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

加拿大发现新种翼龙,体型堪比小型飞机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1)

翼龙是恐龙时代统治天空的飞行巨人,特别是到了白垩纪晚期,它的体型越来越大,但是种类却越来越少。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最近命名了一种新的翼龙,其翼展可达10米


来自寒冷之地

北美洲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发现了大量的化石。与恐龙化石相比,北美洲的翼龙化石明显要少的多,特别是加拿大。直到1972年,古生物学家才在加拿大的阿尔伯特省发现了一些属于神龙翼龙科(Azhdarchidae)的零散化石,这可是加拿大第一次发现翼龙类的化石!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2)

图注:发现化石的阿尔伯特省,图片来自网络

起初古生物学家将这些化石归入了风神翼龙未定种(Quetzalcoatlus sp.),但是南加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哈比卜(Michael Habib)认为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翼龙属种。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3)

图注:对化石进行研究的哈比卜,图片来自网络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4)

图注:古生物学家在发现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1992年,古生物学家又在加拿大的恐龙公园组(Dinosaur Park Formation)地层发现了一具翼龙化石(编号:TMP 1992.83),化石包括了颅后部分骨骼,其代表了一个未成年的个体。在此之后,古生物学家又发现了更多翼龙的化石,但是这些化石都是破碎而零散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5)

图注:在阿尔伯塔省发现的翼龙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在过去15年中,古生物学家们在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摩洛哥等地发现了许多神龙翼龙科的化石,这些化石被研究神龙翼龙科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此同时,古生物学家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神风翼龙的骨骼特征,并且对化石进行测量,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这种动物。

哈比卜在参观加拿大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馆时检查了1992年发现的化石,从化石保存的状态看,上面布满了牙齿的咬痕,甚至还嵌入了牙齿。从牙齿的外形上判断,这只翼龙死后遭到了食腐动物的吞食,吞食其尸体的应该是一只小型的驰龙类恐龙。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6)

图注:驰龙正在吞食翼龙的尸体,图片来自网络


新物种到大块头

在将发现的脊椎骨部分与风神翼龙进行比较时,古生物学家确定其解剖特征是完全不同的,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1992年发现的翼龙化石,古生物学家推测其翼展达到5米,但是另一块保存于博物馆中的化石(编号:TMP 1980.16.1367)代表了体型更大的个体。由于保存不完整,这块化石本来被认为属于一块腿骨,但是研究发现其属于翼龙的第五节颈椎骨,长度在0.5米左右。根据这块化石推测,其所属的翼龙个体的翼展达到了10.5米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7)

图注:被误认为是股骨的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8)

图注:翼展10米的翼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9月,古生物学家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北方寒翼龙,晚白垩世加拿大神龙翼龙科动物》(Cryodrakon boreas, gen. et sp. nov., a Late Cretaceous Canadian azhdarchid pterosaur)的论文,正式命名了寒翼龙。

寒翼龙的属名“Cryodrakon”来自希腊语中的“Cry”(意为“寒冷”)和“drakon”(意为“龙”),意思是“寒冷的龙”,代表化石发现于寒冷的加拿大。寒翼龙的模式种名为北风寒翼龙,模式种名“boreas”意为“北方”,同样有着寒冷之意,只不过白垩纪时期的加拿大比今天要温暖潮湿得多。有趣的是,寒翼龙的命名者哈比卜曾经想将其种名定为韦赛利昂寒翼龙(Cryodrakon viserion),种名来自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条龙,而他本人是这部美剧的粉丝。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9)

图注:《冰与火之歌》中内夜王变成冰龙的韦赛利昂,图片来自网络


飞翔于白垩纪的北美上空

发现寒翼龙的恐龙公园组地层属于晚白垩世,时间是距今7670万至7430万年前。由于寒翼龙的化石发现于该地层的下缘,因此年代大约在7600万年前

恐龙公园组地层是非常著名的白垩纪地层,该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包括有属于暴龙类的惧龙、蛇发女怪龙,属于驰龙的蜥鸟盗龙、驰龙、西爪龙、潜伏女猎手龙,属于窃蛋龙类的纤手龙、近颌龙,属于似鸟龙类的似鸟龙、似鸵龙,属于肿头龙类的纤角龙、重头龙,属于鸭嘴龙类的原栉龙、副栉龙、赖氏龙、格里芬龙,属于角龙类的开角龙、尖角龙、戟龙,属于甲龙类的埃德蒙顿甲龙、胄甲龙等等。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10)

图注:恐龙公园组各恐龙的生态位复原,图中的赖氏龙和采食高处枝叶的栉龙,开角龙和采食低处植物的戟龙,包头龙和采食地面上植物的胄甲龙,作者:儒略·斯托尼

恐龙公园组发现的众多恐龙代表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史前世界,恐龙统治着大地,而寒翼龙统治着天空。翼展超过10米的寒翼龙长着尖长的脑袋和细长的脖子,其附有皮膜的双翼在气流的帮助下能够直上青天。寒翼龙可能主要以鱼类为食,但也会吃包括小型恐龙在内的动物,它们在地面站立时的高度足有4米!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11)

图注:寒翼龙飞行在恐龙的世界之上,图片来自网络

世界上最可怕的翼龙(加拿大发现如同飞机般大小的巨型翼龙)(12)

图注:寒翼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目前加拿大发现的第一种翼龙,寒翼龙丰富了晚白垩世北美洲的翼龙发现,这种体型堪比小型飞机的空中巨人与恐龙们共享着白垩纪最好的时光。


参考资料:

1.Hone, D.; Habib, M.; Therrien, F. (September 2019). "Cryodrakon boreas, gen. et sp. nov., a Late Cretaceous Canadian azhdarchid pterosaur".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i:10.1080/02724634.2019.1649681.

2.Greshk, Michael (10 September 2019). "New 'frozen dragon' pterosaur found hiding in plain sight - The flying reptile was mostly head and neck—and had at least a 16-foot wingspan, if not bigger".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Retrieved 10 September 2019.

3. Malewar, Amit (10 September 2019). "New reptile species was one of largest ever flying animals -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zhdarchids and so it gets a name". TechExplorist.com. Retrieved 10 September 2019.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