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跟燃油车销量对比(5月各城市新能源车零售T0P10)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桩密度的提升,消费者里程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新能源车的抵触情绪有所消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新能源车跟燃油车销量对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能源车跟燃油车销量对比(5月各城市新能源车零售T0P10)

新能源车跟燃油车销量对比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充电桩密度的提升,消费者里程焦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新能源车的抵触情绪有所消除。

根据智云最新数据汇总,5月城市新能源车零售量排行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地区,其他九大城市销量需求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重庆的涨幅最高,5月销售3133辆,同比增长了247.72%。

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最旺盛

从榜单上看,新能源车销量前十的城市,多为经济水平较高的限购城市,上海、深圳等地,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积极性最高。

数据显示,上海以单月17125辆的销量,位列5月城市新能源车零售量排行榜单的第一,5月销量同比提升192.84%,年累计市场份额达12.63%。尾随其后的分别是深圳、杭州。

个人认为,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大,一定程度推动了整体销量的增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限购燃油车迫使消费者转向购买新能源车。

很现实的一个因素,“摇号难、拍牌贵,”导致很多具备出行刚需的普通家庭,在购买燃油车上打退堂鼓。有数据分析,2021年北京个人摇号的中标率仅为0.02%-0.03%,去年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参与北京小客车摇号的市民,摇了9年未中。

上海、深圳等地情况相近,今年1-5月,沪牌拍卖平均成交价均高于9万元,这是什么概念,一张牌照可以购买三台低配版的宏光MINI EV;深圳在刚过去的5月,个人平均成交价也达到近7万元。

在原本存在购车款的情况下,额外支付一笔高昂的牌照费,对于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都不太现实,权衡利弊之下,新能源车就脱颖而出了。

排在榜首的上海,有数据分析,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就达到了20%,2021年已经提升到了31%。

地方性扶持政策,推动当地企业发展

细化到各城市畅销新能源车,则体现出地方政策扶持的重要性

从榜单上看,广州地区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是AION S,该车在广州的单月销量达到了2034辆,上海和深圳分别对应的是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汉EV;此外,一直在全国销量榜单上鲜有名次的荣威Ei5、荣威RX5 ePLUS,在上海地区也有不错的销量表现。

显然,各大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政策,对当地企业的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以深圳为例,深圳发布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能够享受新能源车补贴的车型,无一例外都是比亚迪旗下的车型,且比亚迪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都可直接上新能源牌照。

除了私家车领域, 2021年深圳实现全市网约车电动化,该政策利好也明显朝比亚迪倾斜,日前,比亚迪已经获得了深圳网约车客运行政许可。

上海同样也有扶持本土企业的倾向,该城市前不久颁布的绿牌新政: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m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不再赠送牌照,经过梳理发现,上汽集团旗下各品牌旗下热销的新能源车几乎都符合要求,但类似宏光MINI EV、奇瑞EQ1小蚂蚁、欧拉黑猫等电动车则被拒之门外。

所以,各方政府针对当地企业出台一些相关的保护政策,而这些企业多少会沾到政策推动带来的好处。

于是,销量排行的呈现上,各地热销的车型多数都是本土企业旗下的产品。

纯电动车市场渗透率最高

在新能源车种类上,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最大,根据智云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销量排行前三的城市上海、深圳、杭州,纯电动车销量大概占据总销量的59%-74%,其次是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占比最小的为增程式电动汽车。

很容易理解,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投放本来就很少,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导致增程式电动汽车占比偏少。

插电混动动力车型销量占比不及纯电动车,则是因为各地针对插电混动动力车型也有诸多限制。比如要求纯电续航必须达到某个标准等等。新能源车牌照申请比较严苛的上海,甚至提出自2023年起不再对插电式混动汽车发放专用牌照。

相较之下,没有太多限制的纯电动车,几乎就是即买即送车牌。单月销量能够达到两三万辆的宏光MINI EV ,便是享受了政策的红利。

从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车今年5月市场渗透率首超10%”,可以预知,未来随着四五线城市和乡镇地区消费力的逐步释放,以及用车环境的不断优化,新能源车市场将释放出更强的增长动力

类似特斯拉Model Y等产品表现比较强劲的纯电动车产品,不仅是在当地主场,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将占据一席之地。而打造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热销电动车,便是自主品牌取得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