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的破译,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光明网讯(记者 庄电一)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近日传出喜讯:西夏学专家、学者盼望已久的《西夏文大辞典》,有望在3年后问世这部集中全国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30多位专家学识智慧、反映西夏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具有学术创新性和学科实用性,无论是已有基础的专家,还是初学西夏文的学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阅读、翻译令人望而生畏的西夏文文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西夏文的破译,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西夏文的破译,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西夏文的破译,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光明网讯(记者 庄电一)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近日传出喜讯:西夏学专家、学者盼望已久的《西夏文大辞典》,有望在3年后问世。这部集中全国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30多位专家学识智慧、反映西夏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具有学术创新性和学科实用性,无论是已有基础的专家,还是初学西夏文的学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阅读、翻译令人望而生畏的西夏文文献。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仿照汉字创造的一种文字,有400多年的使用历史。随着西夏王朝的覆灭、党项族的消亡,西夏文也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以致成为一种死文字。这种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细看无一相同,因为认识者少,曾被人称为“天书”,西夏学也被称为“绝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随着西夏文献的大量出土和许多重大考古新发现,西夏的资料越来越丰富,西夏学也应运而生。解读西夏文文献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深入研究西夏学的关键。《文海研究》《夏汉字典》的问世,找到了打开西夏学宝库的钥匙。但因为西夏字是多义项的,西夏字组成词组还会产生更多的义项,而没有活的语言可供借鉴,往往难以正确解读,阻碍了西夏学的研究。而以往的辞书已经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了,西夏学研究迫切需要编纂一部内容丰富、释义准确的《西夏文大辞典》。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因此向教育部申报了编纂《西夏文大辞典》的课题,很快便获得教育部的批准。编纂《西夏文大辞典》,也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委托项目。

据悉,正在编纂中的《西夏文大辞典》,是我国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第一部词典。编纂这部大辞典,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其资料来源涵盖目前发现的所有西夏文文献,既包括印本也包括写本,既有楷书文献也有行书、草书文献,既有世俗文献也有宗教文献、金石铭文。所收词语包括普通词语、宗教词语、风俗词语、典章制度词语,词组、成语、习语、定型化的短句,也在收编之列。在西夏文文献中出现过的词语,将被一网打尽,大辞典的字数也将达到600万字。

主持大辞典编纂工作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宁夏大学特聘教授史金波说,编纂《西夏文大辞典》,是几代西夏学学者的梦想,但因为过去掌握的西夏文文献少、被解读的西夏文文献少、能解读西夏文文献的人少,这个愿望很难实现。现在,流失在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地和分散在我国各地的西夏文献陆续整理出版,西夏学研究成果大量问世,能够释读西夏文的人才成倍增加,编纂《西夏文大辞典》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西夏学学者的梦想也有望尽早实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