方面,养殖人员应坚持营养有限的配置原则,优化饲料成分配比,提高牛的品质。首先是食用粗饲料,包括酒糟、秸秆等,这类饲料的营养价值不高,但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能够降低牛的养殖成本,同时还能够锻炼牛的消化功能,提高育肥效果。但要注意粗细料的配比不能够过高,否则就会对牛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长期投喂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牛的品质。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9)

因此养殖人员应当选择优质干草作为主要的粗饲料,并在投喂之后注意给牛补充水分,同时应定期更换粗饲料的种类,保障营养均衡。其次,养殖人员还应当做好精饲料的合理搭配。与粗饲料相比,精饲料的成本与营养价值都更高一些,但也要注意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精饲料的效用。养殖人员可以在精饲料中增加玉米粒、胡麻饼、食盐等成分,保障营养均衡,不必过多追求适口性。人们应该根据实际养殖需求控制精饲料的用量,由于牛是反刍动物,因此如果投料过于精细会影响其消化与吸收,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粗细饲料的合理搭配,这样就能够在达到育肥效果的同时降低养殖的成本。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0)

2.3 母牛营养管理

母牛作为牛养殖繁育的主体,养殖人员应该重视对母牛的喂养与管理,在饲喂方面应遵循先粗后精、先喂后饮的原则,在寒冷的冬季可以适当减少一次喂食,并在每次喂食之后提供饮水。人们应关注母牛生产问题,一旦出现难产情况应及时救治和处理。养殖人员应精心喂养产后母牛,给予其充足的温热的盐水促进其胎衣的排出,补充母牛分娩过程中水分的缺失。对分娩过程中被血渍以及体液污染的垫草,养殖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消毒处理,保障母牛生存的环境。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1)

经过实际工作总结能够发现,很多母牛在生产之后会出现高温症与低温症,需要人们的精心照料与看护。其中高温症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母牛生产之后出现细菌感染导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母牛的死亡。此外,有的养殖人员大量使用精饲料喂养母牛,希望能够提高产奶量。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精饲料喂养过多会导致奶牛前胃驰缓和酸中毒,因此养殖人员需合理配置饲料,促进母牛生长。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2)

2.4 牛舍的清洁

一个干净卫生的牛舍可以减少疫病的出现。为此,养殖户需要重视对牛舍的清洁。

(1) 对牛舍粪便的清理。养殖户可以对牛粪消毒、腐熟后作为肥料入田使用。

(2) 养殖户进出牛舍时应紫外线消毒,避免养殖户身上携带病毒。牛舍内部饲料槽、牛床、地面等也需要定期消毒处理,同时保证牛舍内部饮用水与空气的干净卫生,尽可能避免疫病的出现。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3)

(3)牛的养殖环境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尤其是土质为沙壤土的环境,能够满足牛养殖对牧草的需求。在养殖管理中,养殖人员应保持牛舍的清洁与干燥,定期打扫与消毒,及时排除各种生活污水与粪尿,为牛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在构建牛舍时应注意通风设置,保持一定数量的窗户,提高牛舍的空气流动性,保障牛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4)

牛舍的房顶应安装具备隔热保温性能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保持一定的室温,以免影响牛的生长。为了满足牛对牧草的需求,养殖人员在养殖场附近修建青贮窖,可以方便牧草饲料的取用。牛舍贮粪场应设置在场地下风向的地势低洼处,防止对牛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养殖人员在进畜前和牲畜出栏后都需要对牛舍环境彻底的打扫消毒。养殖人员需要先清除牛舍的垃圾与污物,之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百毒杀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处理,完成打扫之后保持通风5~7h之后才允许进牲畜。

养牛的技术(养牛技术分享)(15)

2.5 定期进行检查

养殖户需要注意配合动物防疫检查工作站的工作,定期对牛的身体状况与抗病能力进行检查,并将用药情况与接种情况记录,为疫病的预防做好准备。动物防疫检查工作站还要对牛舍的环境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牛舍的通风与卫生情况,还要保证牛舍的御寒与防暑工作。只有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才能够预防牛的各种疾病,保障牛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牛肉的质量与产量,养殖户在牛养殖过程中,加强对牛养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避免因为疫病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加强对牛的疫病预防措施,保证牛舍的干净卫生,这样才能提高牛肉的质量,保证每一个饲养环节的到位,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