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1)

不少市民喜欢徜徉在三街两巷,体验国风之美;跨越青山大桥,享受便捷交通;走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感受文艺氛围;闲逛万象城商圈,品味休闲生活……十年间,新地标陆续出现,正是南宁城市发展的见证。它们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既有着历史人文的温情脉脉,又有日新月异的时尚现代。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2)

南湖风光。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3)

民族大道横贯南宁东西。

时光隧道,穿越古今

地标:三街两巷

夜幕降临,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高挂墙头,站在人声鼎沸的街巷中抬头望去,一侧是宋代古城门,一侧是民国骑楼,远处还有新华街水塔融入夜景之中。游客着古装穿行在国风夜市之中,影影绰绰的街巷,仿佛一条条古朴的时光隧道,让人穿越古今。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4)

三街两巷。

这就是位于南宁市中心的三街两巷,包括了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三条街道,以及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巷道。它见证了南宁的百年繁华,承载着许多老南宁的回忆。青砖碧瓦、雕花飞檐,处处都在向路人讲述着这座城市沧桑变迁的故事。

2017年,南宁市开启三街两巷的修复改造工作。2018年12月,率先完成的三街两巷核心区一期项目与世人见面。在年轻人眼中,这里是知名打卡地;在老南宁眼中,这里是会老友、忆往昔、游故地“不见不散的老地方”;在文史爱好者眼中,这里是深入了解古南宁坊巷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经过几年的发展,三街两巷已经成为南宁市区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景点之一。2021年,“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1月,该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修复过程中,我们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同时,大胆加入一些现代设计手法,让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遇、融合。”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庞波负责三街两巷二期改造工程,他表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足迹,修缮改造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历史传承下去,让三街两巷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窗口。

潮流商圈,人气颇旺

地标:南宁万象城

从南宁地铁1号线万象城站下车,出站即能看到403米高的城市天际线——广西华润大厦。10月12日晚,尽管是工作日,万象城商圈的夜晚依然喧嚣,作为埌东-凤岭商圈的时尚潮流消费地,这一带人气颇旺。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5)

东盟商务区,万象商圈一览。

2012年,超大型国际都市综合体项目万象城在东盟商务区开业,在南宁已有的商圈里激起一片涟漪,也让南宁人开启了从传统百货到一站式购物中心的消费方式转变。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发展首店经济等内容,被写入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过去十年,南宁市国民生产总值(GDP)由2012年的2503.55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5120.94亿元;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1255.5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364.17亿元,城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近十年培育和发展,埌东-凤岭商圈已进阶成为当下南宁商业规模、档次以及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城市级商圈。”云星集团商业管理中心总监金银哲说,近年来,南宁市打造的商圈和商业体业态定位各具特色,无论是强势崛起的凤岭商圈、渐成雏形的五象商圈,还是蝶变新生的老城区,都给城市区域带来了活力。

“对我们来说,消费体验更多元化了。”家住长湖东路维也纳森林小区的卢女士说,以前就餐购物喜欢往老商圈跑,现在埌东、凤岭周边配套成熟了,可以一站式满足所有消费需求。

飞架南北,互联互通

地标:青山大桥

一座城市,因为水而有了灵气;一座有水的城市,因为桥梁而有了诗意。

2017年,南宁市第19座跨邕江大桥——青山大桥通车。这座年轻的大桥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桥上两座高耸的主塔,是它区别于其他桥梁的标志性部分。主塔造型呈椭圆状,纯白色调,设计理念来自于壮族人民的头巾,有着“壮乡风情塔”的创意,让青山大桥在充满现代感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民族风情。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6)

青山大桥。

开车行驶在青山大桥上,视野开阔。在蓝天白云和一江碧水的映衬之下,大桥仿佛一幅画,在桥上开车的人仿佛画中人一般。青山大桥是目前南宁邕江上最长、最高的跨江大桥,线路全长1800米,主跨度达到430米,主塔高度为137米。大桥由136根拉索支撑,是南宁跨江桥中使用拉索最多的一座桥梁。

青山大桥对南宁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就像连接城市心脏的血管,促进五象与凤岭两大片区互通。家住青山大桥桥南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五象新区买房,就是看中交通便利,从龙岗片区到凤岭片区就是“一条直线”,半小时内就可与东盟商务区、南宁东站等区域实现通联。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时代,节省了珍贵的时间成本。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区域发展程度最直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城市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南宁这座充满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正是靠一座座桥梁搭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构建了它的经济通途。

高楼林立,四通八达

地标:五象新区总部基地

“要拍南宁市的城市风光大片,怎能少了五象总部基地?”在南宁摄影从业人员小周看来,总部基地高楼林立,很有大城市的即视感,出片率高,是南宁具有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群。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7)

南宁市五象新区全景。

由平乐大道、五象大道、体强路及庆歌路围合而成的总部基地,是五象新区重要的规划板块之一。截至目前,总部基地超100米的建筑约50栋。2021年,总部基地税收超过42亿元,税收过亿元楼宇共9栋,并产生了“十亿楼宇”南宁绿地中心。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8)

五象总部基地一带,地面交通发达。

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内开发建设总部金融街,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目的是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品牌企业总部的聚集地;以区域金融合作、离岸金融、货币结算、期货、产权交易、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保险等为重点,以总部基地金融街建设为载体,建设面向东盟、西南、中南的总部企业及区域金融中心。

记者从五象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的最大亮点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建设的总部基地金融街,交通需求如何解决?2018年,创新性的五象总部基地金融街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成使用。该工程包括地下人行系统和地下车行系统(地下车库联络道)两部分,总长度5.3公里。其中,地下车行系统(地下车库联络道)道路总长约为4.3公里。地下车行系统连通16个地块,联系2.4万个停车泊位。地下人行系统位于云英路、飞龙路下方,全长约1.5公里。

如今的总部基地,街道两边高楼林立,五象大道、平乐大道等主干道车流穿梭;地下车库的机动车集散道路四通八达,连接成片,与地面交通共同服务于五象新区的交通出行。

艺术殿堂,点亮自信

地标:广西文化艺术中心

曾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走近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你能够真切体会到这句名言的含义。

广西特有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以建筑的形式生动再现:3座喀斯特地貌的“山体”——大剧院、音乐厅和多功能厅,通过宽大的悬挑云棚融为一体,营造出群山云雾缭绕、烟雨朦胧的诗情画意。而那9万平方米的云棚,在阳光的直射下,会在地面呈现出黑白琴键的造型,又给人另一种肃穆的艺术氛围感。

崇文街潮品汇(品国风夜市逛潮流商圈)(9)

广西文化艺术中心。

2017年12月28日竣工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总用地244亩,总建筑面积约39.88万平方米,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工程。1800座的大剧院、1200座的音乐厅、600座的多功能厅,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承载着广西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它是我区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最全的文化活动殿堂,也是我区重大的文化公共设施、最高级别的艺术表演中心、广西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

如此经典的建筑,出自德国设计师德克·海勒之手。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之前,德克·海勒还为南宁设计过另一座地标性建筑——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德克·海勒算是南宁城市飞速发展的见证人。从经济的腾飞,到文化的追求,南宁正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在保证生活便利性的基础上,我能明显感觉到,南宁已经从单纯追求生活便利性的层面,慢慢转移到了文化的追求上来。”在德克·海勒看来,这座建筑是南宁人文化艺术的殿堂,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骄傲。

一座剧院,可以成为一个地标;一场演出,可以震撼无数心灵。当两者相遇,凝聚着的情怀,滋养城市的气质;碰撞出的火花,点亮了南宁的文化自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