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1)

作为知名的自媒体大V之一,2015年12月31日傍晚,“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即将在北京水立方进行《时间的朋友》主题跨年演讲。

就像美国的超级碗或是全明星之夜,罗振宇号称要将跨年演讲办成一个固定的盛大的节日,将持续进行20年,直到他离不开轮椅为止。

不可忽视的是罗粉的力量,当晚的门票及20年的联票甚至也早已售罄,对超过530万的罗辑思维粉丝和社群成员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早在2008年,时任央视《对话》、《经济与法》等节目制片人的罗振宇就开始筹划“单干”。

当时罗振宇在央视社会地位高,拿着不菲的酬劳,但他内心痛苦不堪。“你发现那会儿在电视台干死干活,最后得利的全都是主持人。”在那种体制环境下,他突然意识到,个人比组织更值钱。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2)

脱口秀背后的逻辑

和优酷的另一款王牌自制节目《晓说》一样,《罗辑思维》是依靠极低的成本构架成功的。利用一二工作人员,一个主持人,这样一档趣味性十足的节目就可以制作。“我原来是电视台出来的,电视台总觉得在视觉品质上要有要求。但我们的东西都是单机位的,很多时候就一个镜头,这个电视台是没法接受的。”

但是罗振宇坚持摒弃视觉上的花哨,“因为这会封闭内容在其他方面的二次传播,比如把它转化成音频,你会丧失一大部分受众。”所以他坚决主张做极简主义的视频。

《为泡妞成功而读书》、《剩女照亮未来》、《逃离北上广的另类解读》、《你的女神你不懂》……

这些看上去难登大雅之堂的“思维”课程都是罗振宇节目的标题,虽然另类,却吸引着大量的用户点击观看,他们为此喝彩叫好。

在微博上,经常会有粉丝给罗振宇留言。

例如某位网友曾说,听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实在太过瘾,不仅是讲得平实,他还会给你推荐好多书。希望中国这类脱口秀越来越多,给我这样的没思想又懒惰的人灌输点思想。

罗振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流通的海量性,文字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没有人会去阅读煌煌巨著,虽然我知道那一定很有营养。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来告诉你知识的内容点,这是《罗辑思维》在做的。

在《罗辑思维》里,罗振宇拥有清晰的人格魅力。“清晰的人格,带来吸附。”罗振宇说,“过去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总是认为内容为王,而内容是不能带来吸附的,在一个过量供给的市场上,价值是没有用的。”

每天早上6点,罗振宇都会准时发出一段语音,给这一天所有《罗辑思维》公众帐号的粉丝。这可能是一段读后感,也可能是一个小段子。“我的微信公众号从来都是发语音而不是发文字,因为语音所包含的人格的要素要比文字要好得多。”事实上他每天强迫自己早起,和全国的粉丝抢占上厕所的时间。

《罗辑思维》的视频脱口秀也是基于这个逻辑成立的。“我不会像传统媒体人那样笔耕不缀,是因为视频的人格更加清晰。”对于罗振宇来说,他做的不是一个内容产品,而是一个清晰的人格。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3)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4)

社群的力量

很多时候,罗振宇都不喜欢粉丝这个词,“事实上我们称之为社群,我只是吸引人来围观。”

罗振宇在2013年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围绕《逻辑思维》做一个知识人社群,“如果能做成这件事的话,那它的价值就太大了,就不光是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实验性的意义就太多了。”2013年,《罗辑思维》卖了一次会员号。“我们想看一下这种知识型的社群的聚集力能有多大。”结果出乎意料,5个小时,罗振宇卖了6000个号。

这让他更加大胆,准备第二批开放更多的会员号出去。“我们的社群会是一个十万人的规模,我们不想做大,也不想扩张。所以这次只要在9万个之内,我们会尽量开放。”这次实验的成功,让罗振宇感到兴奋。

就像一个探险家一样,罗振宇开始不断地探索这个社群的力量。他做的第一个小实验就是发“罗利”。罗振宇告诉记者,就是我会告诉外界我们有一个社群,谁愿意白送我们东西。结果就有无数的人愿意送我们东西,比如京东商城、乐蜂网都送我们购物卡,当然也有值钱的不值钱的,便宜的可能是一本书,贵的比如有人送了我们十台3D打印机。于是《罗辑思维》每周都在发,叫“罗辑思维福利”简称“罗利”。罗振宇觉得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总有一些免费的馈赠,谁需要谁拿走。而对于罗振宇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小探测。

“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最简单比如我们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十万人,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罗振宇告诉记者。

第一个实验成功后,罗振宇遂即做了第二个实验。通过社群,《罗辑思维》做了一个名单收集,目的是为用户里面的女孩找对象,结果一天之内就有3000多人报名。

这让罗振宇开始无限想象,他最近就打算在明年做一次“罗辑思维月饼”。他打算在社群内部,把所有的工种平摊,然后由专业工作人员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辅助。最后开放给社会各家进行“逻辑思维月饼”的联合品牌订制。

“因为现代企业在中秋送月饼的时候是一个润滑客户关系非常好的工具,但是他能买到我们先锋互联网精神。” 罗振宇告诉记者。“我们越探索,这个模式就能往大了发展,你会发现我们在组织内部可以呈现任何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效应。”

这些事情让罗振宇找到了乐趣,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在过去,任何社会机构要做到这样一件事情都非常困难。但是依靠《逻辑思维》社群,自由人开始自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相当于一个交易所,比传统的交易所能量更大的交易所。就像一个众筹网站,可以为任何人发起任何事情。

“众筹网站事实上它没有社群,所以流量就成为它致命的因素,它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流量,但是众筹网站不可能有流量,于是它就成为一个概念上不成立的东西,但是众筹的理论是对的。所以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做众筹,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信任我,如果他不喜欢我,不信任我,他就不会在这个社群里。所以我发起的事情,或者说我背书发起的事情更容易筹集到资源。而这种筹集它又不像过去的交易所,它只能筹集到资金。而社群可以筹集到任何东西,人、资源、品牌背书。”罗振宇说。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5)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哪里可以听(罗辑思维水立方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讲些什么)(6)

罗胖狂想曲

罗振宇自称罗胖子,因为他觉得自己口歪嘴笨,实在不应该走到前台,是互联网给了他机会。

他告诉记者,互联网最精彩的地方不是外行加入了内行,这是表象,实质是具有极客精神的人的力量得以释放。

所以你说当年明月写明史,他在于明史是外行么?他不是外行,他在明史的许多体察能力上超过了那些专家,只不过他的社会角色分工是外行。

未来的企业是否真的需要基业长青?罗振宇提出疑问。可不可以根据项目,围绕一个一个项目来开展,就像众筹现在正在做的。

未来的商业是不是就可以像“逻辑思维月饼”这种用随机组成的这种团队,按照项目本身的目标,做完就解散。这样做完月饼就能做元宵,做完元宵就能做粽子,做完粽子没准我就能干手机,干完手机我不知道多少年我或许就能做汽车,这里面想象空间非常大。罗振宇觉得这是对传统商业非常重要的一种提醒。

“所以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但是围绕某个项目它会形成新中心,但这个中心又不是常设中心,会解散。”罗振宇说。

例如黄太吉、雕爷牛腩,罗振宇觉得他们是做互联网时代的点状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比如黄太吉围绕一个煎饼,雕爷围绕一款产品,一个点就能窜得很高。但是他们是企业这边,是供给方的机会,而罗振宇认为自己想实验的是需求方的机会。

“大家都在说,互联网会让整个商业社会的重心会让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这一边。但是问题现在所有的创业中心都是在生产者这边,他们并不是消费者,而《罗辑思维》要做的事情是打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我们就是组织人,让人联合起来。所以无论是小米也好,黄太吉也好,他们都是生产这的组织方式的改造,他还不是人的组织方式的改造,他们仍然是公司,而这些都是我们要丢掉的,逻辑思维官方就只保留一个很小的规模。我们只需要一个成本非常低的小团队,带领一圈人,在里面玩得High,一圈人大概就是十万人。然后释放这十万人的力量,看他们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就像一个实验。”罗振宇要做的是有别于粉丝经济的社群,“我不领导大家,我们的会员是任何机会的参与者。”

这个时代或许就是这样,彼此之间不需要懂。很多人在网上跟罗振宇争论,譬如吃狗肉跟不吃狗肉,“这在养狗和不养狗的人之间是没法讨论的,因为那没有是非,是非是中心化社会的必需。所以大家需要民主,民主就是妥协的技术,大家才能一起过日子。互联网社会不需要民主,有什么必要妥协?同性恋就是一个社群,我有什么必要跟你争论啊,对或是不对,无所谓,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过我的。”罗振宇认为社群的核心是人格体制的识别,提供协作的识别度。

他拿百度贴吧第一大吧李毅吧举个例子,李毅不是明星,但是大家都是知道他,从而聚拢,我在《逻辑思维》社群里的角色跟李毅是一样的。所以人格正在代替组织,社群正在代替内容,成为传媒的价值的源头。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自媒体,自媒体是个半吊子的概念。自媒体换一个角度来讲,相对比较清晰的定位就是,以人格为核心的媒体,叫自媒体。

那么它就可以横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很多杂志的专栏也是自媒体。”罗振宇说。

随着脱口秀节目的火爆,《罗辑思维》还持续出版图书。年末的最后几天,罗振宇马不停蹄地四处赶场签售。喜欢他的人为他喝彩,讨厌他的人质疑声声。

曾经有一期《罗辑思维》节目中,罗振宇讲了一个关于鸭嘴兽的故事。“人们起初不相信鸭嘴兽的标本是真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一个鸭嘴兽,我们就是一个新物种。所有的人在提到自媒体时,都说商业模式不靠谱,这个事情能不能持续。可是现实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巨变,出现新物种的概率比老物种改造自己的概率要高太多了。我强调这是一个新物种的时代。”罗振宇说。

所以,罗振宇也下了两个判断,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未来一切内容皆广告。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带出某个特定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潮流变化,摧枯拉朽。

⊙ 以上内容版权归微信公众平台「iNews科技新知 By 冯先生失眠中」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