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可沽名学霸王(资治通鉴不可沽名学霸王)

【原文1】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译文】

十二月,项羽到了垓下,兵少粮尽,与汉军交战未能取胜,退入营垒固守。这时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项羽的军营重重包围了起来。项羽在晚上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歌,就大惊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地了吗?是什么原因楚人这么多呀!”便连夜起身,在帐中饮酒,慷慨唱悲歌,泪下数行,侍从人员见状也都纷纷哭泣,不忍心抬头看他。项羽于是骑上他的名叫骓的骏马,部下的壮士骑马相随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即突围往南奔驰。

【解析】

项羽为何到了垓下与汉军交战未胜而退入壁垒呢?项羽再后退就离开自己的封地之外,也许还想还来次”背水之战“吧,可惜被“四面楚歌”瓦解了!

项羽纵横天下所依靠的就是以楚人为主的楚军,依赖的更是楚地楚人的支持,退至垓下之后,项羽已经失去了楚国的大片土地和人口,失去了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资本。唱楚歌的那批人应该是原楚国的大司马周殷带过去的楚地九江郡的人,楚人都已经“背离”项羽了,这也是后面导致项羽“精神崩溃”的原因之一。

【原文2】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馀人。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译文】

天大亮时,汉军才发觉,便令骑将灌婴率五千名骑士追赶。项羽渡过淮河,相随的骑兵能跟得上他的才一百多人。到达阴陵后,项羽一行人迷了路,就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骗他说“往左”。但是项羽等往左走,却陷进了大沼泽地中。汉军因此便追上了他们。项羽于是又领兵向东奔走,到达东城,相随的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这时汉军骑兵追逐前来的有好几千人。项羽自己料想是不能脱身了,便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不曾失败过,这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啊,并不是我用兵有什么过错!今天定要一决生死,愿为你们痛快地打一仗,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汉旗,接连三次取胜,让你们知道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随即把他的人马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杀。

资治通鉴不可沽名学霸王(资治通鉴不可沽名学霸王)(1)

【解析】

项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竟被“田夫“所骗... ..像项羽这样的人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项羽的“此天之亡我”纯属自我安慰。项羽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后,就没有了“逃生”的欲望,项羽“惨死”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的这番话看似霸气无比,实则是他最大的“过失”,虽然其“屡战屡胜”,但从未真正的消灭过敌人,特别是刘邦,屡次击溃刘邦从未对其造成是实质性伤害,反而刘邦愈战愈强,最终在垓下一战消灭项羽。

【原文3】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译文】

但汉军已将他们重重包围。项羽便对他的骑兵们说:“看我为你们斩杀他一员将领!”就命令骑士们从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处会合。接着项羽便大声呼喝着策马飞奔而下,汉军随即都溃败散乱,项羽就斩杀了一员汉将。这时,郎中骑杨喜追击项羽,项羽瞪着双眼厉声呵叱他,杨喜人马都受到惊吓,退避了好几里地。项羽便与他的骑兵们分三处相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里,于是分兵三路,重又把他们包围了起来。项羽随即奔驰冲杀,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掉了汉军百十来人,重新聚拢了他的骑兵,至此不过仅损失了两名骑士罢了。项羽就对他的骑兵们说:“怎么样啊?”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您所说的一样!”

【解析】

项羽到现在为止还在期望通过武力来证明“此天之亡我”,这个“伪命题”,项羽太过于”沽名“了,给后世做了非常差的“榜样”。

看似是“气节”,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淫“!

【原文4】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所乘骓马赐亭长,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户,封五人皆为列侯。

【译文】

这时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停泊在岸边等着他,并对项羽说:“江东虽然狭小,土地方圆千里,民众几十万人,却也足够用以称王的了。望大王您火速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来,无船渡江。”项羽大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呀!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而今没有一个人归还,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仍然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啊!即便他们不说什么,难道我就不感到心中有愧吗!”于是就把自己所骑的骏马骓送给了亭长,命令他的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了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身受十多处伤。这时项羽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过脸,指给中郎骑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买我的头颅,分给万户的封地,我就留给你一些恩德吧!”即自刎而死。王翳随即取下项羽的头颅。其余的骑兵便相互践踏着争抢项羽的躯体,互为残杀的有几十个人。到了最后,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各夺得项羽的一部分肢体。五个人把项羽的肢体会合拼凑到一起,都对得上,因此便分割原来悬赏的万户封地,将五人都封为列侯。

【解析】

到了此时,项羽仍然是有逃脱的机会的,但他却没有逃脱,最终自杀,说明其心态完全“崩了”,还不如一个船夫有“见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这就是活生生的为敌人白送“人头”,项羽已经完全“精神崩溃”了。

这才是真实的“霸王”,所以“霸王”可不是什么“褒义词”。“不可沽名学霸王”,伟人已经为其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原文5】

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至其城下,犹闻弦诵之声,为其守礼义之国,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以示鲁父兄,鲁乃降。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穀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译文】

楚地全部平定了,唯独鲁地仍不投降。汉王刘邦率领天下的兵马,打算屠灭它。大军抵达城下,仍然能听到城中礼乐弦诵的声音,由于鲁县是信守礼义的故国,为自己的君主尽忠守节,汉军便拿出项羽的头颅给鲁县的父老看,鲁县投降。汉王用葬鲁公的礼仪把项羽葬在城,并亲自为项羽发丧举哀,哭了一阵后离去。对项羽的家族亲属都不加杀害,还把项伯等四人都封为列侯,赐他们姓刘,将过去被掳掠到楚国来的百姓们仍归他们统治。

【解析】

刘邦没有屠灭鲁地表面上因为它的“忠诚”,事实上是项羽的“追随者”还有很多,这种屠灭式的“清算”方式会再次引发其他诸侯国和楚地的反叛,这是刘邦无法接受的。像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等等这些诸侯王相当不好对付,特别是韩信军事能力还在项羽之上!

鲁地人也很“识时务”,君主项羽已经死了,自然也就没有效忠的对象了,所以就可以投降了,重新寻找新的“效忠”对象。后来的鲁生们,能将“新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并且延绵数千年不倒,靠的也是这种思想。

“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穀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必要的政治工作还是要做的,但这仅仅是刘邦的“工作”。

“诸项氏枝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这段话暗示项氏宗族依然非常强大,项羽只是他们的一个“代言人”,只要刘邦不损害他们原有的利益,这批人就会支持刘邦,所以刘邦才会“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进一步解析】

我们依据【原文5】反思,如果项羽逃走,他是绝对有“复盘”的机会。虽然他“大局势”败了,但不缺乏“追随者”,更重要的是项氏宗族势力在楚地依然非常强大,强大到刘邦不但无法对项氏“灭族”,反而要封侯,维持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这就是政治战略层级的思考维度。很多情况下,伟大的战略也是在“审时度势”后被逼出来,关键在于要做“正确的事”,往往那些正确的事反而是悲怆不堪!

【悟道】

“百万雄狮过长江”、“不可沽名”学霸王,大家有兴趣可以重新了解下这段离我们仅仅70余年的历史,肯定会感同身受!历史一直在反复重演,只是主人公在不断变换而已。无论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基业长青的企业家都是熟读历史的,甚至反反复复读了17遍,跨度达70年之久。

写到这里,简单说一个关于战略核心的启发。所谓战略就是今天做什么而要有什么样的未来!“做什么”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战略也是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合理的行动方案,我们再重新推演楚汉争霸,刘邦就是典型的拥有这么一套完整的战略行动方案,而整个方案一直延续到消灭异姓诸侯王,自己去世的那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