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

张爱玲出身名门,爷爷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奶奶李菊耦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长女,除了父母给的出身,还有一个身份是她自己挣得的,那便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张爱玲从7岁开始就写小说,从1943年起相继创作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诸多篇优秀小说。

张爱玲能有如此多令人瞩目的作品,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张爱玲:才华是女人最大的底气》便从张爱玲的家境、童年、生活、饮食、感情等方面入手,探寻其写作素材、写作风格,随着她的文字感受她所经历的无畏、绚烂,而又孤独的人生。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1)

张爱玲自幼家境富裕,有钱有闲,有车有司机,有佣人有保姆。她的小说中篆刻着家族生活的印记,那些人、那些事被她从家族人身上提炼出来,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自己的小说中嬉笑怒骂,说她想说的话,骂她想骂的人。

像《金锁记》中的故事及人物便来自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创世纪》中匡老太太紫微是张爱玲姨奶奶的原型,《花凋》里的郑先生则脱胎自张爱玲的舅舅,川嫦则是舅舅的三女儿黄家漪的原型。张爱玲通过手中的笔,把李家、黄家的历史写进小说,或哀叹,或批判,家族养育了张爱玲,张爱玲则以这种形式来舒张自己的爱恨之情。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2)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幸福又不幸,父母经常吵架,庆幸的是他们都对张爱玲进行了文学的灌输,于是,在父母对立的夹缝中成长的张爱玲,文学终成为了她一生快乐的源泉。

年少的她,陪伴自己最长的并不是父母,而是家里的佣人们。佣人们口中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他们讲的历史故事,都成为了张爱玲笔下写作素材的来源。

张爱玲在18岁时创作的散文《天才梦》中,这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写照。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3)

李家的嫁妆和黄家的陪嫁本来有很多,但随着家族的败落、父亲的吃喝嫖赌、母亲的远走他乡,使得张爱玲在青年时代过得并不如意。

张爱玲的父亲虽有些家底,但并不舍得把钱花在子女的教育上,乃至张爱玲想向父亲讨要付钢琴老师的薪水,都许久得不到回答。后来张爱玲与继母发生了冲突,这也直接导致了与父亲的感情破裂。

在香港读大学时,教授奖励了她800港币,她如视珍宝地献给母亲,却被母亲输在了打牌上,曾经仰望、崇拜的母亲形象自此破灭了。本来生活无忧的大小姐,最后不得不依靠自己写的文字过活。

文字是她一段幸福生活的结束,也是另一段快乐生活的开始。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4)

张爱玲喜欢穿奇装异服,就算约朋友喝茶,还要穿柠檬黄的晚礼服,浑身香气,手镯项链、满头珠翠,一样不差。不光自己穿成这样,张爱玲甚至还劝过苏青穿她祖母的衣裳,美其名曰“别致”。

大红大绿、大青大紫这些有着俗而艳色调的衣服,是古老文化熏陶出来的独特韵味,是张爱玲对生活留有一抹的浓烈气息,也是她那颗不安分的心的一缕寄托。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5)

在“穿”方面特立独行的张爱玲,还是个吃货,像合肥丸子和粘粘转等安徽美食,还有松子糖、云片糕、桂花糕、酸梅汤这些软嫩香甜的甜食,无不是她的最爱。除此之外,还有天津的鸭舌小萝卜汤和腰子汤,也是她极爱的。

就连普普通通的苋菜,在她的笔下,也化为一种色彩丰富的食物——“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

说到张爱玲的感情,有她与父母之间、与姑姑之间、与弟弟之间的亲情,有她与胡兰成、赖雅这两任丈夫的爱情,也有她与苏青、炎樱、宋琪夫妇之间的友情。

张爱玲被这些亲情、爱情、友情温暖过,也被其中的亲朋好友伤害过,但在她看来,有些感情,随他而去便好,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张爱玲文字有多细腻(才华满身无畏向前)(6)

《张爱玲:才华是女人最大的底气》既是篇文笔温情脉脉的散文,又是篇有关张爱玲的真实故事记叙。这散落在字里行间的张爱玲独特的理性思辨与精神世界,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她那有趣的灵魂,还让我们看到她那掩不住的才华!

这便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无畏向前最大的底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