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1)

第1页 作者简介

《罗生门》作者是:芥川龙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家。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

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8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龙之介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

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其间,芥川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鼻》、《芋粥》、《手帕》,确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旋辞职。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郑州、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和《江南游记》等。

1917年~1923年,龙之介所写短篇小说先后六次结集出版,分别以《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和《春服》6个短篇为书名。 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同年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享年35岁。1935年,芥川龙之介自杀去世8年后,他的毕生好友菊池宽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新人奖“芥川赏”。芥川龙之介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龙之介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2)

第2页 内容概要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虽以旧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写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而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某日傍晚,有一个人站在罗生门下避雨。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格外荒凉。京里的情况如此,像修理罗生门那样的事,当然也无人来管了。在这种荒凉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做窝。甚至最后变成了一种习惯,把无主的尸体,扔到门里来了。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

这个人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一个大肿疱,茫然地等雨停下来。说是这人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照说应当回主人家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辞退了。说正确一点,他是“被雨淋湿的工人,正在无路可走”。这人一边不断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样过,一边耳朵里似听非听地听着朱雀大路上的雨声。

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对于以后要去干的“走当强盗的路”,他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他打了一个大喷嚏,又大模大样地站起来,夜间的京城已冷得需要烤火了,风同夜暗毫不客气地吹进门柱间。蹲在朱漆圆柱上的蟋蟀已经不见了。这时候,他发现了通门楼的宽大的、也漆朱漆的楼梯。楼上即使有人,也不过是些死人。他便留意着腰间的刀,别让脱出鞘来,举起穿草鞋的脚,跨上楼梯最下面的一级。

过了一会,看见在罗生门门楼宽广的楼梯中段,有一个人像猫儿似的缩着身体,憋着呼吸在窥探上面的光景。他壁虎似的忍着脚声,好不容易才爬到这险陡的楼梯上最高的一级,尽量伏倒身体,伸长脖子,小心翼翼地向楼房望去。正如传闻所说,楼里胡乱扔着几具尸体。火光照到的地方挺小,看不出到底有多少具。能见到的,有光腚的,也有穿着衣服的,当然,有男也有女。这些尸体全不像曾经活过的人,而像泥塑的,张着嘴,摊开胳臂,横七竖八躺在楼板上。只有肩膀胸口略高的部分,照在朦胧的火光里;低的部分,黑漆漆地看不分明,只是哑巴似的沉默着。

突然一股腐烂的尸臭扑来,他连忙掩住鼻子,这时他发现尸首堆里蹲着一个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婆子。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窥探一具尸体的脸,那尸体头发很长,量情是一个女人。他带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阵激动,连呼吸也忘了。只见老婆子把松明插在楼板上,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头发似乎也随手拔下来了。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他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同时对这老婆子的怒气,却一点点升上来。

如此时如有人向他重提刚才他在门下想的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那个问题,大概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他的恶劣之心,正如老婆子插在楼板上的松明,烘烘地冒出火来。他当然还不明白老婆子为什么要拔死人头发,不能公平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觉得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单单这一点,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当然他已忘记刚才自己还打算当强盗呢。

这时他两腿一蹬,一个箭步跳上了楼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不消说,老婆子大吃一惊,并像弹弓似的跳了起来,挡住了在尸体中跌跌撞撞地跑着、慌忙逃走的老婆子,大声吆喝。老婆子还想把他推开,赶快逃跑,他一把拉了老婆子回来,两人便在尸堆里扭结起来。胜败当然早已注定,他终于揪住老婆子的胳臂,把她按倒在地问到:“你在干么,老实说,不说就宰了你! ”

他摔开老婆子,拔刀出鞘,举起来晃了一晃。可是老婆子不作声,两手发着抖,气喘吁吁地耸动着双肩,睁圆大眼,眼珠子几乎从眼眶里蹦出来,像哑巴似的顽固地沉默着。他意识到老婆子的死活已全操在自己手上,刚才火似的怒气,便渐渐冷却了,只想搞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低头看着老婆子放缓了口气说:“我不是巡捕厅的差人,是经过这门下的行路人,不会拿绳子捆你的。只消告诉我,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在门楼上,到底干什么? ”于是,老婆子眼睛睁得大大的,从喉头发出乌鸦似的嗓音,一边喘气,一边说:“拔了这头发,拔了这头发,是做假发的。 ”

一听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阵失望,刚才那怒气又同冷酷的轻蔑一起兜上了心头。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气,一手还捏着一把刚拔下的死人头发,又像蛤蟆似的动着嘴巴,做了这样的说明:“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儿这些死人,活着时也都是干这类营生的。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要是不害瘟病死了,如今还在卖呢。她卖的干鱼味道很鲜,兵营的人买去做菜还缺少不得呢。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子嘛。你当我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 ”

他把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听着,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肿疱,听着听着,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这是他刚在门下所缺乏的勇气,而且同刚上楼来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种勇气。他不但不再为着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烦恼,现在他已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老婆子的话刚说完,他讥笑地说了一声,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离开肿疱,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说:“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他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到尸体上,只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楼梯口,腋下挟着剥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夜暗中了。

没多一会儿,死去似的老婆子从尸堆里爬起光赤的身子,嘴里哼哼哈哈地,借着还在燃烧的松明的光,爬到楼梯口,然后披散着短短的白发,向门下张望。外边是一片沉沉的黑夜。谁也不知那个人到哪里去了。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3)

第3页 写作背景

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大正五年(1916年)前后,资本主义高速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这是一个天灾人祸横行的乱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就连京都都那么格外的荒凉。善、恶、虚、实等所有的一切都被绝对化、孤立化,人与人之间也相互疏远、陌生,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诚,丢弃的女尸生前“吃”官兵,老妪“吃”女尸,家奴“吃”老妪,人人都在“吃人”,人人又都在被“吃”,完全如同人与狼、生与死的关系。

《罗生门》的写作背景是芥川龙之介的失恋。当时芥川爱上了吉田弥生,但遭到了养父母和最疼爱他的伯母的反对,致使他的恋爱无疾而终。吉田弥生最后嫁给了别人。芥川为此很苦恼。一方面他感到家人在所谓好意掩盖下的自私,另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在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之下,芥川把眼光投向了古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的《罗生门》。

人物介绍

仆人:罗生门下的仆人尚存善良,犹疑不定。爬上门楼看到老妇拔死人头发的一瞬间,内心的正义感达到最高值,他大喝一声拔刀相向,要惩戒做出这样卑鄙无耻之事的老妇。但是老妇慌乱之下一番陈述,即所拔的这具死尸,生前也是做些以蛇肉充鱼肉贩卖勾当的坏女人。“不错,拔死人的头发这事不知有多么糟糕。可话又说回来,这些死人个个都是罪有应得的。”这种“虽然我很可恶,但是我作恶的对象也是恶人,所以我的恶亦是可以原谅的”的思维模式显然对仆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老太婆:“老太婆”则只有身体特征的描写。大量的动物比喻与其说使得“老太婆”这个人物形象生动,丰满起来,倒不如说这样一个象动物一样的怪异、丑陋的老太婆融入荒凉恐怖的外部环境中,对整个作品的阴森氛围起到烘托作用。这个怪异的人物形象和罗生门上的尸体一起只是“仆人”心理变化的背景。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4)

第4页 读者评论

《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堕落的全过程。而且通过描写“小恶”、“恶”、“最恶”的人物印象,慢慢给读者的心理带来冲击。在利己主义影响的基础上,不管是违反道德还是损害别人利益,无论哪个都是利己主义者达到自己愿望的踏脚石。但是,利己者在自己做坏事的同时为了自己的自尊,会把过错的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

这篇文章就描述了由善变恶,并显示了在利己主义面前人们的价值观的脆弱。因此,如果被利己主义侵蚀,那么当然会认为他人的利益只是满足利己者物质与精神的踏脚石。广义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恶行大部分都可以说成为以什么理由为基础的利己主义。龙之介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了生动的利己主义者。读之后,读者也不得不感慨利己主义的可怕性,也许还会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这也是《罗生门》成为他的代表作,被世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罗生门位于都城正中,它既是城内与城外,中心与周边的划分空间,又是秩序与混乱,善与恶,生与死,正义与非正义完全对立的分界线。什么道德,什么底线,为了生存,拔死人头上的头发、扒别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都是合理的,把对人性的困惑转化为了对人性的自我改变。

小说最后老妪的绝望,黑暗环境的烘托,家奴的离去,这已不仅仅是场景、意识的转换。它必然会导出家奴越界这一主题,即超越人性的各种界限,发生心灵深处的本质转变。如此阴森、潮湿、凋零、残酷败落景象的罗生门,其实就是芥川龙之介的内心写照,是他无法诉说的苦闻,也是在倾泻自己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灵又怎么找得到栖息之处呢?这部小说一方面肯定着人性的冷酷和残忍,另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性本质的怀疑和对“要道德、良知还是要生存、活命”这样伦理的拷问,同时也突现出人性的本能良知对“善”的呼唤。

纵观小说的全文,在作品中作者透过一系列对仆人心理变化的描写,强烈地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丑恶现实。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5)

第5页 名言佳句

1、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走。

2、较之希望得到什么,我们更多是同"能够"得到什么达成妥协。

3、但星辰的流转正如人世的沧桑,未必尽是赏心乐事。

4、我对于先人,只有仰视,但我不想,在历史中苟活。

5、欲成事必能成之,能成之事必成之。

6、沾沾自喜者只管自喜就是,但就别人说三道四则属多管闲事。

7、所谓贤人,归根结蒂就是能使荆棘丛生之路也绽开玫瑰花之人。

8、谎言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

9、自由类似山巅的空气,对于弱者,二者同样是不堪忍受的。

(未完待续)

罗生门阅读完整版(名著速读国外篇----第255章罗生门)(6)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