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节点几乎都伴随着战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战争的本质,有人因此辉煌一生,亦有人为此消亡殆尽……

欧洲的中世纪便是这样一个硝云弹雨、炮火连天的时代。人们都拥有着各自的信仰,而耶路撒冷的圣洁与脱俗催人向往。他们操兵戈甲,说是为神而战,而他,不为鬼神只为自己,曾经既征服过这片土地,怎又错失良机,到头来寻得个易主江山?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

一、锋芒初显,御帅亲征

1071年,东罗马帝国的罗曼努斯四世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惨败,彼时三军暴骨,皇帝被掳,敌军趁火打劫,要求交付巨额赔款并割让其大片领土。无奈之下的东罗马帝国不得不求助于过往仇人——西罗马帝国。

此时的西罗马帝国早已是天主教的囊中之物,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催使人类前进的兴奋剂,为了掠夺资源和扩张领土,天主教会在法国克莱芒开展了一次宗教会议。

1905年11月27日,天主教教宗乌尔班二世对民众进行了演讲,号召基督徒去征讨东方异教,解救东罗马帝国,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但带兵打仗从来不是简单地空喊口号。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亦不可一日无主”,民众需要信仰,军队当然也需要领袖。在这个古老的封建时代,权力是一切的象征,想要引领这些具有宗教特权的十字军,普通民众大都无法胜任,因此,权势兼备的雷蒙德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袖之一。

1096年,由武装贵族和骑士组成的十字军队正式向东进发……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2)

二、虚词诡说,问鼎之心人尽皆知

1097年,庞大的十字军经过数日征战,连续攻下了各大沿线城池。同年7月15日,十字军攻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也是此后九次十字军战役中唯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首战告捷让十字军们军心大振,士气倍增。那么占领圣城后的十字军们又会将胜利的果实送往谁的口中?彼时有三位领袖得到举荐,分别是弗兰德斯的罗伯特、法兰克的戈弗雷以及图卢兹伯爵雷蒙德。

但“天无二日,家无二主”,国王只有一个,身为诺曼底公爵的罗伯特虽然参与战斗,但说到底他至始至终也没为军队创建过什么突出成就,这一来二去间呼声自然就弱了,能有机会称王的必定在戈弗雷与雷蒙德二者之中了。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3)

五十多岁的雷蒙德是最有希望的领导者,拿破仑曾言:“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诚然,一个没有野心的将军也必然无法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与淡泊名利、一心坚持信仰的罗伯特不同,雷蒙德是一个贪婪十足的野心家,他对此也从未逃避,毕竟此时的雷蒙德拥有800名步兵和1200名骑兵,组建了所有骑士团中最庞大的队伍。

但这个的骁勇善战将军却因虚伪错失了这个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机会……

在选举中,雷蒙德的呼声可不比戈弗雷少,他内心自是欢喜,但被问到是否竞选时,他却摇摇手拒绝了,本想适当地谦虚,可谁知这群敦厚的十字军们竟熟视无睹,将他的婉约置若罔闻,丝毫不去理会他这般“功而不居”的傲娇姿态。

他不明白原本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士兵们怎么忽然之间变了卦?他们是真情还是假意,又或是这群士兵的确不懂自己的这番“谦让”也未可知?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4)

三、欲壑难填,民心无常

“人心善变,很多瞬息的想法能改变一切轨迹”,此时的雷蒙德只能在无尽的深渊中懊悔。他也许从未明白,自己其实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受人尊崇与敬仰的将军了,从哪一刻开始呢?答案或许在那个自己曾经斩钉截铁许下的誓言里……

十字军本就是为东征而生,他们的使命只在于夺回圣城,他们的愿望不过是得到上天的救赎,但雷蒙德不同,他不愿臣服于君王,更不愿相信那些所谓的免罪救赎。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5)

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十字军们有自己的家乡更有自己的信仰,他们是绝不愿抛弃那神圣的教会,转而去接受这个自己根本无法理解的理想主义者。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他立志不回欧洲之时或许也正是十字军不再臣服于他之时,既然终点站不同,那么分道扬镳也是必然的。

但失败从来不是一击掷地的结果,所有的一切必然是无数次错误的叠加。在他居高自傲之时,另一名对手戈弗雷却在暗自扩充势力。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6)

戈弗雷的沉稳细致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支庞大的十字军团,加之戈弗雷本无意与教会作对,不论是拜占庭还是天主教,他都无意掺杂其中。十字军们当然知道戈弗雷是目前最好的执政者,因为即便他当上了国王也不会对自己和教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自古以来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戈弗雷最终当选也算是众望所归了。而雷蒙德也并未因此心灰意冷,即便种种原因使他错失王位,但这样一位常胜将军又怎会自甘堕落?

我们会看到最好的德雷蒙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7)

欲望是无尽的,既已向东便没有回去的道理,此时的雷蒙德或许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领悟到东征的意义,他需要找到自己。

此后的多年间他转战南北,参与许多大大小小的征战,最后终于在黎波里找到了那个令他心神驰往的自己。

而雷蒙德也从不以自己的欲望为耻,他勇于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与耶路撒冷失之交臂,也从未想过就此放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只求安稳度日,而他不同,他从不畏惧失败,因为他知道,战场上几多声悲,几许伤痛,终究不过是似水流年,都化作黄尘故土,何处寻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