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两次的皇上是谁(两次做皇帝候选人的他)

准皇帝刘赟双手颤抖,接过酒碗,眼神绝望着,喃喃说道:“就差一百里,就差一百里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当过两次的皇上是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当过两次的皇上是谁(两次做皇帝候选人的他)

当过两次的皇上是谁

准皇帝刘赟双手颤抖,接过酒碗,眼神绝望着,喃喃说道:“就差一百里,就差一百里啊!.......”。

但李洪义阴毒的声音传来:“不要说一百里,就是差十里!差一里!你也当不了皇帝!

大家可能对刘赟不熟悉,他是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他大伯是五代中“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他父亲是十国中“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堂弟和亲弟弟也当过皇帝,唯独他,死在了去当皇帝的路上。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唐帝国灭亡后到宋王朝建立之间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是这段时期内在中原地区依次建立的国家。“十国”是同时期内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的地方割据政权,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

今天要讲的这货刘赟,命运也是搞笑。他大伯刘知远在当上皇帝前,一度效力于五代中的后唐和后晋,因勇猛善战,颇得战功,官职也是一路升迁,历任两朝的司空、都指挥使、校验太傅、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

但刘知远早年命中缺子,结婚数年不得子女。中国人嘛!讲究传承,至少百年之后坟前要有烧香的人。眼看年纪渐长,于是把自己亲弟的儿子,也就是刘赟过继来当了儿子,于是乎,刘赟成了刘知远的养子,原先要叫刘知远“大伯”,现在叫“爹”。

如果没有意外,按照发展,刘知远之后建立了后汉政权,刘赟也就顺理成章的是皇位的继承人了。

但历史偏有意外。自从有了养子后,刘知远和媳妇接连生了三个儿子!

你说,刘赟这货是不是有福之人?!命中带“子”!不对,是命中带弟。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既然有了亲儿子,有好处,养子当然靠边站了。

刘知远最后篡了“后晋”的国本,建立后汉,就封了自己的二儿子当太子(大亲儿子早逝)。

刘赟就这样与皇位擦肩而过!当然,这是他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当然,毕竟是养子兼亲侄子。刘知远对刘赟也不错,给了个徐州节度使的官,也算独霸一方,有权有势,衣食无忧。

时间按照这样延续下去,刘赟也可以安享晚年了!

但意外又来了!

公元948年,当了一年皇帝的刘知远病逝,由他的亲儿子,也就是刘赟的亲堂弟刘承祐继位。

刘承祐即位时年少,虚岁二十。他爹给他安排的托孤大臣,不是沙场大将,就是政治高手,因此很不尊敬他,把他当娃娃看待。一次朝政议事时,其中的一名托孤大臣竟然对他说:“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这分明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嘛!

刘承祐这货也不好惹,就是缺少政治谋略和沉稳!

本来他爹给他安排了数名托孤大臣,意在大臣间分权,相互掣肘,公共辅佐少主。时机成熟之时,收回皇权。

但刘承祐即位时,傻眼了,朝堂上就是那么多权力,全被老爹分给大臣们。大臣们议事,自己就像一个吃瓜群众。

少年郎,并且还着黄袍,怎么能容他人歧视!同时,这也本来就涉及皇权和臣权的争夺!

只是他没有用高超的政治智慧,而是采取了原始人才会用的手段:肉体消灭!

公元950年,刘承祐借议事之名,召数名权臣入宫,然后用乱刀砍死!

你不给我面子,老子就不给你“里子”,或者说永远让你失去里子!

而这货,在清理权臣的过程中,却没有把在外领兵抵抗契丹的托孤大臣郭威处理掉!

派人前去诛杀郭威,没能成功,逼郭威反了!

郭威这里介绍一下,即后周的开国皇帝,后汉的掘墓人,一员后汉的猛将。

刘承祐也把事情做绝,报郭威留在京城的妻儿老小全部砍了!

砍手老少妇孺倒是爽了,结果打仗却干不过郭威。郭威攻入京城汴梁,这小子逃了,结果在路上被自己的亲信捅刀子,拿着首级去向郭威请功。

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想,现在郭威占领了京城,皇帝没了,那郭威就当皇帝了。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朝中有郭威的亲信和党羽不错,但不是全部都是。民间承认你郭威是员猛将,但至少现阶段还不会承认你是真龙转世。还有军队,都是原来刘氏的老军队,你是头不错,但大部分心中还是认刘姓才是皇帝的姓。

特别是各地的藩镇,他们凭什么一下子就认你做老大,毕竟原先大家是同事,你郭威又不比我多长几个脑袋。

郭威要坐上皇帝的位置,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运作。

而此时,刚死了的皇帝的亲叔叔,也就是开国皇帝刘知远的亲弟弟刘崇,听闻郭威杀了皇帝,已经领兵杀向京城,来护卫皇室来了!

刘崇,后汉建立任河东节度使,是个军阀,属地的税赋钱粮不上缴中央,全拿来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当然他的地盘接壤契丹地盘,戍边任务很重,常和游牧民族交战。

这也导致他的兵马凶悍,战斗力不弱。

如果后汉政权长久,他也是削藩的对象。

刘崇刚杀到半路,就收到郭威借太后的名义给他的一定大帽子:“太上皇”。

因为后汉朝廷要迎接刘崇的亲儿子,今天的主人公刘赟为皇帝,那刘崇不就是太上皇了吗?

并且真实消息传来,郭威为了国家大计,已经出了京城,领兵向北,去抵抗契丹的入侵了。

京城不去了,回去!哪有造自己儿子反的。何况我也要成为太上皇了!

刘崇就这样班师回河东了!

难道天上真会掉馅饼吗?郭威在京城家属全都遭到屠戮,还这样心悦诚服的立刘氏为皇帝吗?

当然不是了!

这就是郭威的缓兵之计,他在为自己争取时间,运筹帷幄,等待一切时机成熟,从而取代后汉王朝,自己做皇帝。

难倒没人看出郭威的心机吗!当然有。

刘崇身边有一谋士,听闻撤兵,就极力劝阻刘崇,在大帐内涛涛雄辩,将局势、郭威人设、如何谋略等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此货智商在线,情商却有失水准!此时完全忘记了察言观色是谋士必备本领!

而此时的刘崇,早已脸色铁青,在一众下属面前下不了台。

你在证明自己有多正确,就在说明我刘崇有多愚蠢!

军令一下,怎能反悔!

刘崇也无限慷慨,赏了两个字:“砍了!”

另一边,准皇帝刘赟也在入京的路途上了。主要是由宰相冯道亲自去接,所以也相当安心就上路了!

冯道此人也很有意思,在乱世中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每一次换代,都用他来衡量朝廷官员的拥护程度。此刻他出面,刘赟还是信任的,皇位应该还是稳了。

不想,郭威这边,说是北上打仗,磨磨蹭蹭的,平常四、五天的路程,此獠硬是领着军队走了十五天。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度假嘛!

这天,一切时机都已成熟,郭威就在澶州调转兵锋,直奔京城。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逼迫当朝太后发诏书封自己为“监国”后,就把此时才走到宋州的刘赟为降为“湘阴公”,随即派心腹大将到宋州将刘赟囚禁起来。

经过一番清洗,郭威在公元951年称帝建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后周”。

此时刘赟的父亲刘崇也不含糊,在自己的领地称帝,誓死捍

卫汉家江山,国号“汉”,就是历史上的“北汉”。

三年后,刘崇忧愤而死,其亲儿子,也就是刘赟的亲弟弟继承皇位。

至此,刘赟的两个“爹”,两个“弟”都先后当过皇帝!

而刘赟,在宋州囚禁期间,郭威下令,由宋州节度使李洪义秘密毒死。

这是刘赟第二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一次,还丢了性命。

波斯的萨迪说过:“贪心会使雪亮的眼睛失明,贪心会使鱼、鸟在网中丧命。”

看刘赟和他爹,乱世中也有一席之地,并非愚昧之人,甚至还带有枭雄体质,但在权力的游戏中,郭威的一个“皇位”许诺,就让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判断,输得一塌糊涂。

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却输掉所有!

不要笑他们,现在的生活中诸如此种情况的多不胜数!

非法集资的高回报许诺,诱骗到贪婪的心!

炒股“专家”不炒股,却喜欢到处教人炒股!

...........

...........

“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

增加智慧,减少不正当的贪欲,是行走社会一定要修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