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

最近看到几幅不按套路出牌的广告作品,耳目一新。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

汉堡王——“十个美国人里有七个爱吃汉堡王,看身形便知。”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2)

美联航——“美联航,誓不廉航!”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3)

尊尼获加——“永远烂醉如泥”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4)

任天堂——“分分钟砸烂你的平板电视”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5)

Win8——“新系统,杜绝蓝屏,绿屏带给您新体验”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6)

战神避孕套——“用20个,保证有19个不会破裂,战神值得信赖!”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7)

苹果地图——“记住,地图没有错,错的是你的目的地!”

多么爽脆、大快人心的吐槽向广告。

这些广告当然不是各大品牌定制的官方宣传品,它们来自“设计族”(design crowd)网站,一个广告人聚集的社交平台。

因为受够了假模假式的广告业,专业广告人们跑到这里来吐槽,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鼓捣出这些勇敢说真话的“不良广告”。

“比起给狗屎描花边的正牌广告,这样的创作才令我上瘾。”

“在广告业干了十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内疚,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为膨胀的物欲煽风点火,哄骗人们买更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而已。”

“在公司,客户花钱买我的创意,但我最好的创意,却在这里免费展示,只为了一吐胸中块垒。”

几百份“不良广告”在这里流传,诉说着广告人的Underground心声。

广告人的抱怨,让我想起艺术家李邦耀的油画作品,《重新看图识字》。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8)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9)

用儿童启蒙识字图卡的形式,画出大众熟悉的名牌商品。乍一看新鲜有趣,看久了却渐生寒意,乃至毛骨悚然。

它暗示了消费主义的终极状态,就是商业广告侵入教育,在小学生的课文中搞品宣,直接洗脑。

如今的社会,广告无孔不入,消费主义占据了一切媒体,一切生活的空白之处——出租车上有广告,电梯里有广告,小区门口的路杆挂着广告,厕所隔板上都贴着广告。

消费主义还占据了节日,如今每个节日都是号召大家消费的节日,情人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除了清明节,都是购物节。嫌节日不够用,商家还专门发明出618、双11。

消费主义甚至占据了文艺作品,在影视剧剧情里植入广告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脱口秀节目里把段子埋的梗直接做成广告也不足为奇,这几年的新潮流是,流行歌的歌词里也可以加广告——美国说唱歌星的金曲常常提到奢侈品牌的名字,香奈儿、古琦、路易威登等等,看似展示豪奢生活,其实都是明码标价,品牌商掏了几十万美元,才换得名号在人人传唱的流行金曲里出现。

但是最厉害最终极的品牌宣传,莫过于在学生课本里搞广告植入,从娃娃抓起,才是润物细无声,牢靠又权威,让你一辈子信了它的邪。

这就是李邦耀的《重新看图识字》,让人害怕的地方。

现实中,品牌广告直接进入教材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两年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被人揭露,打着名作家进校园开讲座的旗号,走遍全国中小学卖书,并靠这一手段登上了作家富豪排行榜。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0)

而学校之所以买曹文轩的账,是因为他的小说《草房子》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曹把这项荣誉视作个人的品牌广告,并以此牟利。

嗯,只是小说入选了教材,就可以靠卖书赚到两千多万,要是入选教材的不是小说,而是数码产品、鞋服品牌、名车名表名酒,又可以赚多少钱?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1)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2)

《产品托拉斯》1992年

除了《重新看图识字》,李邦耀的《物种起源》、《产品托拉斯》、《你有没有告诉我你的快感》等作品,都在表现这个空前拜物的世界里,人的生活如何被物质填满,人的概念如何被物质定义,人的等级如何被物质划分。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3)

《物种起源29号》

《物种起源》以生物学标本的形式来刻画汽车、电器,明明是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商品,却被当作活生生的新时代物种来恭敬对待,画面弥漫着庄严尊贵的气氛。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4)

《你有没有告诉我你的快感04》

《你有没有告诉我你的快感》堆积了各种令人艳羡的商品,包括相机、汽车、美女、电话、手袋、电脑、手表等,诸多高档商品中,必有一款命中观众的G点。消费主义社会中,它们构成了人类的快乐源泉。

总之,消费主义吹出的幸福泡泡里,什么都有,只要你肯消费。只要你不去追究,到底是人在消费商品,还是商品在规训人、号令人、主宰人。

大家渐渐变成《黑客帝国》里的角色,吞下那个蓝色的药丸,在美丽新世界里沉醉和徜徉。

满腔怒气的广告人们,晚上在社交平台发泄完了,白天还得接着上班,为建设消费主义添砖加瓦。

我们其他人也一样。

为什么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广告(为什么越看越爽)(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