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为什么要杀赵盾(晋文公和赵盾之间的关系)

赵卿父子(三)

晋穆侯去世后太子仇和自己的弟弟公子成师倒没什么问题,但是穆侯弟弟殇叔篡位自立为国君。太子仇后来从叔父殇叔手里夺回了国君之位。当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之后夺回君位的晋文侯出手了。周平王东迁得到了郑国、秦国的辅助。这时邦君诸侯始不朝于周,晋文侯迎平王而立于京师,“京师”指的是“宗周”,三年之后东徙于“成周”。之后又过了九年,晋文侯终于找机会杀了“周携王”,让周平王的地位稳固了。这就是《国语*郑语》里说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晋文侯是安定了周王室,但是紧接着晋国的内乱就来了,晋穆侯时大夫师服的话要应验了。


晋灵公为什么要杀赵盾(晋文公和赵盾之间的关系)(1)


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为晋昭侯。从晋穆侯到殇叔自立,到太子仇夺位为文侯,到文侯死而昭侯继,晋穆侯的那个被师服预言“成师大号,成之者也”的少子成师一直都在,想必经历了这么多晋国的内乱他也锻炼得经验丰富。成师是晋昭侯的叔父。晋昭侯做了一件如果能早知道后果一定会后悔死的事:晋昭侯把自己的叔父成师封于曲沃,号桓叔,又称为“曲沃桓叔”。当时晋国的都城名“翼”,而曲沃地盘比国都翼还要大。利用这个优越的条件,曲沃桓叔又非常会笼络人心,慢慢积聚起了势力。

曲沃桓叔死后,儿子继位就是曲沃庄伯。师服所预言的晋国内乱终于来了。曲沃庄伯带领郑国的军队和邢国的军队进攻晋国的都城翼,这时候的周天王是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周桓王派尹氏和武氏帮曲沃庄伯起攻打翼城大宗。而真正的晋国国君晋鄂侯逃到随地去了。随,就是现在山西介休。但后来周桓王和曲沃庄伯又发生了矛盾,于是周桓王又在晋国都城翼重立晋鄂侯的儿子为晋国国君,就是晋哀侯。曲沃小宗传到庄伯的儿子,也就是曲沃武公的时候,曲沃武公进攻晋国的都城翼,俘获了周桓王立的晋哀侯。从此以后曲沃代翼,小宗驱赶了大宗,曲沃一支夺取了晋国国君之位。

曲沃武公变成了晋武公,晋武公很快去世,他的儿子诡诸即位,史称其为“晋献公”。晋献公伐骊戎,得骊姬,再一次导致了晋国内乱,但就是在动荡中催生了晋国的第一代霸主,随之而起的就是赵氏卿族的闪亮登场。


晋灵公为什么要杀赵盾(晋文公和赵盾之间的关系)(2)


晋国的这一次内乱后果严重,导致从此晋国无公族,首先要从事主晋献公的婚姻说起。晋献公的夫人是贾国之女,可称之为“贾姬”,按照春秋时期对贵族妇女称呼的惯例,可以分析出来,“贾姬”是贾国姬姓之女。问题是晋献公也是“姬”姓。晋献公和贾姬夫妻犯了周代同姓不婚的忌。而且贾国的始封君姬公明和晋国第一位国君晋侯燮还是亲兄弟,都是唐叔虞的儿子。贾姬无子,晋献公立的第一个太子名字叫申生,这是晋献公和齐姜生的儿子。没错,这个“齐姜”正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女儿。齐姜嫁到晋国来并不是嫁给晋献公的,是嫁给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为妾。但是晋献公和庶母私通,《左传》记载,“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烝”的意思就是与母辈私通。齐姜的女儿称为“伯姬”后来嫁给了另一位春秋五霸秦穆公,儿子申生被立为太子。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可能申生就会顺利即位成为下一代晋国国君。

骊戎,据西晋杜预说所居在“京兆新丰县”,就是陕西潼关的东北。近代顾颉刚又说在山西析城,王屋两山之间。还有一说,其地在临潼骊山。骊戎是西戎的一支,国君姓姬。“骊姬”的称呼所表达的意思是说,这位女子是骊戎的姬姓之女。也就是说,晋献公再立夫人又是与他同姓。不只骊姬嫁给了晋献公,骊姬的妹妹少姬也嫁给了晋献公。骊姬给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公子奚齐,少姬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卓子”。尽管卜筮表示伐骊戎不吉,龟甲占卜也表示立骊姬为夫人不吉,但晋献公一意孤行不听劝告。


晋灵公为什么要杀赵盾(晋文公和赵盾之间的关系)(3)


晋献公在位时为晋国开疆拓土,确实为后来的文公称霸打了很好的基础。赵氏在辅佐献公开拓的时候也得到了耿地作为自己的食邑。耿地在山西的西南部,就是现在的河津。并且为了防止晋国再有公室之乱,献公尽灭桓、庄之族。内乱在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之间发生了。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太子,想尽办法陷害原来的太子申生以及申生的兄弟: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母亲是小戎之女,这个女子被称为“小戎子”,小戎是允姓之戎。公子重耳的母亲则出自于“大戎”,大戎也是唐叔虞的后代,姬姓,以狐为氏,重耳的母亲被称为“狐季姬”,又是和晋献公同姓。

最后的结果是申生在曲沃上吊自杀,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五年后,正当齐桓公称霸,会盟诸侯于葵丘时,晋献公去世了。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太子奚齐居丧于次,“次”即丧居的茅屋,在这里还未即位的奚齐就被太子申生党徒晋国的大夫里克和丕郑所杀。受献公托孤的晋国大夫荀息又立骊姬妹妹少姬所生的儿子卓子为国君。悼子是在献公死前没两年生的,这时候超不出三岁。没过一个月,这个不足三岁的国君在朝堂上又被里克给杀了。荀息彻底绝望,于是也就自杀了。

那么赵氏在晋国内乱中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呢?在这一场大乱之中,晋国的大夫们各有选择:如荀息,算得上是“卿”一级的高官,受献公托孤之重,选择了坚决执行晋献公的意志,不能则以死相报。里克、丕郑,算得上是太子申生的拥护者,在杀了奚齐和卓子后本来是想迎回重耳即位,但重耳觉得当时晋国大丧加大乱,不是最好的时机,就没有回去。里克和丕郑迎回了夷吾,夷吾即位为晋惠公,最后克里和丕郑皆死于夷吾之手。还有在晋国为大夫的狐氏三父子:狐突,是重耳的姥爷,现在仍被山西人尊称为“狐爷”;以及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晋惠公夷吾死后,其子即位为晋怀公,晋怀公要求在朝的狐突把跟着重耳逃亡在外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叫回晋国,不许他们跟着重耳。狐突没有答应,于是被晋怀公所杀。狐毛和狐偃两个舅舅跟着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可以说是尽心尽力。重耳逃亡到齐国的时候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齐桓公死后公子昭即位为齐孝公,狐偃和齐姜一起劝说重耳离开齐国,以防齐国有变。重耳贪图齐国安逸不愿离开,狐偃和齐姜一起灌醉了重耳把他扔到车上,然后赶路离开齐国。当重耳醒来,发现自己又踏上飘泊之路,又急又气,提着长戈追打狐偃说,“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将来要成不了大事,我就是把舅舅你的肉都吃了又有什么用?


晋灵公为什么要杀赵盾(晋文公和赵盾之间的关系)(4)


赵衰事文公纯属天意。《史记*赵世家》说当时赵衰进行了卜筮,“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于是在这场内乱中,赵衰选择公子重耳,并跟着他一起踏上流亡之路。重耳流亡十九年的前十二年是在姥姥家,《国语》说“文公在狄十二年”,这十二年重耳解决了自己的婚姻问题,或者说再一次解决了自己的婚姻问题。在此期间,狄人伐廧咎如而得二女:叔隗和季隗。长者叔隗嫁给了赵衰,少者季隗则嫁给了重耳。重耳和赵衰又成了连襟。其实不仅如此,重耳回国即位之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他们又成了翁婿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