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

六年前的我,是个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炫酷流行的韩国明星和欧美音乐,拥有一个内存小得可怜的纽曼牌mp3,习惯抽空借用母亲的手机听新歌。追溯白驹时光,我与霹雳布袋戏的故事,便要从音乐说起。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1)

因为从小学习拉二胡,我对传统古风音乐也情有独钟。某天偶然间点开了多米音乐的推荐专辑——武聆音雄的《武侠音乐系列之黯然销魂》,列中曲目令我印象深刻者,正是羽人非獍二胡曲《羽獍弦歌》和《紫霞苍烟》(赭杉军悲曲)。那般直击心底的跌宕旋律、无以复加的苍茫悲伤,相信但凡听过的人都能体会个中滋味,不论是否了解剧情。可惜我没能第一时间从歌手信息里找出它们来源于布袋戏,误以为那奇特的人物名或许出自小说,望着淡紫色封面上两个策马疾驰的落魄侠客,我心满意足地收藏了同系列之缠绵悱恻/淡淡幽思/晴天霹雳/后悔莫及等专辑。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2)

后来自然而然陆续听到诸多霹雳金曲:《金子陵》、《白莲还真》、《仙境莲踪》......以及另一首钟爱深久却不知同源的曲子《玲珑玉磐心·识玲珑》。直到我终于发现了霹雳英雄,用现在的话来描述当时内心的狂喜:这是什么神仙歌手?!竟然创作了上千首武侠古典乐曲,随便点开素还真角色曲,任何一首都美到窒息、飘飘乎仿佛仙乐。于是我立刻上网搜索到霹雳布袋戏,初步认识了这位头戴莲冠、手持拂尘的“漩涡眉”木头人——霹雳最知名的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3)

素还真(天启版)

我当即决定找一部早期的老剧一睹为快,很不幸坚持了不到半集,便被模糊的画质和陌生的闽南语配音吓退,只留下摸不着头脑的宇宙混沌、妖魔乱世的糊涂印象。补剧的念头就此消失,充斥我业余生活的动漫是《秦时明月》和少数日漫。几年后我尝试观看画质较完善的《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仍然因为吃力于闽南语和繁体字幕而暂时放弃,兜兜转转直至大学二年级,正式从《霹雳侠影之轰动武林》国语版入坑。彼时在学业中懵懂迷茫的我,独自瞒着父母在校外租住单间,和一只宠物猫相依为命,逃离嘈杂孤独的生活。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4)

三余无梦生:素还真的化身之一

深入接触布袋戏后,我渐渐适应了闽南语,也认识了不少追霹雳十几年甚至更久的道友和前辈,不禁感慨缘分迟到使我错失颇多。羡慕b站up主创作的绝美视频,我开始学习pr剪辑,顺便重拾三年未碰的二胡,录下《夜雨寄北》和《不世狂人(南风不竞)》来配乐。我不会画画,却一时兴起为佛首帝如来画下第一幅素描。逛论坛之余,我也试着给自己喜爱的cp写同人文。看见周边萌萌的软陶团子,我甚至跃跃欲试地买来超轻黏土练习手工。很难相信在这之前,我只是个跟着室友打游戏、从来不混二次元的网瘾少女,从未曾收获内心的安定,连自己爱做什么都不知道。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5)

这是我用轻泥捏的叶小钗

有朋友不理解为什么布袋戏这种传统艺术会受年轻人追捧,我想除了木偶们越来越繁复精美的外貌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仅会眨眼,而且有血有泪、有情有义,在剧情的设计下充分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精湛表演。霹雳布袋戏发展三十余年,真心热爱它的粉丝一定是享受那浩如烟海的精粹配乐、“八音才子”黄文择的高超配音、精彩纷呈的文戏和武戏、至悲至喜的虐心剧情、雕偶/操偶技艺与影视特效的结合发展、甚至还有独特的闽南语文化......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历史宝藏而不餍。

霹雳布袋戏虐心(我与霹雳布袋戏的不解之缘)(6)

20岁生日那天,我将北狗最光阴的诗号“最是光阴化浮沫”纹在背后,以惩戒自己升入大学后消磨的时光和颓败的生活。至今即将满一年,未曾后悔这个举措,如同我对布袋戏的热衷与敬意始终有增无减。阿兰·莱特曼曾说:“一个人在这世上要是没抱负,他苦而不知其苦;如果有抱负,他苦而知其苦,慢慢煎熬。”从少年无端爱风流,到现在坚定初心的向往,我从来没有忘记幼时曾梦想传承中华传统手艺的单纯愿望。如果有机遇,如果现实允许,我想我会耗尽一腔心血去追寻布袋戏的雕偶与操偶技艺,追逐守护最虔诚的爱。

非常感谢阅读此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