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并保证学生知识与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成给了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利用生活情景的构建,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上都有着不错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从原来的知识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培养。而生活情景的构建与利用,正是迎合了这个发展目标,其可以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这也弥补了传统数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要性;应用

知识源于生活,小学数学也是如此。从实际的角度来说,在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相继推出实行的背景下,并且以生活作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明确数学的本质的同时,提升他们对生活的了解,继而促使学生多项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从小学生的年龄角度来说,他们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可触摸的、可以看得到的为主。而从数学学科来说,其知识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也在很多时候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倘若教师过于重视课堂上的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没有将其有效利用的方面展现,就不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同时这也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而利用生活情景的导入,就可以让小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这么重要,不管是吃饭还是玩耍都需要用到数学。这样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就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对于知识的渴望,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得到有效的释放。

(二)生活情境的有效导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定然会遇到不少的问题。由于数学知识展现的是前人思考的成果,而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实物,这样就为学生实际分析造成了阻碍。同时在实际学习中,小学生大多依靠死记硬背来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并不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而将生活情景引入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精神感官上了解知识与他们平时生活的联系,这就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了“用武之地”,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来思考问题,并将抽象的问题转换为现实中的问题来进行解决。这也保障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实效性。

(三)通过实际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以往数学教学,只会让学生成为知识与理论的“接收体”。由于知识理论传导的过于直接,学生大多只顾去记忆、去记录,这也使得他们在构建知识体系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模式。知识的有效吸收并进行内化是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的,如果教师一味的强调灌输,而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释放的机会,其知识是属于“死”的。想要将知识激“活”,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有意识的去进行应用。

而生活情景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主要的输出对象就是“生活”,通过生活情景的有效展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实践”,长期坚持下来,其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生活中遇到数字方面的问题,他们也能够主动去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解决。应用意识的构建,也能够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巩固,他们的知识定然会“活”起来。

二、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生活情境的应用上,教师应具有灵活性的思想,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活情境构建,还要去思考生活情景的连续性,将课前预习与课后指导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释放生活情景作用性,并形成高效教学。

(一)生活情景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曾提到这样的一句话“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这不仅是学生预习活动中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在应用生活情境中需要注重的一个问题。从小学数学的教材角度来看,其大多数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因此生活情景在课前预习的应用,我们的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建立真正的认知平台。比如说,在教材中有关于各种度量衡的认识。例如米、分米、厘米就在生活中就具有颇多的例子。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中,可以让学生先去感知生活常识,并利用教材规范的知识,去分析米、分米、厘米究竟有多长。让其统一的进入到一个完整的体系中。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活动的设计工作。比如说在教学“圆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观察性”的预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身边有关“圆”的物体,还可以结合学生容易认出的“圆”的物体,提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所有的轮胎都是圆形的,这么设计的用意是什么”等等?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学生在观察、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下意识”的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生活情景。当然教师也不能够忽视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尝试去研究这个身边圆形物件的周长,并带到第二天的课堂中。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让学生示范他们是如何测试“圆”的周长,可能有的学生会拿出线绕在圆形物体上,也有的同学会拿出直尺对圆形物体进行测量。这种实际动手的安排,能够活跃起课堂的兴奋,并且学生对于怎么求出圆正确周长的方式会有一种期盼,继而引发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出正确答案,其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加。

(二)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生活情景利用的重要途径,教师想要有效体现这个教学方法的功用性,其重点还需要思考怎么才能够让学生用生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千米”的知识中,他们大多没有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使得他们在做题中会闹出不少的笑话。例如兔子每秒的速度是36千米,教室的高度是6千米等。为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可以以操场作为他们“学习”的场地。如操场一周是200米,学生需要跑5圈才能跑出一千米。通过学生实际的跑步或是对操场的观察,他们会很快建立“千米”的观念,并在做题的时候会进行留意。

再比如说,我发现棒棒糖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平时他们都会在兜里预备几根棒棒糖。同时我发现超市有的时候会在卖棒棒糖的地方提出打折的标语。于是我就在打折的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这样的情景。首先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些之前购买的棒棒糖,在教学完基础知识后,我为学生们组建了一个小组,让学生小组扮演卖棒棒糖的售货员,并统一规定棒棒糖的原价为每斤12元。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有的学生还吆喝了起来。然后我依次问每个小组棒棒糖打几折,学生有的说打八折,有的说打七折。这时,我问了一个打“七折”的小组“我多买一些,买十斤吧,你给我打一个六折吧”。学生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并给了我“72”的答案。

这种生活情景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锤炼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并且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的引导,很容易将学生生活中累积的数学经验,转化为可供操作的学习资料。

(三)生活情景在课后的应用

生活情景在课后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去实践数学,并激发出他们的应用意识。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强调,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自己尝试、经历数学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工厂、商场等数学知识密集的地方进行社会调查,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同时他们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实际应用。

比如说,在教学完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回到家中结合工具去测量一下自家窗户的面积,并想一想如果做一个窗帘需要多少米的布料。这就考验学生会不会注意窗帘的实际大小,面积过大会怎样,两幅窗帘中间的重叠部分等等。这种生活化的课后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其所学到的“面积”知识,更能够发展学生多方面思考的思维,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能力的有效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是教师在构建生活情景的过程中,要注重其真实性,同时还应当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符合他们能力认知的情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