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

这是Sir最后一次聊《声临其境》。

也是最众望所归的一次——

上回,Sir邀老友@宋雯婷 聊了决赛里朱亚文 VS 尹正的表现。

大家看完,没过瘾。

热评区顶上来另外两位声音大咖的名字:赵立新 VS 王劲松

点赞过万。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2)

这个片段,我们所有人都认同的一点是,“还原度非常高”

陈凯歌说,有一瞬间,我真觉得是阿尔·帕西诺本人在那配。这话本身就是极高的赞誉。

但既然是高手对决,那观众看的,就是“挑刺儿”,谁先有破绽,谁更多破绽。

从声音的角度来说,赵立新老师几近完美地还原了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史法兰中校;但从表演的角度来说,他的表现并不完美。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阿尔·帕西诺扮演的是一个盲人。要去找到一个盲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抓住他的眼睛。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3)

哪怕是在赵立新配音片段过程中的对比片段,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尔·帕西诺几乎不眨眼。

眨眼是眼睑肌肉的功能,失明的原因有很多种,它事实上并不一定会影响盲人做出“眨眼”这样的动作。

它一定不会眼神奕奕,更加难以在表达情绪的时候“闭眼”表达。因为对于盲人来说,眼睛不再是他心灵的窗口,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赵立新老师也许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声音”的力量上,他想要一个最完美的声音呈现,对此反而有所忽视,他闭眼,他的眼神,是不属于盲人的,也不属于这个角色。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4)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5)

某种意义上,这反而减分。

因为在我的观念里,我认为你对一个角色理解到哪一层,你才能做到哪一层。

优秀演员的优秀是达标,但伟大演员的伟大,必须超标。

我知道我这么说,评论区一定会有人反驳我,这个节目叫“声临其境”,最重要的是声音而不是表演,我干脆就直接先回答了这种质疑。

对于演员来说,个人习惯和精神观念,是根。

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则是你习惯与观念的塑造者,这个东西会时时刻刻贴在你的神经上。

赵立新会多国语言,极具表现力,是瑞典皇家戏剧院的话剧演员,也是国内著名话剧《父亲》的导演、演员,但他身上有一个东西,是对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有所阻碍的——

“痕迹”。

这一点在《暗恋桃花源》更为明显。

《暗恋桃花源》赵立新与刘敏涛配的是一段感情戏,这段戏讲的是上海战乱时期,金士杰饰演的江滨柳与林青霞饰演的云之凡,这一对恋人分隔四十年之后,在台北再度重逢的故事。

这段对话的核心是,两人相爱,两人分离,两人彼此思念,都在台北生活却对对方的消息一无所知。

是可谓“咫尺天涯”。

刘敏涛说,“去年我都做了外婆了。”

赵立新接,“我还记得,你留那两条长辫子。”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6)

金士杰老师在这段表演中,做了几个小动作。

一, 他演的江滨柳这个时候已经身体孱弱,每况愈下,所以听林青霞说话的时候,嘴一直是微张的,年纪大了,身体松弛着,不再会像年轻时那样绷得紧。同时见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他心里情绪很浓,嘴巴微张,既符合一个老人的状态,又符合一个内心情绪饱满男人的状态;

二, “我还记得,你留那两条长辫子。”说这句话的时候,金士杰是笑着说的。

这两个点在角色塑造上,都很亮眼。

赵立新的优雅和严谨,让这种老迈的、迟缓的、浓烈的内心,欠了火候。

刘敏涛说完,“他(自己的丈夫)真的很好”之后,赵立新抬手。

原本,江滨柳这个抬手的动作,是想把过去那四十年的阴差阳错、日夜思念握在手心里,但又不可能,所以他的心理动机是“奢望”的。

这个抬手,是试图抓住一种“可望而不可及”。

而赵立新一抬手,则更像预备着一支舞。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7)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8)

那种煎熬与情深,也许在配音上已经能够叫人满意了,但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只要他少一点“骄傲”就行。

再说王劲松老师。

王劲松 PK 赵立新的时候,他们一同坐在演播室里,与王源三位男性都是西装革履,说王劲松不优雅,恐怕我自己都不能同意。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9)

但不一样。

在我心里,王劲松是这个节目的无冕之王。

我喜欢这个节目里每一位的表演,我也从不吝啬我对总冠军朱亚文的赞美,但是王劲松让我的感性变得很深刻。

你去看王劲松老师的表演,他从选片段就跟赵立新老师不一样——

他选的都是那种内心情绪特别浓烈,但是表现出来很淡很轻的戏

王第一次在《声临其境》中配的是《教父》柯里昂和《扫毒》古天乐扮演的角色,决赛中个人秀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他钟爱那样的“举重若轻”,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

具体从《大明王朝1566》中王老师配的这段海瑞与嘉靖的对话来说。

嘉靖皇帝沉迷炼丹,不顾天下苍生,海瑞草民出身,从小由母亲带大,深知民间疾苦,无奈举步维艰。

嘉靖说:“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语气里是不满与质疑)

王劲松接: “我只是直臣。”(反驳嘉靖,并且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强硬)

嘉靖吼了起来,“无父无君的直臣?”(表达愤怒,不满与质疑升级)

于是有了海瑞的这段独白:

大人!我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0)

这段话,王劲松主要停顿了两次。

一次是在“带大”这句之后,表达自己出身清贫悲苦,自己前半生的疾苦也是普通百姓的疾苦,心怀苍生;第二次停顿是在“谆谆诲之”之后,这后半句的意思是,母亲告诉自己虽然自己没有父亲,但是皇帝就是自己的父亲,他前一顿是对母亲的“孝”,后一顿是对皇帝的“孝”,心如明镜,坦然如斯。

接着:

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皇上若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

(对皇帝说明他在苍生心中的地位)

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官员,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皇上身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察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

君父,知否?

最后,海瑞说“待毙之婴儿”后,嘉靖的手有一个反应。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1)

配音其实就是说话、就是表演。

演员无论是说话还是表演,都有一个“对象”,所以反过来,海瑞在说前面这句话的时候,情绪一定要累积到,能够让刚刚还在厉声斥责他的嘉靖皇帝发自内心的动容才行。

王劲松做到了。

| 时长:2分56秒 |

这段视频我看过很多次,甚至反复朗读和揣摩了这段话,觉得王老师真的是深不可测。

在演员塑造角色时,我们最初一定是要看“形”,这个演员,他像不像那么回事儿。王劲松老师这一点上反而不占便宜,海瑞的那个颓靡失意,那个目光钝钝,他反而不太一样。

王老师的感觉是“藏”住的,所以也不出戏。

但他接下来迈过了自己的弱势,直接一把抓住了海瑞的“魂”。他最后那段话,对嘉靖皇帝可以说真正是百感交集。

他孝悌,他忠良。

他忍耐,他争取。

他见民间疾苦,他见钿车宝马。

他对站在自己跟前的这位君父,诚恳,而又责怪;怨恨,而又悲凉。

历史剧难演啊。

因为那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王劲松老师在非常平静的语气口吻之下,把语言的节奏和情感,处理得那么完美。

看着他在那个地方说话,我的理性几乎不太运转,我没有在思考“对不对”“像不像”“好不好”,我会很自然地被代入到他对面嘉靖的角色,好像那种感觉是能够穿越时间的。

他从始至终也没有失去他的“优雅”,但他并不强调这一点。

很多角色都能装进他的身体和精神里,比如说后面的《狮子王》,他阴阳兼具,能柔能刚,这对演员来说,是无以复制的可贵。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2)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3)

所以说如果要我去评价王劲松老师的表演,我认为我没有资格。

我只能是叹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知否,知否。

赵立新专访完整版(两大戏王赵立新)(14)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