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简体字不好用(不要简单理解简体字)

近些年,不断有亲戚朋友向我转发类似的文章,大意都是说:繁体字才真正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今日之简体字"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儿无首、飞单翼"丢弃了原本的字形字义,不伦不类。甚至在一些自媒体上,某些人痛心疾首的说简体字让传统文化消亡了,还说世风日下、教育滑坡都是简体字之害,应该恢复繁体字。类似的文章视频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针对这样的简繁之争,我下面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肯定,出现这样的争论,是一件好事,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字不仅是书写工具,还是文化载体。那么大家回顾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一定可以发现,文字的演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草书,删繁就简是中国人在文化传播和日常交流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选择。

而中国的简体字改革也并不是建国以后才突然推行的,而是从近代以来陆续推广开来的一个过程。自从旧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巨大差距,并意识到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性。而当时的现状是,中国接近九成的人根本不认识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笔画繁杂的汉字难学难记,成了普及基础教育的一大障碍。比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

有人说简体字不好用(不要简单理解简体字)(1)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不要断章取义!我主张用新文字滴。

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过程中,就包括弃用文言文,写白话文,用标点符号,以及大量的应用手头字。手头字就是大家都这样写却不这样印刷的字,这就有了今天简体字的雏形。后来在大量知识分子的呼吁和推广下,汉字简化逐渐成为一个文字改革的发展方向。其中,钱玄同先生为简体字的确立做了大量具体工作,钱玄同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法、汉字横行书写等,他还是最早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的人。1934年钱玄同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就有2300多字。1935年,国民政府从中选取了324字,向外公布,这是第一次官方推广简化字。所以我们今天有机会去看到建国前的一些书信书稿或题词的时候,细心一点也会发现其中竟然有简体字出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简化字推广工作被迫中断。后来,国民政府退居台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反而主动停止了简化字推广,所以今天中国台湾地区仍然在使用繁体字。

新中国成立后,据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20%,提高识字率,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成了中央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1950年,教育部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经过多次试用编订后,1956年1月31日,《汉字简化方案》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向全国推广。结合义务教育在全国的广泛开展,中国人的识字率以及受教育程度逐年上升,到2019年建国70周年时,中国人的识字率已经达到96%。应该说,简化字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有人说简体字不好用(不要简单理解简体字)(2)

简化字易写好记

今天,大家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很多朋友了解到繁体字所承载的一些字源字义和文化符号,认为应该恢复之,光大之。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即便仅从1956年以后算起,简体字推行也已经有60多年了,当今绝大部分中国人就是在这套文字系统的基础上接受教育并成长起来的,我们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一切交流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是从7、80年代起就官方推行与中国内地一致的简化字方案。那么以今日简体字使用之普遍,任何以恢复繁体字为目的的系统性的修改和后续推广的代价都是巨大的,自然也是不现实的。就像电脑的操作系统,或者程序员的编程工具,没有人会选择去使用更为陈旧的版本。

再者我认为,在简繁之争的过程中,应当多一些理智,少一点反智,不要人云亦云。要知道,从民国时期再到建国以后,参与编订简体字的都是当时最顶尖的大学者,比如钱玄同、吴玉章、胡愈之、季羡林、叶圣陶等,诸位大师对于汉字以及汉文化的研究水平绝不是我们普通人随便看几篇网上的段子就能企及的。例如"爱"字,在隶变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的写法,后来行书中更是广泛应用。至于你本人是否用心爱过,恐怕真要问你的心,而不是看你写的字。至于"厂","儿"、"云"、"网"、"叶"等字,同样在行书、草书或是更早的金文乃至甲骨文中可以寻找到源流,字写得简单,可承载的文化分量一点不低。更多的例子没必要举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所谓繁体字、简体字,明明都是汉字,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读写工具,干嘛要人为的割裂它们隔离它们呢?今天在众多领域中,比如书法绘画、广告设计、古籍文献、海外交流都有大量的繁字体在广泛应用。同样的,即便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地区同胞,他们在日常书写中也会大量使用简体字。毕竟,谁也不愿意把"忧郁乌龟"写作"憂鬱烏龜",不是吗?

有人说简体字不好用(不要简单理解简体字)(3)

乌龟:我忧郁了吗?

最后回顾一则趣闻,曾经有人给潘晓婷题字"玖球天後",被人笑话写错字了。要知道,"九"字无繁体,"玖"是其汉字大写,一般只用于记账;天后的"后"也无繁体,"後"只用于方位或时间,简化字改革时,两个字合并了。本来是热心题字,结果闹了笑话,有网友就调侃"四个字写对俩,不容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识字只是门槛而已,简体字也绝不会妨碍我们热爱和学习祖国传统文化。

*

喜欢历史趣闻、社会文化的朋友,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不断更新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