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小妹全部(残疾养牛女坐起来)

养牛小妹全部(残疾养牛女坐起来)(1)

一场疾病,让潘远香只能靠手臂支撑行走。

很多年以前,残疾人潘远香就有一个梦想:想要坐起来。

她的想法很简单,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待在箩筐里、待在灶台前。只有坐起来,才能像普通人一样,获得应有的尊严,而不是仰望着,看人们或怜悯、或嫌弃的目光。只有坐起来,才能与被同龄小孩叫做“小狗”的日子说再见。

或许上天对她不公平,她只在母亲的口中听说过自己曾经可以行走的经历。或许上天对她是公平的,她有一颗常人无法匹敌的强大内心。不信,你看,占地面积6亩多,圈内面积5000多平米的肉牛养殖场,她愣是克服重重困难,凭着一双手臂给建了起来。

她可以“坐”起来了,在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犇犇肉牛养殖场内,她坐着给养殖场的工人们分配工作,坐着联系每一份订单,坐着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确定采访事宜……

不向命运屈服,她开始自主创业。

与命运抗争的残疾女孩

潘远香今年35岁,3岁那年因为一场高烧让她与普通人的健康生活分道扬镳。在她的记忆里,没有关于行走的记忆。二级残疾,下半身严重萎缩,身体大部分的重量只能靠双手支撑着。行走?她想都没想过,甚至直到7岁那年的一场大火,她才意识到自己可以爬行。

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农活,身患残疾的潘远香就被放在一个箩筐里,托给邻居老人照看。“等父母回来,已经是很晚了,那时才能帮我清洗身子、换尿布。”因为长期待在箩筐里,潘远香的下半身几乎都已溃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5岁时,她就学会了做饭和干一些简单的农活。7岁那年,在灶台前做饭的潘远香突然闻到一阵异味,厨房起火了。“我大声喊‘救命’,却没有人听到。”惊慌失措的她扑倒了箩筐,等到家人来救火时,潘远香已到了屋外。“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去的,大概是求生的本能。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爬。”

可以爬行,意味着潘远香可以走出家门,到更远的地方,即便这会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一直想上学的潘远香终于在9岁那年向家人表达了读书的愿望。几经周折,家里终于联系上了当地一所小学。为了上课不迟到,她要比别人早一个多小时起床,再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爬到学校。或许,她行得慢,但谁说慢的“韧性”敌不过命运的“锋利”?靠着爬行,她念完了初中。

养牛小妹全部(残疾养牛女坐起来)(2)

一双勤劳的双手终于撑起了一片天。

全世界的帮忙

“当你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助你。”一句“心灵鸡汤”式的话语,成为了潘远香人生的真实注解。为了“坐”起来,潘远香坚持做一件事——学习。虽然过程中有冷嘲热讽,有不屑一顾,在潘远香眼中,和获得过的帮助来说,这些“负能量”都显得太渺小。

初中毕业后,潘远香收到了十多封职业技术学校寄来的通知书。她去了两三所学校,但都因身体残疾的问题被婉拒。

“本来以为没希望了,高场职中的一个老师来到我家里,了解了我的经历之后,他说两三天后给我答复。”按照约定的时间,潘远香在村里桥头的公用电话接到了被录取的消息。报到那天,学校领导来迎接她,两边站着两排同学手捧鲜花欢迎她的到来。回想起入校的那一幕,坚强的潘远香泪眼朦胧。第一次,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被人所接受,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第二个世界”。

为了方便她学习,学校把她的寝室、教室都安排在较低的楼层,生活费、学费都减免。她的自强不息求学的故事还传到了外地,全国各地的好心人都为她寄来物资。

2003年,非典来了。被隔离13天后,潘远香隔天就参加了高考。“没有考好,感觉很对不起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带着愧疚感,潘远香几乎是在同学家“躲”了一个月。她终究是想学技术的,带着身上仅有的200块钱,潘远香在宜宾市区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住宿费一天10块。

潘远香想学装潢设计,她看中了城区一家电脑培训机构,一问报名费要6000元,只得又回到了旅馆。怎么凑齐学费?不能找家里要,不能找同学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在只剩一天住宿费时潘远香决定上街乞讨。

“你怎么在这里?”就在潘远香准备做出乞讨的动作时,一个女声叫住了她。那是在培训机构有一面之缘的黄姐。“她带着我去吃了碗热乎乎的面,委婉地问了我为什么要上街乞讨。”听过潘远香的故事,在和老公商量过后,黄姐提出借钱给潘远香学电脑,并让潘远香住在自己家中做些家政工作赚取生活费。

“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潘远香终于有了一技傍身。

养牛小妹全部(残疾养牛女坐起来)(3)

中央电视台记者打来电话,想要采访她的励志故事。

从“游击队”到养殖大户

学了装潢设计之后,潘远香和别人一起做起了家装生意,他们接的活儿主要是靠熟人介绍。“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几年下来虽说赚了一些钱,但和正规的家装公司比起来,我们在推广上始终缺乏竞争力。”

2006年,她开始接触养殖业。最开始她养鸭,可碰上了禽流感,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后来她承包了一片林子养了500多只鸡。“我想走高端路线,绿色养殖。”想法虽好,但最后却因为成本过高,效益并不乐观。

2013年,经过多次市场调查,潘远香确定了养牛的方向。“牛肉价格波动不大,市场很广,而且牛的抗病能力强,少有群死群伤。”筹集了30多万元资金后,潘远香在自家的土地上建起了犇犇肉牛养殖场。养殖场走上正轨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工人流动性大,资金链有时跟不上,草料成本偏高,困难一个接一个。“有一次没钱买饲料了,我就到处找人帮忙,就算是卖血我也得让牛有吃的。”

潘远香的一股干劲儿激励了许多人,邻居、朋友、亲戚能搭把手的就来搭把手。如今,养殖场里已经有了90多头牛,另外有75头牛在农户手里。“出栏量在200头左右,预计产值能达到400万左右。”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潘远香的养殖场采用“养殖场 农户”的模式。牛犊成本她和农户各摊一半,等到肉牛长成,再按市场价收回,每头牛农户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还带动了周边23名残疾人开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

几天前,潘远香刚从吉林进回了53头西门塔尔牛。养殖场内,她正忙着切割草料。小山似的草堆,她用手一撑就翻了过去。她最爱的一头牛叫“胖胖”,因为它长得特别壮,得有1600斤重。“引进肉牛,中间环节多,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所以我在鼓励农户们多养母牛,以后我们就可以自己产牛犊。”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潘远香说,希望将来能建一个母牛养殖基地。

采访的这一天,潘远香的养殖场正在进行改建,以后母牛会有专门的圈舍,养殖场还会建保安室、安装监控设备。听,养殖场内,各种施工设备的声音此起彼伏,叮叮咚咚。

终究潘远香还是“坐”了起来。对了,她还在学习开车。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见她坐在驾驶室里。日子,渐渐过得像个普通人那样了,唯一遗憾的是,那段失败的婚姻。“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轰轰烈烈地爱一场。”

PS:欢迎添加关注全国首个养牛行业公益性平台中国养牛联盟zgynl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