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

六十多年来,北京天文馆以其独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目前的北京天文馆分为A馆和B馆两大部分:A馆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开放;B馆建于2001年,2004年建成开放。

01

场馆概况

1929年,中央研究院在国立天文陈列馆(北京古观象台)的发展报告中这样批道:“若论宣传天文起见,则德国蔡司厂之天象仪,美妙无比,但价值过昂,处现在状况之下尚谈不到。”当时的现代中国天文学先驱者高鲁、张钰哲、陈遵妫、李珩等纷纷撰文,介绍和宣传有关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知识,呼吁中国天文馆的诞生。

1954年夏,中国驻前民主德国使馆向外贸部门反映说,前民主德国的蔡司天象仪是一种科学普及教育仪器,德方对中国有贸易差额,建议购买天象仪,作为一部分外贸补偿。随后这份文件转到中央文委,同年9月中央文委决定筹建北京天文馆,并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办理。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

1955年9月8日,天文馆工作人员和天文学家及有关人士在北京天文馆筹建办公室门前的合影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

北京天文馆建筑模型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

建设中的北京天文馆

1957年,北京天文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天文馆由建筑师张开济进行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由美术大师吴作人和周令钊等人完成的。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4)

1957年9月29日 北京天文馆开馆礼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5)

1991年天文馆已超期服役,到1998年已几度传闻要拆掉旧馆重建新馆,导致一时间参观人数剧增。2000年9月8日,北京天文馆老馆最终避免了被拆除的命运,决定在保留老馆的前提下修建新馆,并与老馆建筑相互呼应 。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6)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7)

2001年12月26日,北京天文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是原天文馆规模的近10倍。同时,新馆在功能上超越传统天文馆,具备星空表演、动感电影等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8)

2004年12月12日,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耗时近三年建成的北京天文馆新馆(B馆)开始对公众开放。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9)

目前,北京天文馆包含A、B两馆,共4个科普剧场。A馆天象厅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内部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B馆于2004年底正式建成开放,内有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3个科普剧场,以及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各类科普教育设施。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0)

除播放科普节目外,北京天文馆还举办各项展览、天文科普讲座、天文夏(冬)令营,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天文爱好者》,组织天象观测等众多科普活动。

200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通知国际社会,第59000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北馆星”,即北京天文馆星。这是对北京天文馆成长足迹的肯定,也将鼓舞天文馆日益完善发展。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1)

02

天文展览

--- 宇宙畅游 ---

“宇宙畅游”展览从地面观星开始,将身边的星星陨石作为起点,逐渐深入至宇宙空间,去了解月球、行星,以及太阳系之外的空间,甚至人类尚未解开的宇宙谜题。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2)

陨石是最具有天文馆特色的展品,位于B馆的“月球–陨石展区”里收藏着1978年美国政府向我国赠送了重量仅为1克的月岩样品,其中的0.5克就在北京天文馆展出。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3)

展览在展项设计上将直观演示与交互体验相结合,通过趣味化、故事化的方式将知识内容一一呈现,在抽象的空间内营造出登陆月球、遨游太空和探索宇宙的氛围,全方位展示了天文基础知识及前沿动态。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4)

--- 宇宙穿梭 ---

“宇宙穿梭”展览是一款集知识学习、成果考核、影片欣赏、互动游戏、参与留念等众多环节于一身的天文科普互动展项。展项为观众设计了故事化的观展过程,主要包括知识预备、选拔考核、体验穿梭三个部分。

观众通过学习考核能够成为一艘宇宙时空穿梭机的队员,在这个具有科幻色彩的穿梭机的带领下,队员们将能够回到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刻,观看宇宙演化过程的几个典型阶段。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5)

在观看的过程中,队员们还将遇到几个以互动游戏形式出现的特殊情况,需要驾驶穿梭机去亲身经历这些特殊情况。游戏互动环节中还引入了团队合作和比分排行,让队员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和竞争的感受。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6)

--- 宇宙风景 ---

“宇宙风景”展览主要以大幅精美图片的形式展现部分深空天体,包括星系、星团、星云等。位于猎户座内著名的马头星云,看似渺小的“马头”实际长度有1光年左右;旋涡星系M104,因侧面对着地球,看起来像个“草帽”;著名的七姊妹星团昴星团M45,是北天球夜间肉眼可见天体;鹰星云内的创生之柱是正在孕育新生恒星的星际气体和尘埃。这些深空天体,多数都距离地球极其遥远,最远可达数十亿光年。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7)

--- 临时展览 ---

“寻找另一个地球——从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题展览在天文馆A馆东展厅正式对广大观众开放。

展览由“生命”、“家园”两大板块组成,两大板块以20世纪90年代时间点为分水岭,90年代之前为人类被动接收外星信息或主动向外星发送信息板块,突出“生命”的概念,90年代之后为系外行星探索阶段,即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地球”板块,突出“家园”的概念。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8)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19)

“生命”板块的展示单元有:“运河”纵横、星际信使、聆听宇宙、致信M13、文明寻迹、他们在哪、估算银河系、生命的形式;“家园”板块的展示单元有:繁星点点、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别有洞天、何处可栖。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0)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1)

03

科普剧场

--- 天象厅 ---

天象厅位于北京天文馆A馆中央,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天象厅,能容纳400名观众同时观看影片,内部采用红、绿、褐、蓝四区排列,确保每一位观众都有一个良好的欣赏体验视角。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2)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3)

天象厅使用了最新型的蔡司光学天象仪,以及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色彩最丰富、对比度最好的投影机,能够在球幕上模拟出真实的自然星空、天象变幻、太阳系穿梭、宇宙探索等精彩的天文画面。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4)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5)

--- 宇宙剧场 ---

宇宙剧场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球幕立体宇宙剧场,能同时为200名观众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立体天幕效果。直径18米,倾角15度的标准半球内配备产自美国的全铝质金属球幕作为全天域银幕,剧场内播放超高分辨率的细腻画面搭配高浸入式显示技术,使画面艳丽感人,3D效果卓越超群。 球幕系统拥有庞大的天文数据库,启用实时模式,通过立体显示,将复杂的天体运动清晰呈现出来。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6)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7)

--- 4D剧场 ---

4D剧场位于天文馆B馆2楼,整个影院可以容纳200名观众同时观看,播放的科普节目非常具有特色,观众观赏影片时需戴上特殊的偏振立体眼镜。根据影片情节的发展,特效设备会产生出喷水、喷风、闪电、捅背、滚珠、耳风和拍腿等特效,与影片真实同步表现。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8)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29)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0)

--- 3D剧场 ---

3D剧场位于天文馆B馆地下一层,共设座椅116席,银幕宽12米、高9米,是个阶梯型的小巨幕影院。剧场采用了先进的播放设备,全新引进4K高清科普节目,画面效果真实、清晰。戴上立体眼镜,如梦似幻的立体世界立即映入的眼帘,或是一只来自白垩纪的霸王龙、或是一头远古的冰原巨兽又或是一只深海的大白鲨。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1)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2)

04

古观象台

始建于元大都时期的古观象台,原名“司天台”,后毁于战火。明正统七年(1442)重建,改名“观星台”,清代改称“观象台”。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

古观象台以观测时间久、观测记录完整、建筑功能完备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3)

古观象台 托马斯·查尔德 1875年摄

从明朝正统年间起,到1929年止,这座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五百年,其中包括从1724至1902年,近一百八十年间,每一天的气象记录完备资料,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气象观测记录。

北京古观象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展出的八件古天文仪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中国的天文国宝,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北京天文馆合集(博物馆Vol.015北京天文馆)(34)

北京 古观象台。©高铭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北京天文馆网站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