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

教员一生曾九次来昌,第二次于1957年再次踏上南昌的红土地。同年,方向南昌东郊,江西氨厂成立。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

△ 图片来源:江西氨厂三十年

乘215路拐进氨厂的人,看到漫天灰尘和飞舞泥沙,却很难凭借肉眼相信这里曾是国有大型企业,造气工艺先进,更不曾真正认识它。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

整整63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氨厂人在这里出生,留下或离开,这片土地也被来往的人们深深烙下了印记。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3)

彼处的一砖一瓦一破碎,让人仿佛穿越回了曾经动荡不安的年代,循着残存的痕迹,脑海中也跟着浮现老一辈人忙碌过的身影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4)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5)

1957年建立的氨厂就是国有大型企业,江西省化工生产龙头企业。前身为江西氨厂。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6)

△ 图片来源:江西氨厂三十年

当时的氨厂是个绝对硬核的工厂,在原来以化肥产品为主导,后已形成了化肥、化工产品并重的格局。

1966年由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调派了大批技术骨干对该厂的建设和投产进行了支援。

原共有员工3400多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我国的农业丰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7)

△ 图源:天涯社区@锦东里

早在70年代成为江西省工交战线的一面红旗,曾多次被国家经贸委,原化工部、省、市评为先进企业,受到国务院的通令嘉奖。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8)

冷水江化肥厂曾来江西氨厂造气车间学习,之后,他们的造气炉单炉产气率提高了15%。上海吴泾化工厂更甚,来江西氨厂拍纪录片。

江西氨厂的荣耀,是三代人的光。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9)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0)

△ 来源:美篇网@往事随风

和所有国营老厂一样,氨厂有厂办的食堂、游泳池、澡堂、宿舍区……圈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年代。主干道一到上下班和饭点,十几个车间几千号人,瞬间沦为马拉松的海洋。

1977年,江氨大礼堂建成,一代又一代人对大礼堂的记忆从这里开始。从此,露天电影时代结束,八十年代,小小的售票窗口永远挤满了人。

当年最幸福的记忆莫过于六一节领着食堂的小蛋糕,去人声鼎沸的大礼堂放上一场电影看。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1)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2)

2002年该厂停产,厂区的整体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已有所破坏,但大部分建筑的结构、空间、布局仍然保存完整。

但在18年,老厂房设备正在全部拆除当中...

氨厂的标签一度闪耀,但在急剧变幻的时代中,最终跟老厂一样,成了一段失落的集体记忆。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3)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4)

而如今,这里生活静谧,如果往前望去不是工作的大卡车和满是朝气的学生们,还以为自己到了荒郊野外。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5)

还有很少见的是小摊子,婆婆正在等待下课后的孩子们光临...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6)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7)

到了215终点站再往右拐抵达江安学校,原江西江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职工子弟学校,成立于1960年9月,这里凝聚着南昌几代氨厂人特殊情感,依旧还有后代们汲取知识,渴望强大。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8)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19)

沿着学校往前走,只能看见2家杂货铺,许多孩子一边吃着冰棍,一边讨论着哪本小人书好看,玩够了喝足了,心满意足骑上人手一辆小毛驴飞奔回家午休。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0)

前方厂子已经拆除,已经鲜有人来这里了。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1)

留下的老厂房在时间中斑驳,感受到的是这里曾经的辉煌,看到的是这里曾经的历史遗留。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2)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3)

去到氨厂旧址的时候,那里只剩下一个空壳,里面的重要设备早已在18年全部拆除。车间、造气煤气炉、高压机电机等早已不见。

60年的辉煌,没想到,最后竟只剩一堆废铁,来承载老厂的荣光。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4)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5)

氨厂小区的存在,填补了氨厂的时间空白,在厂区旁的家属区,依然有很多人在此居住。他们扎根于此,历史无声地从他们的脚边碾过。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6)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7)

小店的吴叔叔是以前造气车间的,一提起来氨厂就激动:氨厂拆得差不多了,就剩这小区的红砖房。”

大爷一边讲一边对着屹立不倒的房子指点江山,“以前厂里头还配备澡堂子、足球场、食堂、大礼堂……什么都有!现在好哦,什么都么得了!”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8)

氨厂散了,三代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永恒的,曾经在氨厂工作生活过的人永远忘不了近半个世纪来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创业史。

我们的国家在强大,社会在进步,时代不可逆转,也许这也是它的命运。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29)

阔别多年,这里对旁人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于他们来讲,是曾经奋斗的日子,洒下了青春与汗水的岁月。这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怀,只有他们能懂。

南昌30年前的老模样(深深地刻在南昌人的记忆里)(30)

但对氨厂人来说,氨厂,是厂。

氨厂,也是家。而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