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最后一章(孙子兵法20攻其不备)

孙子兵法最后一章(孙子兵法20攻其不备)(1)

原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解释:

攻打敌方没有防备的地方,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

注释:

战例一:

曹操征乌桓,郭嘉献计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袭之,可破灭之。”就是说胡人仗着自己远,料定曹操不可能来打他,所以郭嘉认为胡人没有设防。军队走到易北,郭嘉又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不如轻兵间道以出,掩其不意。”意思是:要玩就玩闪电战,我们奔徙千里而来,带的辎重太多,如果能轻装从小道突袭,加快速度的同时胡人肯定意想不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能最大程度的过大战果。于是曹操轻装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突袭乌桓,遂大破之。

这个战例是攻其不备和出其不意都用上了。其实孙子之所以把这两个写在一起,也就是敌人防备的肯定是在意的,不防备的肯定是不在意的,所以,一般出其不意的地方就是他不防备的地方。有人说:都读兵书,那做将领的把所有的方位都防备上不就行了?其实这个疑问很好解释,打仗的时候,兵力、装备、粮草都是有限的,所以一般排兵布阵都是在敌人最有可能攻击的方位阵守。如果都防备的话,就会出现兵力虚弱的现象。与其全局虚弱,不如局部实力。

战例二:

这战例二就经典了,是邓艾突袭蜀国,一举灭了蜀国的一场战役。

三国末期,魏国大将钟会、邓艾伐蜀。蜀将姜维守剑阁,魏久攻不下。邓艾对钟会说:“我从阴平由邪径出剑阁,西入成都。奇兵充其腹心,剑阁之军若离开前往涪陵,你可攻下剑阁。若剑阁之军如果不去涪陵,涪陵兵少,我就可以攻下涪陵。”

冬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遇水搭桥,大家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山高谷深,最是艰险,很难行军,结果粮食都快没了,濒临崩溃。邓艾裹上一条毯子从山上溜下去,士卒们也鱼贯而下,犹如神兵天降。邓艾走的是蜀国以为魏国不会走的薄弱环节,也是蜀国的大后方,从这里直捣成都城下,姜维在剑阁未有动作,此时刘婵就已经投降了。

邓艾此战真正名扬天下。什么是神兵?吃得苦中苦的就是神兵!

吴起说:出门如见敌。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儒家讲: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也是时时刻刻要观察周围的事物,不要漏掉可能漏掉的。

《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是说时时刻刻都要谨慎,都要周全,避免任何可能发生的事。

毛主席也在延安抗大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说的也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心。我们上学的时候可能很多学校也都有刷这几个大字,那时候可能都以为是要抓紧学习的意思,也可以这么理解,告诉小朋友们要珍惜学习的时光。和平年代,抓紧时间学习才能更多更全面的储备知识力量,等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做那“抓住机遇的有准备青年”!说的有些片面了,其实哪怕在乱世,又何尝不是得多储备知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