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

20多年前,一位领导给我们一群年轻人训话,当说到年轻人应该脚踏实地时,领导说:“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个“一蹴(cù)而就”被领导读成“一就而就”。

当时年轻,几个同事忍不住咧嘴而笑。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某人很有文化地侃侃而谈,里面却夹杂着错别字,把“暴殄(tiǎn)天物”读作“暴殄(zhěn)天物”,“一语成谶(chèn)”读成“一语成谶(fěi)”,“自怨自艾(yì)”读成“自怨自艾(ài)”,“虚与委蛇(wēiyí)”读作“虚与委蛇(wěishé)”......

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1)

常识类的知识一定要了解

姐姐高考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了,考前,父母一位好朋友的女儿来家里做客,我妈妈和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聊天。

“马上就要高考了,最近孩子高度紧张。”

“是呀,考大学多不容易!”

“嗯,走独木桥,加上这孩子数学不太好,有短板,就更紧张。”

“阿姨,她是学理科吗?”

“不是”

“哦,除了理科,还有外科吗?”

......

用现在的话讲,我妈妈和这位漂亮女孩瞬间尬聊了。

后来,妈妈和我们说:“无论什么时候,有知识有文化,才会让你们自信。”

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2)

成人的没文化可能误导孩子们

小时候最爱听故事,有一位王叔叔,最会讲故事。

有一天,王叔叔给我们讲了一个情节特别紧张的故事,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只记得王叔叔惟妙惟肖地讲到:

“这时候,门啪地一声被推开了,进来了一个陌(王叔叔读作“百”音)生人。”

我一直到小学三年级,都把“陌(mo)生”读作“百生”,学了这个字的读音后,才知道念了好几年的错别字。

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3)

孩子读错别字是阅读的必经阶段

姐姐大我三岁,小时候是我的家庭小老师。

每年新的语文课本发下来,姐姐都会提前朗读,我是听众,不懂的就问姐姐。

有一年,姐姐翻开新书,发现有一课是毛泽东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一封信。

姐姐绘声绘色地开始朗读:

“《给徐特立先生的一封信》

徐老:”

读到这里,姐姐停下了,自言自语:“不对呀,这本书好像印错了,平时经常听说老徐、老李、老王,从来没有听谁说过徐老、王老、李老呀,肯定是印错了。”

于是,姐姐对我说,

“我重新读吧。”

“《给徐特立先生的一封信》

老徐:”

......

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是我们家最著名的段子之一。

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4)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

又想起了北大校长120周年校庆演讲,那个“鸿浩之志”成了几个月的热点。

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你可能就囫囵吞枣地把一些字“认识”了;

如果书读得不够多,有些别人看来很普通的字,可能在你读起来就是生僻字;

如果没学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文,即使拿着稿子读,也会出现断句错误。

我无意指责或取笑中国最著名学府之一的一届校长,毕竟校长的学识不能仅用一两个错别字而蔽之。

但作为一名家长,让孩子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文化,这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王道。

当您的孩子成为北大校长,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满腹经纶,挥洒自如的一代大师,而不是埋头念稿,断句不当的领导,到那时,纵有“鸿鹄之志”,奈何“鸿浩冲天”啊。

没有文化真的太可怕了(没文化到底有多可怕)(5)

大红妈妈带孩子们读古诗也好,讲小主持基本功也罢,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扎扎实实掌握语文知识,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