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的六大禁忌(晨练应避免四个误区)

如今在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下,晨练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运动。很多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甚至青年人,每天早晨天还未亮就出去锻炼。适当晨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但晨练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以下四个误区要避免。

晨练的六大禁忌(晨练应避免四个误区)(1)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晨练不宜起太早

有的人早晨四五点钟就出门晨练,锻炼完六七点钟回家吃完早饭,再睡回笼觉。其实,这样做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是不科学的。早晨四五点出门晨练,时间太早,湿气重,气温也比较低,空气还处在剧烈的流通和运动中,且光线暗,中老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容易摔倒或受凉,从而诱发感冒、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中风)等疾病。尤其在冬天和初春时节,天气寒冷,更不可提早出门锻炼。

锻炼完睡回笼觉更不可取,长此以往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早衰。中老年人晨练最佳时间是太阳升起后,太阳初升,阳气上升,气温提升,逆温层逐渐消散,污染物也会很快扩散,树木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这时锻炼更有利于养生。

不宜空腹晨练

空腹晨练对于年轻人来说,确有减肥效果,但时间长了会伤害脾胃。对身体逐渐衰弱的中老年人,更是弊多利少。

首先,人体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食物,也可来自体内的脂肪分解或肝糖原分解。早晨空腹状态下,人体能量供给不足,肝脏中含糖原处在最低的时段,晨练运动时所需能量便主要来自体内的脂肪分解,可能会造成人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影响心脏功能,造成心律失常。

其次,休息了一晚上,人体的水分流失较大,晨起人体处于微缺水状态,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对于本来就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的中老年人来说,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第三,空腹运动后立即吃饭会使肠胃代谢功能下降,长期下去易患上肠胃疾病。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晨练之前先喝点牛奶、豆浆、蜂蜜水,吃一两片面包或者馒头片,总体控制在五成饱,这样可以保证身体有能量供给,避免出现意外,但是切忌不要吃的过饱去晨练,如果觉得摄入的食物不足,晨练回来半小时后,可以再吃一点东西。

天气不好不要进行晨练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气温过低、雨雾天气、秋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时不宜晨练。这是因为中老年人抵抗力差,体质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在户外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容易着凉生病。而且近几年由于空气污染严重,所谓的雾大多为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的“雾霾”,细小的雾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聚在低空不易消散。如果这个时候出去晨练,会大量吸入有害的污染物,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可引起气管炎、咽炎、角膜炎和过敏性疾病。所以,这样的天气最好不要出门晨练。

运动量要适度

中老年人体内钙质流失严重,且大多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晨练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太极拳、广场舞、慢跑、散步、球类运动等柔和、缓慢的活动比较适合老年人早起锻炼。在运动中,应以略有心跳加快、略有气急感为度,如果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应避免做那些快速、旋转或低头过度的运动。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量要适当。

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若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到最佳运动量。

俗话说:健康是生命的基石,身体是生存和生活的本钱。科学锻炼才能使人日渐衰老的身体重新增加活力,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

文/王瑞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