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散文排行榜(张治华我成长的代价)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成长的代价沉甸甸

成长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很痛的词。对我来说,成长一词很沉很重。

催人泪下的散文排行榜(张治华我成长的代价)(1)

1996年仲夏,我还是一个如假包换不太懂事的农村学生,那年中考留给我一个经典的成长不等式:51分=4500块钱。

在老家,高中有四所:一中、二中、三中和城关高中,但说到升学率,其他三所就像是陪着一中打酱油。

哥早我两年考上一中时全家人的喜悦和光荣(全乡只有哥和他的好同学姜波哥2人)尚未尽褪,就轮到我这个老二了。

虽然考场设在离家十几里地外的圪垱店,但并不需要大人们送考陪考。吃过早饭,我和同伴一起骑着自行车“赶考”。中午时间短,回不来,就到杨庄大桥一家记不得名字的饭馆,毫不费力地吃掉厨师大舅做好的、现在想想都撑得慌的两大碗烩面,灌下一瓶冰汽水,再去考试。

说实话,两天的考试自己也是尽了全力。只是初中时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距离一中确实还差几度。没多久,分数出来了,429,比预期略低;录取线也出来了,480,比预计略高。这一高一低可愁坏了爸妈。

小时候怕早起,从一年级搬着小板凳回到早饭后才上课的“育红班”,没能在起跑线上占到便宜;初二时差点误入歧途又蹲了一级,16岁参加中考,妥妥的大龄考生;分数不争气,按照当时10分一档、每档1000块的入校集资费,又去哪儿弄这5000块钱呢?

混不知事的我,还能在爸去工作、妈和哥下地干活的晌午后没心没肺地一觉睡到三四点,丝毫没有感到爸妈的为难,也无法想象那艰难复杂的决策过程。

最后爸妈决定掏钱让我上一中,找到一个当副校长的远亲伯伯。

一天吃过早饭,爸说:“走,跟我去趟县城。”略知一二的我,厚着脸皮坐上自行车的后座。一路沉默,爸没说什么,我也不敢说话。

来到一中,简单见过远亲伯伯,径直去了财务室。在生平第一次走进的装着铁门的房间里,爸从包里掏出一沓钱递给我,“数数,4500。”之前家里卖麦子、卖花生、卖玉米、卖猪、卖鸡,我都曾开心地数钱,但这4500块我数得最认真、最心疼、最不舍,闷闷地说了句:“对。”爸说:“给人家吧!”我小心翼翼地把见过最厚的一叠钱交给了桌子后面的人。

一个人的成长也许只在一瞬间,那心中如朝阳般的顿悟。

“第一桶金”血淋淋!我想这4500块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爸妈的血汗钱!回望青涩的成长,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是我自觉成长的开始,懂得了爸妈的难处便懂得了一切!

记得那年从部队回家探亲时聊天,爸轻松地说出了那:10亩地一年的麦子、养了大半年的两头猪、从表姑夫老板那里预支的几个月工钱。

我接着问:“爸,你就没想过我要是还读不出书来,钱不是白扔了吗?”“自己还不了解自己的娃?我和你妈相信你会争气的,高考你让爸妈脸上有光。再说实在不行,留在村里,不管你们包地还是干啥,也肯定有用!”

光阴素简,岁月斑斓。那场中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无关乎成功,更在于成长,而那沉甸甸的成长代价我将铭记终生。

(作者:北京市某部队工作)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