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谁演的(三国演义之郭嘉)

郭嘉是谁演的(三国演义之郭嘉)(1)

郭嘉的选择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袁绍的出身和地位在当时可说是诸候中最强的,能在袁绍的身边是幸运的,而面对这样优秀的主公,郭嘉接触一段时间后决心要走。《三国》中异主的人不少,但大多是因为在对方手下不受待见或有性命之忧,不得已才异主。而袁绍对郭嘉这个小小的谋士一直是“甚敬礼之”。何故要走?

郭嘉观察后觉得袁绍优柔寡断,他断定袁绍难成大业。即使那时的郭嘉多低微,他仍坚定自己的择主标准,他只知袁绍不值得,虽然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在“忠臣不事二主”的传统年代,郭嘉从一开始就以跳脱的思想让人印象深刻。

郭嘉是谁演的(三国演义之郭嘉)(2)

郭嘉的才智

就这样沉静了好几年,郭嘉经由友人的推荐接触到曹操。他和曹操一见可谓彼此倾心,曹操暗自感叹“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也默默心想“真吾主也。”就这样,郭嘉成了曹操的谋士。

在曹操的身边,郭嘉都做了什么?


曹操被袁绍逼到无奈,便生了打袁绍之意,但曹操又觉得自己目前“力不及”,他问郭嘉怎么办?郭嘉以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让曹操无须担心,打袁绍一定能赢。于是曹操认真听了郭嘉“十败十胜”之说,信心大增,最终大家一致认为,绍兵虽众何足惧也!

袁绍何许人也?他拥百万之兵,揽天下奇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打袁绍,不就等同自寻死路么?可曹操本非常人,曹操之志扫平天下也,袁绍是早晚要打的。官渡之战虽历时长久,最终曹操以少胜多成功阻击袁绍。这一战可了不得,它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话说曹操在打袁绍之前,先想到了吕布与袁绍结盟的可怕局面。所以他得先拿下吕布,但他特别担心到时袁绍掣肘,如果捡不到芝麻还丢西瓜可怎么办。这时郭嘉又跳出来说“乘其初叛,众心未附,疾往击之”,机不可失,于是曹操决定马上打吕布。而在曹操攻城两月不下之时,郭嘉又献出水淹下邳之计,最终成功帮助曹操拿下吕布。

吕布何许人也?三国中最骁勇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要命了才敢去打他。然而曹操早就看准了吕布的缺点,再加上郭嘉精准的分析,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当机利断就把吕布扳倒了。

在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曹操趁势整顿兵马追袭欲夺冀州。曹方用十面埋伏之计破袁绍,袁绍兵败气极而死。此时曹操已拿下北方多地,计议继续西击乌恒又恐刘表刘备趁机攻打许都,郭嘉分析刘表为坐谈之客不会重用刘备,无须忧虑。然而此次平定北方之战,郭嘉因不伏水土竟英年早逝。但郭嘉临终前留下遗计,使曹操能够顺利除去袁绍遗子,永除后患。

平定北方有多难?袁绍占据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兵马众多,地势凶险。除此之外,曹操要考虑的是几乎所有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分地区,才能形成三国一霸的态势。最终曹操在谋士和勇将结成一心成功统一北方,这当中有着郭嘉的心血。

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郭嘉胸有成竹迎难而上。

郭嘉是谁演的(三国演义之郭嘉)(3)

郭嘉的值得

郭嘉死后,曹操大哭言: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可见曹操有多么地不想失去郭嘉。

曹操是爱才如命的人,也是深谙用人之道的人。郭嘉年少有为,奇谋过人,但他的生活并不检点,也因此被同事奏本至曹操处,而曹操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曹操自始至终都欣赏郭嘉并包容他,而郭嘉至死也在想着为曹操谋划。他们真是惺惺相惜的战友!

回头再看郭嘉选择曹操的决定,值了!


三国涌现了多少风云人物,他们的成败早已刻在历史中成为定局。然而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全然由历史定义。郭嘉虽英年早逝,可他的人生始终在他手里,他自己决定了要追随怎样的人,他决定好后就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才智。

他的一生于他自己而言,于他所追随的人而言,是多么地值得而有意义。

这就是郭嘉和郭嘉所追求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