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

导读:农村俗语“戏子鹌鹑麻力猴,喂不熟的鸟物”,指的是啥?在理吗?

农村有着数不胜数的俗语老话,这些俗语可以说是无所不至,有的是关于天气变化,也有的是关于风土人情,也有是充满调侃,当然也有的是带有一些损人讽刺。其中有句老话叫:戏子鹌鹑麻力猴,喂不熟的鸟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俗语把戏子、鹌鹑和麻力猴编排在了一起。认为这三种是属于:喂不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1)

过去的身份排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这样的说法流行了很多年,据南宋遗民记载,认为这是在元代将人分为了十等,这也是极不公平充满歧视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古代市井又把各阶层按贵贱高低分为九个层次,随着社会分工的繁复,又衍生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说法。九流的分法:

分法一

上九流:和尚、道士、画工、郎中、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药铺;

下九流:优伶、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灶头厨师、澡堂、木匠。

分法二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巫婆),盗,窃,娼 。

可见读书人和唱戏的剃头的等等诸多行业,都被列为了下九流,有人还把教书先生骂为“臭老九”,这些都是古时候市井划分而来,过去的唱戏的地位是很低的,有的地区还有戏子不能入祖坟的习俗,可见对于戏子的身份地位歧视有多么的严重。唱戏的还被称为喂不熟,意思是指唱戏的为了钱财脸变得比翻书都要快。是认钱不认人的代表。

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2)

为了钱既能哭也能笑,真实的情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在过去的时候坊间有句老话叫:“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为了钱财是什么都能够做出了的,加上本身就会演戏,往往会让把人卖了,别人还在给其数钱。花言巧语逢场作戏无情无义。这也是过去由于职业的卑贱,造成他人看不起。从而被称之为喂不熟。

鹌鹑是一种古老的鸟类,我国饲养鹌鹑历史悠久,也是饲养野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诗经》中有过“鹑之奔奔”,到了战国时期鹌鹑还被列为六禽之一。鹌鹑从唐代开始,不仅成为喂养的家禽,还成为了斗鸡、斗蟋蟀、斗狗、斗鹌鹑的四斗之一。雄性鹌鹑生性好斗,为了争夺食物会打得不可开交。民间斗鹌鹑、把鹌鹑习俗也非常的广泛。

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3)

春节斗鸡,夏季斗狗,秋季斗蟋蟀,冬季斗鹌鹑。鹌鹑野外数量诸多,分布面积极为广泛,鹌鹑被捕捉之后,被装进布袋里养着。这种布袋底部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有硬物作为支撑。鹌鹑在里面可以自由地活动,布袋会被扎进裤腰里。这样会起到保暖的作用,让鹌鹑不受冻。闲暇之余会把鹌鹑从布袋里面抓出来,在手里面握着,鹌鹑的头部在虎口位置可以自由地活动,腿则在下面伸展着,身体却被把握着不能动,民间俗称:把鹌鹑。

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4)

鹌鹑出来把玩之外,其他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打斗。在打斗之前会让鹌鹑尝一下美味的小米,然后让两只鹌鹑进行打斗。鹌鹑打不过就会逃跑,而且通常落败之后的鹌鹑就不会再参与打斗,俗称: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所以这些打了败仗的鹌鹑,通常都会被摔死作为盘中餐。鹌鹑作为野性十足的鸟类,是根本喂不熟的,不论在喂多久、把多久。只要一不小心,鹌鹑就会腾空飞走。根本连头都不会回一下。从布袋里面掏鹌鹑时造成鹌鹑飞走的现象数不胜数。所以鹌鹑也被称为喂不熟的。

喂鸟的谷子是啥(戏子鹌鹑麻力猴)(5)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有人干,在过去街头卖艺的就是其中之一,耍猴卖艺的猴子,被戏称为麻力猴。这猴子看似很听话,其实都是被鞭打被迫的、被迫营业,这些猴子原本应该生活在山林之中,却被这些耍猴的人捉到之后使用蛮力逼迫,所以这些卖艺的猴子是决计喂不熟的,经常会出现不配合表演,有的还会攻击耍猴人。俗语戏子鹌鹑麻力猴,喂不熟的鸟物其实不是什么好话,是具有很损的含义,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