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地下室片段 罗曼蒂克消亡史阿娇展现完美演技
什么是演员的立身之本?答案,演技。
什么是演技?如何判断演技高低?《道德经》有言: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看似无招,实则每一个细节都是戏,将各种细节考量到位,人物形象便浑然天成了。
举个例子:如何诠释一个盲人?演员阿尔帕西诺凭借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扮演失明上校,摘得影帝。电影中,阿尔帕西诺在眼妆上模拟盲态,几乎不带墨镜,而且不时需要直视对手戏演员,这是一个飙脏话能将花儿飚谢的暴躁人物。如此,表演难度堪称逆天。所以,他用了无数细节迷惑观众。譬如,在一场戏中,他边抽烟边和护工查理对话,在弹烟灰时先用左手小拇指确定了烟缸位置,这个细节并没有特写镜头,却使得盲人这一形象更加准确。另一个例子,是阿尔帕西诺参透了演盲人的方法:看任何东西时眼睛都不聚焦。角色无论悲喜,都始终保持呆滞的眼神,如此,悲剧感与真实感就更加强烈。
老五是个看似简单的角色,实则却很难把握。首先,是1937年的上海气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在于“端着”,不能随心所欲的“塌”。这种“端着”便是所谓的上海腔调。电影中,她始终身穿华丽旗袍,脖颈如荷花杆般挺拔,笑不露齿,悲不恸哭,一副洞穿世事炎凉的练达女子模样,与其身份相符。如此,老五的人物形象,便立住了。这是整体气场,最为关键,是人物魂魄所在。其次,是情感表达。罗曼蒂克是”浪漫“的古旧说法,这个词在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尤其在“海派”小说里,罗曼蒂克是爱情故事的代名词。在陆先生与老五的感情中,这份浪漫同样需要克制。
精准拿捏情绪、动作 阿娇深情诠释乱世佳人老五与陆先生的感情是一份并不对等的感情,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陆先生是上海滩流氓头子,这个人物仿效的对象是杜月笙,所以在片中,他说话讲究,做事有原则,举止端庄,哪怕逃生时也不愿仓皇。这与历史上青衣长衫,礼贤众人的杜月笙形象极为相符。所以,做其妾室,也不能逾规,而最大的逾规,便是坏了陆先生的体面。老五是敬畏陆先生的。一方面,是出于陆先生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感恩陆先生曾对其施以援手。在电影中,老五与陆先生的第一场戏中便有体现:陆先生深夜到访,老五床边浅笑等待,这个浅笑很难把握:过了,显得浮浪,少了,显得冷淡。可以说,阿娇的表演恰到好处,当陆先生问是否叨扰她休眠时,老五笑着回答:哪儿有?紧接着,便替陆先生更衣,不徐不疾,分寸感十足。
第二、老五对陆先生的感情有着强烈的附属气息,按照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一个成年人的所有举动,是其6岁前生活经历的投射。如此,便可以理解了。在某种程度上,早年生活不幸的老五,应该将陆先生当成了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在某种程度上,陆先生也充当了老五父亲的角色。所以,老五也是尊敬陆先生的。在电影中,老五与陆先生的后两场戏中皆有体现:在陆公馆吃饭时,人们谈笑风生,唯有老五低头吃饭不言语。她不敢放肆谈笑,这是一种卑微,也是一种尊敬。在陆先生需要报仇雪恨,打电话给老五请求帮忙办理通行证时,老五的第一句话是:“你还好么?“这一幕中,哪怕已经成为上海滩场面上的人物, 老五依旧对陆先生情深意重,挂念之情跃然。这种对心爱之人介于尊重与敬畏之间的复杂感情,阿娇用仓促的语调,微红的眼眶,与因激动微微颤动的手完美诠释,足见演技。
阿娇的最后一场戏,是为拔枪为陆先生复仇。这也是剧中人物的高潮部分。电影中,陆先生只是需要老五帮忙办理通行证,老五却带上了枪。作为一个始终以柔弱之姿示人的女子,老五是紧张的,不安的。于是,在片中,她拔枪前点烟,砂轮火机巨大又明亮,几次点烟都费劲,且无法成功,与老五人物的娇俏形象形成反差,表现出杀人并非老五所长,有一种荒诞感,也暗喻着悲剧。她紧张地解风衣扣,却因用力过猛将风衣扣拽下,足见人物内心深处的焦虑。
最终,她起身果断拔枪,命陨红尘。阿娇将这些细节统统呈现,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将一个决然赴死,却实则孱弱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出来。鲁迅说:所谓悲剧,便是将美撕碎了给人看。影片的最后,老五身中数枪,殷红的血从弹孔中流出,她的瞳孔逐渐放大,表情由错愕变得释然。老五的死,是对那个被战争摧毁的昨日世界的缅怀,仿佛一曲漫长的,却终将落幕的圆舞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