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

中原武林人才济济、高手辈出,而中华武术同样薪火相传、延绵不绝,在诸多繁杂门类中,饱含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神功非太极拳莫属。太极拳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暗合阴阳相生之道、万物相克之理,堪称中国武术之瑰宝。

当然,艺术加工后的太极拳比起拳术本身,更增添了许多传奇逸闻,同时太极拳本体形象展现也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不断立体可爱。而关于太极拳在近代文学作品中,开了太极先河的当属民国作家宫白羽的《偷拳》

武侠小说《偷拳》把大名鼎鼎的太极宗师杨露禅陈家沟学拳的早年经历用极尽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后,生动贴切、感人肺腑,让人手不释卷、潸然泪下,从此,一代宗师的传奇经历拥有了最佳文学外衣。

下面来看一段《偷拳》原文:

杨露蝉一立太极拳的门户,虽是偷学,已得诀要,只见他站好这“无极含一气”的架子,沉肩下气,气静神凝,舌尖抵上颚,脚下不“丁”不“八”,目开一线之光,潜蓄无穷之力。随即把太极图一变,旋展开拳招,初起时如春云乍展,慢里快,动里静,六合四梢,守抱一元,精神外露,不过不及,登时一招一式试演出来。大弟子傅剑南心中暗想:“到底此人的天资怎样?”站在师傅旁边,留神细看。露蝉走到第七手“搂膝拗步”,第八手“七星手”,第十手“手挥琵琶”,傅剑南惊说道:“师傅,你看我这杨师弟,这手‘七星’内力多么充?‘手挥琵琶’的臂力也运得当。”

△《偷拳》为民国北派五大家宫白羽的代表作

杨露禅

当然这部“四旧”小说随着新中国成立被迅速湮没,直至80年代中国习武之风日益风尚后,《偷拳》才得以破土重生。中国体育出版社根1983年据原著改编的同名武术连环画之经典程度不遑多让,连环画清秀画风和饱满角色让主人公杨露禅别开生面、跃然纸上。

四册《偷拳》连环画的风靡不仅进一步普及了传统太国术,更让杨露禅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甚至成为太极的代名词。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2)

△杨露禅:手捧太极震寰宇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3)

△《偷拳》连环画为岭南画派外的一大经典

《神丐》的诞生正巧借着当年个人英雄主义兴起之东风,杨露禅的侠义事迹经过影像化加工和杜撰后,一代宗师终于1987年同大荧幕前的观众打了个照面。

《神丐》史料充足、还原度高,不失为研究太极杨之重要电影作品;其中演员王群对杨露禅早期的破落形象展示入木三分,而后期残面却贼、惩处大盗表现出正气凌然之情怀同样震撼人心。

限于电影本身过于还原故事真实,导致戏剧冲突微弱、情节紧凑度欠缺;加之80年代大陆武术电影的动作观赏性普遍不佳,此片对太极拳的演绎只得其髓、未得其形;而《神丐》这部电影随后于央视反复播放,成为很多朋友的重要童年回忆。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4)

△《神丐》为80年代大陆武侠电影代表作之一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5)

△《神丐》中杨露禅为学真本领不惜忍辱负重多年

90年代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杨露禅的传奇演绎直至经香港武术设计团队之手才拨云见日,在李连杰《太极张三丰》的经典淬炼后,杨露禅的偷拳之路在吴京身边已畅通无阻。

1998年由张鑫炎和袁和平联合指导的大型功夫剧集《太极宗师》在内地热播,时隔10年后,杨露禅又一次与观众见面。但与《神丐》不同的是,吴京的杨露禅既不破相、也不装哑;而是靠绝佳的悟性和天分,年纪轻轻已习得陈家拳精髓,小鲜肉之感不言而喻。

而张鑫炎、袁和平、吴京和于海的豪华四人组在《功夫小子闯情关》后再度联手,套路之深熟在《太极宗师》中已成顺水推舟之势,尤其于海饰演的陈家拳掌门人陈长兴沉稳大气、厚重老成,不失一代名家之风范。

当然,在第一武指袁和平的调教下,太极拳的动作招式比起《神丐》已不能同日而语;妙的是宫白羽《偷拳》中不曾出现的杨露禅革新陈氏太极拳之桥段,被《太极宗师》顺利接入,破旧立新、自成一派,已把太极杨的武学天赋已展现无余。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6)

△年轻的吴京在拍完《太极宗师》后渐渐沉寂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7)

△《太极宗师》的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

《太极宗师》在内地的成功并没有延续杨无敌的荧幕传奇,随后一堆跟风武术电影反而破坏了太极原有美感,不协调的市场因素也在后续剧集制作中愈发显现。

直至2012年冯德伦“新太极”电影三部曲的出现,缓解了一代宗师被过度利用的尴尬,电影《太极》别出心裁地再演绎了杨露禅的早年成名之路,让传统武学与现代文明混搭,可谓奇思妙想、另辟蹊径(具体内容请详见本人前作《冯德伦的蒸汽朋克武侠梦》。

惊艳的是,原非科班武师出身的梁家辉竟把系列第一高手陈家沟掌门陈长兴表现得老辣狠稳、气场超然,举手抬足皆可震敌于千里,神奇武学勾勒出天地法则。

非职业演员出身饰演杨露禅的袁晓超虽演技欠妥,把杨露禅的灵气消磨得过于愚笨;可良好的武术功底让他在几场打戏中恰如其分、不失水准;尤其与梁家辉在一老一少的对手戏中,一股憨劲坚韧不拔,把求武的执着精神融入血脉,值得钦佩。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8)

△袁晓超的杨露禅灵气不足、憨厚有余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9)

△冯德伦的新《太极》可谓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张三丰

太极之玄妙或许并非只满足于现实这片土壤。相对杨露禅的写实,武当祖师张三丰真人的写意更超然若脱、仙气盎然,而真正要弘扬太极之巨大影像能量非袁八爷莫属。

第一武指袁和平在吸取了鲍学礼的邵氏电影《太极拳》部分武术创新后,在1984年亲自编导的《笑太极》中,我们欣赏到了甄子丹的杂耍太极拳。

而《笑太极》虽鬼马机智,但在武术套路的演绎上依然传统平庸,且与太极本源关联甚小。《笑太极》反像是包裹太极外衣的醉拳,在袁家班兄弟一通折腾后,太极形神更无从摸索。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0)

△邵氏电影虽名为《太极拳》,但武术依然无突破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1)

△甄子丹在《笑太极》中青涩帅气,英勇机智

在无尽的武术创造力下,1993年袁和平指导《太极张三丰》横空出世,由此神形具备、浑然天成的太极拳影像样本终于现世,一个崭新的太极拳概念从此揭开。

《太极张三丰》的成功给武术电影的意义不言而喻。其不仅大大拓展了李连杰的戏路,且开辟了太极拳影像历程最大之革新;袁和平把太极的柔克刚至理于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独自修炼还是刚柔对决,皆精彩绝伦、观赏性满分。

尤其电影后段中,回归本性的张三丰在豪情舒展的音乐下,寂静山林中太极拳演示桥段潇洒自如、气吞山河,为后续武术美学提供了最好借鉴之样本。

电影《太极张三丰》除武术指导上的重大突破外,其故事结尾超然恬淡的处事情怀让太极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哲学性层次阐述。张君宝蜕变成张三丰,成为武当祖师爷,为武当开山立派,也在情理之中。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2)

△太极拳经袁和平李连杰之手如获新生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3)

△太极拳借力用力,反弹董天宝致命飞踹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4)

△张君宝最终开山立派,成为武当派祖师

在我们习惯了《新蜀山剑侠》中洪金宝长眉真人这一老来俏扮相后,其饰演的张三丰依然顽皮精怪、童心不改。除了具备了长眉仙气外,《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一幅洒脱长者形象更添张真人看破红尘、游戏人间之神韵。

原本就能文能武的洪大哥,关于太极拳武术精要自然不必多提;在圆满地完成了形象分后,动作分当仁不让可评为上等。于挥洒自如间戏耍玄冥二老,于无声无息间救营救张翠山夫妇;最后的真武大殿的对决更让身家绝学太极拳薪火相传,成为击杀大敌玄冥二老的致胜法宝。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5)

△百岁高龄的张三丰鹤发童颜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6)

△玄冥二老联手却占不了张三丰分毫便宜

在太极的持续温热下,2001年的剧集《少年张三丰》中,我们看到了别样的张君宝。虽此剧群星云集,可张卫健对张三丰的另类诠释依然无法让人适应,武打设计只有太极全三分影子,且皆为浮光掠影。

这位张君宝无李连杰一身正气,却多了洪金宝的游戏人间;无名门正派宗师气概,却多了玩转武林的机灵古怪。也许就是张卫健,才能活脱脱地把张三丰演成了另一个方世玉、另一个孙悟空或另一个自己,在忍俊不禁之余遗憾心情无不交集。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7)

△2001年的《少年张三丰》群星荟萃、阵容豪华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8)

△张卫健又一次本色演出少年张三丰

当然除却代表人物杨露禅和张三丰外,关于太极的影像逸事直至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或许正因华夏大地良好的国术根基,才得以培育出能活力不减、生机盎然的太极传奇。兼太极包涵博大精深之道家辩证思维,在未来影像展现中太极将显得宽广宏大、前途无量。

感谢影像魅力让太极拳以映画形式得以永存永生。或许这冥冥中契合天万物相生之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太极拳发展史(太极拳影像演变简史)(19)

欢迎关注最具魔力的武侠电影公众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