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自己出的书(马云无法写出的书)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借等了许久的《世界的凛冬》出版之机,回味“巨人陨落”的世界。

——记

马云自己出的书(马云无法写出的书)(1)

世界地图

“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尔士的阿波罗温下了矿井。”

这平白无奇的语言道出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以此开场,为整部小说定下了基调——顶层世界的欲望争夺与底层世界的悲离消亡。像极了狄更斯——不仅仅是故事在讲述“巨人的陨落”,文本的构成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为了防止自己犯迷糊,搞错小说人物关系,粗简地绘制主角谱,与君共享。

马云自己出的书(马云无法写出的书)(2)

定下基调后,肯叔(作者)从1914年比利·威廉姆斯在阿波罗温下的矿井经历无任何安全保障导致瓦斯爆炸、生命如刍狗,讲述到1924年艾瑟尔·威廉姆斯让儿子自信地对菲茨赫伯特伯爵问好并拒绝让路结束。中间穿插着俄罗斯底层的孤儿兄弟、美国白宫的青年助理、德国外交情报界的名门之后的感情纠葛、仕途奋斗……作为历史小说,这部书完全回避了史蒂芬·金擅长的离奇曲折,一千多页的故事全部由人物的命运来推进,就像操控角色的作者本身也已经隐去。几乎所有事件都是从侧面着力,例如通过送来的报纸,再从餐桌前妇女们闲聊的口中告之读者——战争已经爆发;接着,马不停蹄地,历史课本上记录的事件接踵而至:十月革命、索姆河马恩河战役、美国参战、巴黎合约……

鉴于肯叔的英国国籍,以英国为轴心将故事铺开也许是他最顺手的方式。肯叔将他的祖国细化成三个区域:英格兰和苏格兰——代表老牌贵族的菲兹,为了继承权,为了财产,取了俄国爱鞭笞下人的碧公主;代表新式贵族的茉黛,为女性权益奔波,为爱情承受苦难,为自己谋划一切;威尔士——代表新兴工党的艾瑟尔,斩断成为金丝雀的想法,为广大女性工人发声奔走。看似矛盾的菲茨与茉黛,其实极为相似;看似政见相合(女权)的茉黛与艾瑟尔,却有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立场。一时间多种观念分歧、多派利益纠纷的英国,诠释着何为“内忧外患”。而厉害的作者,却用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友谊”、“合作”,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相爱”、“征服”精彩地把当时英国守旧派、革新派之间的冲突,不可调和(连不讲道理的“爱情”都不可以)的阶级矛盾和地区分权所引发的社会动荡,精准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外部世界,肯叔借用开场聚会发言者的语态与姿势,成功地暗示出英国即将或正在面临各方势力崛起而带来的巨大冲击,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即将陨落。

马云自己出的书(马云无法写出的书)(3)

巨人陨落的过程就是各国纷争,上层勾心头角、下层无辜丧命。即使战斗指挥官沃尔特知道极为可能在下一秒钟就接到上面下达停战的命令结束,也只能怜悯地看着手下无辜且无知的将士前仆后继地成为炮灰。

这样的世界,陨落才真好。

文章最后,曾经的情人(主仆)菲茨与艾瑟尔相遇,同时也是上议院与下议院相遇。

艾瑟尔和劳埃德(她儿子)往上走,菲茨和宝宝(他儿子)正从上面下来,他们在楼梯中段碰面了。

菲茨盯着她,似乎想要她让路。

……

艾瑟尔记得在泰·格温(菲茨的庄园)的时候,每当她在走廊里遇到菲茨都必须站在一旁,垂下眼睛等着他走过去。

现在,她站在台阶中央,紧握劳埃德的手,盯着菲茨说“早上好,菲茨赫伯特伯爵”。她蔑视地扬起下巴。

……

“好了,我们祝你们度过美好的一天。”艾瑟尔轻慢地说着,往前迈了一步。

菲茨的表情非常可怕。

他无奈地站到一旁,带着他的儿子退向墙壁,看着艾瑟尔和劳埃德直径超楼梯上方走去

艾瑟尔代表的群体似乎走向了新的世界。然而,肯叔却将下一部署名定为《世界的凛冬》。是否意味着新世界走向的其实是“凛冬”的“世界”,从未真正变得与艾瑟尔想象中一样?

我想是的。

时到今日,世界也从未变得更好。精英制度从未消失,旧贵族衰落伴随着新贵族的崛起。因为艾瑟尔的儿子劳埃德如若接受正规教育,必将成为精英的一份子。何种教育可谓“正规”教育?一说(我认为是主流看法)教育就是培养符合社会期待,符合国家未来规划,能够完善既有框架的公民。那么,待到他成年,所接触的工党有何变化,而世界又该如何呢?

无解。

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习得共情,唯有共情才能换位思考,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出来的政策才能符合更广大人群的利益。

如何共情?就是去体验,去感受,去深入了解,去田野调查。“上山下乡”就是单刀直入的解决方法之一。我们能看到扫大街大妈的起早贪黑,我们逐渐能理解城管工作的艰难不易,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不见得能体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疾苦,我们更看不见与城市中心隔离的工厂围墙中流水间的工人疾苦。只能说,革命尚未结束,同志还需努力。

(真心话是,谁书到了,跪求分享!以及,期待九月发行的第三部《永恒的边缘》。)

马云自己出的书(马云无法写出的书)(4)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后记:

1、以菲兹赫伯特伯爵家的一场盛大聚会开场,汇集了此后轮番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各国(英国、德国、美国)青年豪杰,却没有法国(表示不理解)

2、虚实相合,真实存在的人物,如丘吉尔、威尔逊、霞飞将军等等,同时虚构的人物不曾脱离应有的命运线。融合戏剧性冲突,把所有人物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却不失真实,如来自俄国地痞流氓列夫抢走了美国人格斯的未婚妻,德国人沃尔特与俄国布尔维克格雷戈里有着底下合作,主角通过各种原因被串成一张“六人定律”网,即宏大了叙事,又让整个故事能成为了实心环,有头有尾,又能循环往复。参与阅读,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动荡年代,与主角们共同创造历史,又被历史创造。

3、肯叔偏爱德国人沃尔特,在他遭遇战败、国家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女神茉黛却愿意抛弃英国安逸贵族的生活,与他共患难——我们都知道,一战后变成地狱的德国走向了更大的极端,但总归世人明白了“以暴制暴”的不可为,最终解决还算圆满。肯叔也偏爱美国人格斯,让他与虽家财万贯却头脑简单的奥尔加取消婚约,遇见了因充满智慧、拥有独立人格而散发出无穷魅力的女记者罗莎——就像美国这个迥然与老牌资本主义的新型移民国家,在那些年给有能力敢冒险的淘金先驱提供了大量机会。(看,还是爱情最治愈。

4、第一部《巨人的陨落》暗红色的书皮、扛枪缓行的军队把读者从现实赤裸裸地拉回沉重的历史中,异常契合战争的杀戮与血腥感。第二部《世界的凛冬》冷峻的深蓝色,聚光灯下风云变化的白宫成为世界的主角,冷光冷色的世界残酷无情。

5、阅读此书需要完整地时间(腰封说的“三个通宵”,没毛病)——因为不一口气读完,会丧失阅读兴趣,毕竟不是一本惊心动魄的书。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