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

提及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妇孺老幼皆知讲的是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司马懿的故事,那么咱们今天就从史料中来探微一番,空城计的主角真的是神机妙算诸葛亮吗?

事实上熟读《三国志》全书我们就会发现,正史中记载了有三个人有可能使用过空城计,他们分别是蜀国的诸葛亮、赵云,魏国的文聘。但是这一观念都是出自于裴松之注的释本,陈寿本人并没有记载,其历史真实性也一直有争议,学界也有文章论述,那么咱们今天就从三段史料记载产生原因的角度剖析三人使用空城计的真实性。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1)

三场“空城计”的历史真相探微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事见于《蜀记》记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蜀记》郭冲说诸葛亮五事的第三事曰:

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2)

蜀国赵云使用空城计出自《云别传》记载。《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云别传》曰: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的三个空城计,文聘所用计是一场战争中的主要计谋,而诸葛亮和赵云所用计则是一场战争中某个战役所用的计谋。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亮所使用的空城计,后人在引用这段史料为《三国志》作注后,马上对这段史料的记载的真实性进行了发难,因为当时诸葛亮初屯阳平,宣帝还为荆州都督镇守宛城,到曹真死后,开始与诸葛亮在关中相互抵抗。魏国曾派遣宣帝从宛到西城伐蜀,遇到大雨没有成功。而且当时候宣帝已经发动二十万兵力,已经知道诸葛亮兵少力弱,如果怀疑有伏兵可以设防持重,为什么掉头就跑呢?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3)

况且据《魏延传》说,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总是请求精锐部队一万人,与亮异道在潼关会合,诸葛亮制止不答应。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感叹自己的才能没有施展。除此之外原文还记载“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可见裴松之认为诸葛亮没有使用过空城计。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4)

众所周知,诸葛亮与司马懿发生正面交锋是在231年和234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时,这两次正面交锋,司马懿主要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即便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司马懿率军追击过诸葛亮,但最终也采取的是追而不交战的策略。

据《晋书•帝纪•宣帝》载: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5)

因此司马懿在对敌诸葛亮时,基本不主动出击,就算追击诸葛亮,也采取的是追上而不交战的策略。郭冲说他率军20万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的空城计吓走,很有可能是他追击过诸葛亮,但想到交战不利于魏军,于是又率军撤退了。诸葛亮治理蜀国有方,蜀国人感念他的恩德从而赞颂他,由此产生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或者传说,这种故事或者传说或多或少脱离实际,带有夸张和虚假成分。

文聘石阳展奇谋?

而关于文聘使用空城计这一说法,主要指的是当时孙权围文聘于石阳的突发事件,而文聘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是采取了坚守的态度,后来孙权退兵,是因为治书侍御史荀禹调集了江夏沿途各县的军队以及自己所带的步兵、骑兵共千人,登山放火虚张声势,让孙权以为文聘援军已到,所以退兵。倘若如《魏略》记载文聘使用空城计,孙权不至于围了20多日才撤兵,魏国朝廷也不会讨论派不派兵解救石阳之围。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文聘没有使用过空城计。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6)

足智多谋赵子龙

而关于赵云是否使用过《空城计》裴松之在引用《云别传》记载为本传作注后并未提出异议,可见他是认可赵云使用过空城计的。

但是清代的何绰则对《云别传》多处记载提出了质疑,尤其是赵云驳将成都城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和刘备伐吴的记载,他总体认为“别传类皆子孙溢美之言。”但是即便如此,何绰也未对赵云使用过空城计提出质疑。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7)

前面已说过,赵云使用空城计是一场战争中某场战役所采用的计谋,相对于整场战争的记载,史书一般不对一场战争中某场不影响大局的具体小战役进行记载,更何况这场战役与作战双方的主帅也无关。别传则不同,它是子孙对长辈的记载,赵云使用空城计凸显了他的智谋和胆识,《云别传》选择对它记载也是合乎情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赵云应该使用过空城计。

“空城计”的千古误会

综上所述,三国中真正使用过空城计可能只有蜀国的赵云。至于出现魏国文聘使用至于出现魏国文聘使用过空城计的记载,原因可能在于《魏略》作者将发生在荀禹身上的事误会发生在文聘身上。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司马懿,很有可能是司马懿率大军追击过诸葛亮,但想到交战不利于魏军,于是又率军撤退了。

空城计的两个人的故事(空城计的千古误会)(8)

所以如果我们从“第一历史”的角度来剖析,赵云使用“空城计”退敌的可能性是最大,这一结论有别于民间流传的固有思维,但是试想一下武艺盖世的赵子龙如此足智多谋,相信后人对其的敬仰又会再多几分吧。

参考文献:

《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宋)

《晋书》

《三国志集解》

《蜀记》

《魏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